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其实并不虚,它只是更快
2021/11/22 12:15:50 头脑大国

     有很多人脑子还真是不行,导致了整体社会文化都很保守和落伍,也导致了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太慢。

     有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对待互联网产业,大多数人对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不仅不理解,反而还认为有害,他们的在认知上的错误在于认和互联网有关的一切都是“虚拟”的。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标准来看,虚字不是个好词,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实”,比如实在、老实、诚实、实体、实际、真实、实证,等等。

     而和“虚”字沾边的都不太好,比如虚假、虚伪、虚幻、心虚、虚弱。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经济在中国发展受到很多人在观念上的排斥和抵触,主要是当初引进互联网的时候用错了词,就不该用“虚拟”这个词来表达互联网上的现象,因为这个“虚”字引发了国人产生许多不好的联想。

     其实,互联网上的所有“虚拟”,还有平时我们的各种幻想、构想也都被称为“虚构”,还有后来兴起的“虚拟现实”,比如VR、AR、最近流行的元宇宙,还有这几年的比特币之类。我认真分析了一下这些所谓的“虚拟”,发现它们其实一点都不虚,它们只是更快、特别快,然后大家就产生了误解。

     举个例子,以前做生意要开店是吧,人们买东西要逛街,这就是所谓的“实体店”,后来马云搞了阿里巴巴和淘宝这些新的做生意的平台,大家就声讨说马云搞的虚拟店冲击了实体店,好像马云破坏了实体经济了似的。

     但是我们想一下,老板开店,顾客逛街,最终是为了顾客能买到想要的某个产品或者服务,所以,最核心要解决的是问题是顾客要能最快、最全面地了解店里的商品是否自己所需,价格是否合适——这其实就是说顾客要掌握关于商品是否合用、价格是否合适的“信息”,老板也需要得到的是顾客的消费意愿和价格意愿。

     这两部分信息的撮合,是完成交易的关键,这个关键信息和店铺是否是实物构成、顾客是否要出门打车、是否要逛街这些所谓的“实体行动”一点关系都没有。

     马云这些人就是利用了互联网平台最快、最精准、最有效率地完成了这两部分信息的撮合与对接,那么,买卖就可以达成,至于商品的制造和生产、服务的构成,这些并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有专门的公司和生产者会做这些环节。

     所以,马云这些互联网企业家就是把实体店的交易环节的速度提升了无数倍,而且精准度也提高了无数倍,也就是更快了,它虚吗?

     把选购、交易和市场数据的信息搜集工作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当然是大幅提升了商业的效率,肯定是促进了制造业和各种生产环节的效益——因为这些制造业和实物生产环节再也不用担心造了东西卖不掉的窘境了,也不用担心搞不清哪种东西该生产多少的决策难题了,因为从互联网上获得的数据是最及时而又最准确的。

     网络的社交也是一样。

     比如,传统的社交,大家要约好时间,长途跋涉,花了时间,然后聚在一起,吃个饭,然后聊天或者搞其他的娱乐活动——最终目的还是聊天、谈事。

     聊天、谈事或者娱乐,它本质上就是双方交流各自的想法,无论是讨论还是合作,其实都是为了让双方的想法得到充分的相互了解、沟通,然后组合成更好的新的想法、计划或者决定。

     那么,这种最终结果的取得,其实和两个人是不是要花几天几天长途跋涉、在多少平米的餐厅一起吃饭、两个人握不握手这些“实体行为”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现在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也是直接实现目标——用最低成本的能量、最快的传递速度、最精准的信息传达方式,让两个人或者更多人可以最高效率地实现了想法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由此类推,互联网一切被人们贬低为“虚拟”的东西,其实根本不是“虚”,而是更快了,这肯定是好事,没有什么值得排斥的。

     但是有些既得传统经济的利益者、传统文化的得益者,他们明知如此,但还是故意丑化和矮化互联网经济和技术所做的一切,并且丑化马云这些互联网经济的开路先锋,实在是太无耻了。

     因为大多数坏人,就是想尽办法让大伙各方面都慢下来——思想慢下来、赚钱速度慢下来、交流沟通慢下来、获得知识慢下来,思考能力慢下来,然后落伍于世界,然后乖乖听摆布。

     别人家都星辰大海了,我们还在傻乎乎地骂互联网,蠢不蠢?

     请点击关注我的公众号:

     最后,推荐一个正在闭门思过的美女的公众号,想知道她为什么闭门思过吗?可以先读这篇了解一下:《闭门思过第一天》,欢迎点击关注她的公众号:

     作者微信:xssss07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头脑大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