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图不一定有毒,真正“剧毒”的往往打扮得很美
2022/5/30 21:10:37 头脑大国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那个小学课本插图的事,各种议论纷纷。

     我也看了一眼那些被拎出来批斗的插图,确实挺丑的,但要说插图作者是故意用这些图来“放毒”吧,我觉得可能也没那么夸张。

     首先,每个学生其实平时接触到的各种“图”在总量上特别多——包括平时接触的人、动植物、生活用品、生活环境场景、影视剧、游戏、各种读物,还有大街上的各种广告、宣传图、标语等等,这些东西里边的视觉元素太多了,可以说是天文数字量级的图。

     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各种图,比那些插图都不知道要丑多少倍、里边含有的“外国文化元素”也不知道比课本插图中那一点点隐晦的元素要多出多少倍。

     所以,这些课本中的插图确实丑,不符合大家的审美要求和期待,但是从量上来评估的话,我觉得它们也很难对小孩子的认知或者心灵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

     那么,该怎么解释这个作者把插图画得这么丑、看起来这么“不正经”呢?

     我对这个事情其实缺乏深入调查,因为现在据说有正式调查组介入了,那么也就不需要我这种闲人去较真了,我就随意说说我的猜测吧:

     我觉得插图作者估计也没什么恶意,他可能只是不太了解也不太擅长画这个年龄段的插图,但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又正好接到这个活儿了,那就硬着头皮也要画,毕竟到手的钱是要赚的。

     但是作者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是画成什么风格,拿不准主意,因为缺乏经验,所以就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发挥了。

     所以,他可能觉得要表现小盆友的可爱,就是应该画他们吐舌头做鬼脸的样子,就是要画男孩子揪着女孩子的裙摆才显得淘气。

     有一幅被批评得很凶的,是一个女孩子的裙摆飘起来,她的“小内内”被画的很清楚——我觉得,估计作者也是为了稳妥才画小内内,要是他不画这个部分,那岂不是更显流氓?

     以上都是按照我的善良愿望瞎猜啊,不是为了帮作者说话什么的,也没这必要,因为我相信教育部的调查组最终会有比较靠谱的结论的,等着就好了。

     我真正想说的是,其实对于小孩子的教育来说,真正有“毒”的东西,往往都不会直接暴露在表面的“丑”上,而是会隐藏在看似“美好”和“正能量”的华丽外衣之下,这样的“剧毒”,才是会妨碍和耽误小盆友们健康心理和正确认知的成长的。

     比如很多“国学”鸡汤,表面是美丽的“孝道”或者“温良恭俭让”,而实质是在不知不觉中灌输了无条件的服从和听话,不鼓励不培养独立思考精神以及质疑的勇气。

     还比如,一些打着冠冕堂皇的什么什么旗号的东西,其实细看它所宣扬和隐含着的精神,却都是反科学、反人性的内容,而这些冠冕堂皇的东西还经常被商家、还有其他一些利益机构的大人们设计成各种户外活动、表演竞赛等形式,那么它们实质中的毒害才真正地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认知方式和世界观。

     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就是想提醒大伙,最可怕的毒素往往不会这么容易被发现,它们大多都深藏在美丽的外衣之下。

     要辨别什么是最有毒的,不能光用眼睛去看,而是要多动动脑子。

     请点击关注我的公众号:

     作者微信:xssss07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头脑大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