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入侵”这种事,到底存不存在?
2022/7/23 11:14:05 头脑大国

     为了方便讨论这个话题,我就简而化之地给“文化”做个简单的定义,文化这个词可以有很宽广的外延,但是在我看来,现在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那个“文化”,应该就是指某个地方的人由生活方式带来的思考方式特点。

     比如说“法国文化”,大概就是指法国人是怎么过日子的——怎么烧菜的?怎么社交的?他们爱用什么水果来酿酒?房子盖成什么样子?他们平常说话是什么特点?他们如何待人处事?怎么处理家庭关系?他们遇见婚外情时一般什么态度?是浸猪笼呢还是默默纵容?诸如此类的。

     不要跟我抬杠,我知道文化这个词意义很广泛,远不止我说的这些事,但我今天这篇主要集中在人们说“文化侵入”时所指的那个局部,就是生活方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思维方式。

     这么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每个地方,比如每个国家或者每个民族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在摸索和寻求着能让自己更舒服、社群相处更合理的方式,所以,每个地方的“文化”必然是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中。

     比如,我们现在日常的饭菜里,其实有90%以上的农产品就是历史上接收了外来文化的结果,因为在几千年前的古代的时候,我们本土并没有玉米、土豆、小麦、辣椒等这些作物,那么也就意味着几千年前我们还不可能有面条这种东西——因为小麦也是后来从外国引进的。

     小麦这种食物对当时的人来说肯定就是外来文化了,而且是妥妥的西方文化,那么,当时的人们为什么很快就接受了呢?并且在山西、山东和陕西这一带后来还发展成了博大精深的“面食文化”,主要就是因为麦子能做成好多种食物,又好吃又有营养,还容易高产。

     所以当时小麦(我就是用小麦来打个比方,并没有认真考证过细节)作为一种西方来的外国文化,是被我们这里的人愉快地、自愿地选择了接受下来的,不存在别人用刀枪指着大家的脑袋说“你们必须吃小麦系列食物,不然就满门抄斩”这种强制的操作。

    

    ?

    ?

    ?

     每个地方人们的衣食住行这些文化特色,其实都是经历了持续的交流和选择之后,不断地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提升了生活质量,也提升了知识水平、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又有一个问题值得较真——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有机会选择小麦系列食物成为自己的一个文化内容呢?显然,是因为有外国人或者有机会去过外国的商人把小麦带进来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古代的人能够允许当时的外国人或者与外国有交流的商人、“好事者”当众、公开地展示这种外来的生活方式,所以才有可能被大家见识与感受到这种外来文化可以让自己生活更舒服。

     再说一个,啤酒。

     古代我们肯定没有啤酒的,我们只有米酒,所以啤酒这种肯定是历史上某个时期的外来文化,而且也是西方文化。

     但是啤酒有机会被热心人或者生意人带进来了,因为确实好喝啊,也没有人用枪指着谁的头说“谁敢不喝啤酒我就灭了谁”,所以啤酒成为我们如今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自愿选择之后的结果。

     这就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基本模式——自愿的选择,因为有好处、有快感或者更方便、更合理。

     这种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当然不仅发生在饮食、酿酒方面,更多的还出现在语言文字方面,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现在我们每天日常使用的很多词汇其实都来自日本:

    

    ?

     如果不信的话,有一个最简单的求证方式,就是你可以去看看咱们清朝的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里边肯定没有这些词汇。

     现在有些人爱说什么“文化入侵”,其实就是对两个事情存在很深的误解,一是他们不明白文化其实主体就是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而这些一直以来就是不断地选择了更有好处更舒服的生活的结果,这种对外来文化的选择和融合到现在也不应该停下脚步,而且应该更加敞开胸怀视野去积极主动地吸收。

     第二个误解是他们不明白“入侵”是强制性的,而且往往有暴力作为胁迫,但是各个地方的人们追求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让自己的生活和观念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率,则是自愿的选择。对于自愿选择接收的事,显然不能用“入侵”来表述。

     还有两个词也比较流行——“强势文化”、“弱势文化”,其实哪一种文化或强或弱,也不是有什么强制力在支配,而是看哪一种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更多、用起来更方便,所以表现出来的吸引力不一样强弱而已。

     作为人类,当然是要挑选对自己更方便、好处更多的文化内容来吸收啦,要不然人类到现在还得钻木取火、住在山洞里过日子呢。

     卢克文、司马南和带鱼这些人,说到底就是真的没文化,他们口口声声地忽悠大家要防备、排斥所谓西方文化的“入侵”,其实就是他们既不明白啥是文化,也不明白啥是“入侵”。

     但是这几个大学渣吧,还比较受小学渣们的喜爱,没办法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毕竟文化低的人群总是数量更庞大一些。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们对外来文化总是抱着敌视和排斥的态度,那么就会阻碍我们提升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能力,这就不划算啊。

     所以学渣人群虽然人数众多,但是这也拦不住人性本能中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的脚步是不可能停滞的,它只会在学渣们不甘心不情愿的敌视中艰难地前行。

    

    ?

     请点击关注我的公众号:

     作者微信:xssss07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头脑大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