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63:感恩之心,幸福之源
2019/7/15 7:30:00 胡鹏飞学心理

     合作每年接到的课程需求,总有一个主题叫——感恩:让员工感恩领导,感恩单位,感恩工作,每次我都婉言拒绝,因为我真不会讲这个课,更加讲不好。

     当我看到那种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夸张的肢体语言,说着“感恩你的父母,给了你生命,感恩你的领导,给了你工作--- ---”,再配上“烛光里的妈妈”等音乐时,确实挺催人尿下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反感,甚至羞愧,这种情绪我不知道从哪里来,也许是同行,也许是学员,或许当下的一切。

     有人说,你不是学心理学的嘛,怎么心态这课都不会讲?我当然会讲积极心态,而且讲得很好,但那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感恩是被提到最多的,也是最有效、最简单的一种操作方式,并最容易让人感受到幸福。

     心理学教授罗伯特 ·埃蒙斯 ,著名的感恩研究专家,对感恩定义为 “一种对生活油然而生的惊喜 、感谢和欣赏 ”。研究表明,最能预测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就是感恩,即是你的感恩水平越高,你的主观幸福感就越高,生活得就越满意和幸福。

     他研究的是感恩,我们一般企业要的其实是报恩,我当然不会讲了。

     01

     感恩与报恩

     “感恩”二个字,让我们幸福,可为什么我们只要在别人嘴里听到感恩二个字就反感呢,彭凯平教授给我们做了解惑:感恩之心并不等于报答之心。

     报答(恩)之心指的是因为受惠人与施惠人之间的一种基于愧疚而产生的行为、心理情感的一种义务。从互惠的人际交往原则来说,这种精神当然好,但一旦成为一种义务,往往就让人痛苦,甚至产生回避或不满的心态。

     今天这个社会,我们无论是学校的,家庭的,还是社会的感恩教育,大多都是基于“报答之心”。我们并不是教育他们感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是时刻提醒他们,你们还欠多少“账”,这也难怪青年员工会特别讨厌,因为你是来讨债的,这就算不上是培养感恩,而是一种思想控制了。

     报恩,是指别人给过你多少,你以相应的等价物还回去;感恩,指的是自己,是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一种满足、愉悦、平和而又幸福的体验。所以当我们真正拥有感恩之心时,我们不应该感觉到任何的压力、难过、无奈、或者生气,因为这些都是和感恩之心不相容的情绪体验。

     最近一个学员给我发来私信说,孩子高三了,不懂大人辛苦,只会玩手机搞攀比,不懂感恩之心,问我报哪一个培训班(类似感恩的)好?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哪一个都不好,因为培训班并不能真正让孩子产生感恩,一个孩子感恩的前提是他拥有过。

     孩子只有得到了足够的爱,才会产生珍惜,才会懂得欣赏,我们的父母因为自己的种种原因,儿童期从小忽略对孩子的陪伴,青春期之后又充满了对孩子的贬低、否定,成年之后又充满怨恨,孩子从何感恩?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求孩子的并不是感恩,而是报答之心,甚至许多的家长是以报答之心来对孩子实行的控制,就是让孩子听自己的

    

     今天这个社会,最不容易产生的就是感恩之心了,互联网资讯的发达,物质的充盈,并没有让我们收获幸福,更多的是烦恼。因为我们的关注点从我们拥有什么转为了我们缺少什么。感恩,更多的是对拥有事物表达的一种欣赏与珍惜之情,当关注点转为我们没有什么之时,随着而来的就是愤怒、焦虑、难过了

     02

     感恩的好处

     1、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如果问练习感恩最大的好处是什么,那就是让自己充满了幸福与满足。当夜晚来临时,想想自己的人生中拥有什么并值得珍惜时,心中神性的一面油然而生。比如我们的父母还健在,我们还拥有健康的四肢,我们还有一份养活家庭的工作--- ---。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感恩的研究。他比较了那些写过“感恩之信”和只写过“自传”的人,研究他们之间的幸福指数。发现写过“感恩之信”的人,他们的幸福指数有显著增加,而且这些幸福指数可以一直持续一个月左右。

     人生的幸福并不是由你缺少多少来决定的,而是我们拥有多少,常怀感恩之心,欣赏、珍惜、感激。

    

     这些年,因为职业的原因,常年奔波于各地,旅途的劳累在所难免,但幸福感却大大的提升,变化的并不是外在的风景,而是内在的视野,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当地跑一圈,发现当地风景的独特;我会用心注意课堂中每一双闪亮的眼睛,发现人性的向上之美;我会在课堂泡一壶茶,慢慢品尝茶叶带给自己的芬香。欣赏、珍惜、感激,生活之美在身边。

     2、增强自尊,提升自信

     低自尊或者不自信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度在乎别人的评价,并且把自己的能力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之上,而越比较就越发现自己缺少的太多,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并开始怀疑人生,活着有啥劲?

