身体出现4种声音,不是大病就是癌!其中1个是肝癌、胃癌的信号,很多人还当小问题忽略了
2023/3/28 12:00:00 健康全说

    

     来源/家庭医生(jtys1983)

     我们的身体其实会“说话”,肚子里的咕咕声、喉咙处的打嗝声、耳朵里的嗡嗡声、睡觉时的呼噜声……

     有些声音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些声音却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身体就要扛不住了。

     其实,肝癌、胃癌、猝死早有信号,偏偏有人不当一回事,白白错过了救命机会!

    

     肚子不饿也“咕咕”叫

     每个人应该都经历过肚子“咕咕”叫的尴尬,一旦控制不好场合,分分钟就成社死现场。

     肚子的咕咕声,在医学上也是有姓名的,它被称为肠鸣音

     在肠道蠕动的时候,里面的气体和液体也会随之动起来,在光滑的肠道中摩擦、摩擦,就产生了气过水声,也就是咕咕声。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大概4-5次,且声音一般较为低落、和缓,就像在小声嘟囔,我们很难听得到。

    

     图源:壹图网

     我们能听见的咕咕声,大多出现在饿肚子的时候,是肠胃的抗议声。

     这时,胃里的食物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但胃液却没有停止分泌,胃误以为自己的消化任务没完成,蠕动收缩得更卖力,更多气体被挤入肠道,声音也就变大了。

     但如果肚子不饿,还总能听到咕咕声,也可能是肠胃出现了问题。

     1乳糖不耐受

     一些人天生就缺少乳糖酶,食物中的乳糖无法被吸收,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分解出气体,容易引起胀气。而这些气体又会刺激肠道产生乳酸,使肠道的痉挛更加剧烈。

     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肠鸣音,一般还会伴随着腹痛和腹泻,通常在饮食上做些调整就好,比如选择无乳糖的牛奶。

     2急性胃肠炎

     暴饮暴食以及不干净的食物,都会刺激肠道强烈痉挛,使肠道中气体和液体激烈碰撞。

    

     图源:壹图网

     急性胃肠炎会导致肠鸣音的次数增加,每分钟能有10次左右,同时还会出现腹痛、腹泻,甚至高烧、昏迷等症状,起病急、症状重,应及时就医。

     3机械性肠梗阻

     一旦粪块、胆石或肿瘤堵住了肠道,食物和气体、液体就会积聚,肠道为了通畅,会不断增加蠕动的频率和强度。

     机械性肠梗阻会导致肠鸣音的次数明显增加,每分钟可达10次以上,甚至出现高亢的“叮当”金属音。

     同时,也会产生腹痛、腹胀、呕吐,以及无法排气、排便的症状,严重的话还会直接危及生命,务必要重视。

    

     打嗝“嗝嗝嗝”不停

     同样是打嗝,竟有大不同,有的叫嗳气,有的却是呃逆。

     嗳气外号“饱嗝”,一般缓而长,一次也就一两个。吃了容易产气的食物、少动影响了胃排空,都会使得胃里气体过多,气从胃中上逆,经过咽喉时就产生了震动。

     呃逆急而短,常常会连着打多个。狼吞虎咽,以及精神、情绪出现强烈波动等,都会刺激膈肌痉挛收缩,激活呃逆反射弧,从而产生呃逆。

    

     图源:壹图网

     对于偶尔的打嗝,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一段时间内频繁打起了嗝,那就得提高警惕了。

     1消化道疾病

     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动力,打嗝的同时还常有腹胀、反酸等症状。

     2肾功能变差

     在肾脏刚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通常不会有什么感觉,但体内的有害废物越积越多,也会影响膈肌和迷走神经,导致频繁打嗝。

     3某些癌症

     膈肌位于肺的下方、胃的上方,频繁打嗝有可能是膈肌周围的脏器发生了病变。

     比如肝癌,肿瘤导致肝脏肿大,刺激膈肌引起痉挛。此外,有胃癌、食道癌、贲门癌的人也会出现频繁打嗝的情况。

    

     耳朵老有“嗡嗡”声

     对于耳鸣的人来说,生活总是自带“背景音乐”,蝉鸣声、鸣笛声、金属声……没完没了,让人受不了。

     耳鸣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听觉系统症状,是耳朵在缺乏外部声源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

     很多时候,耳鸣其实并不是耳朵的问题,而是身体其他器官有问题。短暂性的还好,但如果长期持续耳鸣,越早就医越好。

    

     图源:壹图网

     生理性耳鸣: 类似于血液流动、脉搏跳动或关节响动的声音,如果在很安静的时候听到了这种声音,实属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担心。神经性耳鸣: 是由于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了障碍,往往是刺耳的尖声、高调的笛声或高频的虫声。

     1中枢神经疾病

     外耳道耳屎栓塞、肿物或异物,中耳炎、耳硬化症,以及噪声性聋、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等中枢神经疾病,都会导致神经性耳鸣。

     2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造成神经性耳鸣。

     此外,还有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药物中毒等因素。

    

     一动关节“咔咔”响

     对于关节的咔咔声,我们并不会陌生,早晨起床或者坐的时间长了,扭个脖子、伸个懒腰甚至只是站起来,关节都可能发出响声。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关节腔是负压的密闭空间,其中的关节液有着润滑、保护的作用。

    

     图源:壹图网

     如果受到的牵拉或屈折超过了关节腔的负压值,关节内会产生腔隙,周围气体迅速向腔隙扩散,并与关节液一起震动,就产生了咔咔声。

     这其实叫做关节弹跳,有些人担心出现关节弹响就代表了关节不好,其实,关节弹响还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1生理性关节弹响

     生理性的关节弹响,常常在关节受到突然牵拉或屈折时出现,比如掰手指会发出响声。

    

     图源:壹图网

     声音清脆且不连续,也不会产生疼痛和活动障碍,甚至还有点点爽,一般并不需要特别处理。

     而且,适当的生理性弹响,还能很好刺激关节周围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有助于消炎、减压、活络。但长期的生理性弹响,也会对关节造成伤害。

     2病理性关节弹响

     病理性的关节弹响在关节损伤、病变或结构变异时出现,比如关节软骨磨损、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

     声音有清脆、有低钝,往往较为频繁,且伴随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还可能导致瘫痪。一旦出现这样的响声,一定要及时干预。

     今日互动

     看图猜成语

    

     留言区说出你的答案和想法

    


     编辑:米歇?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点 "在看",和更多人分享养生知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全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