     经常性的感恩,会让我们发现其实自己拥有的值得珍惜的东西蛮多的,在欣赏与珍惜的过程中,自我价值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慢慢摆脱外界的评价,开始追求自己真正的目标。

     跟随他人,我们发现自己永远缺少;追随自己,我们发现自己拥有的挺多。感恩,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3、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一项发表在《情感(Emotion)》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表达感激之情会对两人的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这其实很好理解,“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点的成就都来自于他人背后无数的帮助。感恩之心的人既珍惜当下工作,更愿意向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表达感谢之情,自然容易和别人建立关系了。

     心理学家罗伯特.埃蒙斯与帕特里克.麦克纳马拉对感恩的理解是这样的:“感恩的情感来自于两个信息处理阶段:(1)肯定自己生活中的善或好东西,(2) 认识到这种善至少部分来源于他人的给予。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的时候,随之产生的感激之情就会在其中调节彼此之间的关系。”

     当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时,那种温暖的力量几乎总会回到你身边。我们愿意为那些让我们感到有价值的人做出努力并给予帮助,而这恰恰符合人际关系的互惠原则。

    

     在一项研究中,在支票簿上简单写上“谢谢”然后交给顾客的服务员,平均收到的小费较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人高出11%。在一个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时代,感恩之心是最好的润滑剂。

     4、让身心变得更健康

     200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心理学教授Emmons与迈阿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Michael McCullough一起,将学生随机分成三个组。并要求他们写下过去一周内发生的5件事,连续十周。

     第一组:集中于烦恼或给他们带来压力的事情上,例如“我那天被人误解了” ,“买单的时候有个混蛋插了队”。

     第二组:集中于他们要想感谢的事情,例如“我的领导愿意指导我,我很感谢工作中有此良师”。

     第三组:集中生活中的日常事件,例如“我坐了一趟飞机”。

     研究表明:那些专注表达感谢的学生更加快乐,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有了提升,抱怨更少了,他们记述了更少的诸如头痛或感冒的负面身体症状,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在锻炼身体上。短短十周的练习,让大家的心理更健康,身体的活力也得到了增加。

    

     2003的一项研究表明,感恩情绪是9.11恐怖事件幸存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而且发现感恩水平越高,心理问题越少。2006年以越战老兵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PTSD老兵的感恩水平显著低于没有PTSD的老兵,且感恩对PTSD老兵的日常功能恢复能起到帮助作用。

     感恩是对自己最大的慷慨,抱怨是对自己最大的毒药。

     人们处在刺激下,都会产生压力反应,而正面情感是对抗压力最好的方法,感恩,就是最好的正面情绪,它能帮助人们身心恢复平静,并创造一种向上的动力,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有时想想为什么宗教具有那么大的力量,安抚人心,与感恩一定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你当下正愤怒、焦虑、烦恼、忧伤或压力重重,试试表达感恩之心,你会发现,过程是静静的,效果是杠杠的。

     5、有利于工作效率提升

     彭凯平老师曾经介绍过沃顿(Wharton)商学院的一个有趣研究,就是研究者把大学里的募捐工作人员分成两组,一组人按照传统的打电话给学校校友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另外一组在打电话之前,接受了学校有关慈善募捐项目负责人的激励感恩讲话。

     结果发现,那些听过感恩讲话的员工在后来一个星期内比那些采用传统方式筹集基金的人,要多收将近一半以上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感恩教育的原因了,看来对工作效率还真有点帮助。

     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我想是因为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当下的工作,珍惜当下的伙伴,更包括了对当下时间的珍惜

     03

     如何感恩

     1、表达:向你所爱的人

     与其对那些虚无漂渺的事与人表达感恩,不如从自己最亲近最重要的人开始吧,比如自己的爱人。

     去发现爱人身上那些积极美好的品质,比如善良、优雅、淡定、节省、体贴、温柔、包容--- ---,并且大声地告诉TA,彼此之间的关系一定就能得到增长。

     “谢谢你今天花了半个小时听我唠叨,让我感受到满满地理解与包容”,“谢谢你这一个月以来早出晚归工作还对孩子和母亲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感激生命对我如此慷慨,让我拥有了你”,“别人眼中的我并不是优者,但我谢谢你对我的欣赏与肯定,让我体验到了自信的力量”--- ---

     我常常在想,最好的夫妻关系是什么?并不是别人眼中的般配,而是彼此眼中的欣赏,珍惜与感激,这份情感才是幸福的基础

     2、记录:生活的美

     睡前玩手机,估计是这个时代人的通病,既然这病治不好,那不妨就做点有意义的事吧,每晚睡觉之前用手机或日记,记录下当天发生的三件你所感谢的事。

     任何能让你拥有正向情绪的事都可以,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生活,不需要太大,那些小小的快乐即可,比如爱人的拥抱、孩子的微笑、同事的赞美,哪怕是一杯可口的咖啡,这些都会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如果还有可能请记录下背后的原因,比如,“我今天收到了一个学员的私信,他的赞美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

     记录久了,我们可能会重复,那就不妨写下今天的变化,比如早上起来发现轻了二两,阳台的花今天开了,孩子又长高了1CM--- ---,幸福的生活往往在那些我们不经意的瞬间。

     3、肯定:正面的语言

     根据心理学家安德鲁·纽伯格和马克·瓦德门的研究发现,我们所使用的词汇其实可以改变我们神经系统的活动,比如说“爱、和平、感激”等正面语言,它可以激发我们大脑前额叶的神经冲动,让我们更加智慧,理性。

     在工作与生活中,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他人,使用正面的语言,能让我们获得巨大的能量,爱能战胜一切悲伤。

     4、回忆:幸福的往事

     出差在外的日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睡前,淡淡地回忆过去生活中的那些喜悦的、温暖的事件,想起那些给过自己帮助的人,带着这种满足感进入梦乡,这或许也是自己睡眠质量好的一个原因。

     研究发现,构思和撰写一封感恩信或者是感恩的信息,都可以让我们产生一种正面、积极的心理体验,信寄出或不寄出都没关系,因为仅仅是我们在写作、创作这封短信的时候,我们回忆起的正面事件,就让我们拥有正面的情绪,并充满感恩之心。

     如果可能,写一封信或者打一个电话吧,对给予我们帮助的人们,告诉他们给过我们什么帮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不愿意,那我们就睡前想想吧,这都会让我们珍惜,感激现在的生活,让生活充满愉悦与满足。

     正如查尔斯.狄更斯所说:“思考你当下的幸福,而非过去的不幸。幸福,每个人都有很多;而不幸,所有人都有一些。”

     【胡鹏飞情绪心理原创小文——往期文章】

     情绪心理62:书写疗愈,做自己的心灵导师

     情绪心理61:人生最难迈的坎--习得性无助

     情绪心理60:你伤害了我,不能一道歉就过

     情绪心理59:我们恐惧与焦虑的源头在哪里

     情绪心理58:理智与情感,那永不停息的战争

     情绪心理57:走出负面偏见,开启幸福之旅

     情绪心理56:增加血清素,走出抑郁

     情绪心理54:亲近大自然,享受没有压力的时光

     情绪心理53:那些熬过的夜,终将会是代价满满

     正文结束

     作者:胡鹏飞,职业讲师,常住深圳。专注管理心理、销售心理、情绪心理领域的琢磨,品牌课程有《逆风飞扬——压力与情绪管理》、《高情商的管理者》、《基于心理学的沟通技术》、《管理心理学》、《基于心理学的新生代员工管理》。会讲课,能跑步,爱滑雪,希望做一个有趣的人,私人微信号:hupengfeisz。业务合作联系150 12702802,欢迎来撩。

    

     每周一定时更新,偶有号外

     长按上方,开始我们的缘分

     胡鹏飞

     管理 | 心理 | 职业 | 分享

     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胡鹏飞学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