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71:别让理所当然阻碍了幸福
2019/9/16 7:30:00 胡鹏飞学心理

     生活中最常见各种排行榜,当然同时也会伴随着各种争议,但我想如果排一个最美办公区榜,华为松山湖园区应该是毫无争议。仿欧洲的牛津、温德米尔、卢森堡、布鲁日、弗里堡、勃艮第、维罗纳、巴黎、格拉纳达、博洛尼亚、海德尔堡、克伦洛夫十二个建筑组团(目前开发为后八个)依湖而建,置身其中,让你根本想像不到自己是在一个企业的办公区域,更像是一趟欧洲之旅行。

    

     周末,带着家人,坐着小火车,在八个建筑组团中穿梭,正当我为华为今天的成就而敬佩,对华为人的工作环境表达无限羡慕时,家人随口一句:“在这里工作久了,也不会这么觉得”。让我从理想又回到现实。

     01

     是的,再美的工作环境,再大的房子,再好的车子,我们终将会适应。幸与不幸,并不存在唯一的客观标准,我们对现况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更好或更坏为基准,“适应”其实是神经元的一种特性:当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之后,神经细胞会逐渐“习惯”,对已经适应的刺激反应会趋于缓和(Jonathan Haidt)。适应性让我们错过许多的幸福,也能让我们抵抗生命中出现的悲伤。

    

     我们接下来做一个最容易的选择,A君近期中了彩票,现金500万,可以买一套不错的三居室,换一辆宝马小轿车,出国再旅游旅游;B君遇到车祸,双腿截肢,不能开车,不能运动,不能旅行。一年之后,您估计一下,两位谁的幸福会更高一些?

     这么简单的题,是人都会选择A了,我也希望A这样的好事多降临我们头上,但真实的情况却是,一年之后,二者的幸福水平差不多,并没有我们相像的那么大,因为他们最终会适应。

     02

     哈佛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和心理学家蒂莫西·威尔逊(Tim Wilson)曾找来一群美国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问他们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你认为,拿到终身教职,你会多快乐?以及你会快乐多久?

     对于一个教授,终身教职意味着一经聘任后,聘期可以延续到退休,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且没有被解聘的压力,同时他们还享受学校颁发的津贴。我们常说的金饭碗,大概就是这种类型了。

    

     对于得到教职,大多数的回答是:“这太让人惊喜了,这是我多年努力的目标。我余生都会很快乐,因为这会让一切变得更简单。我可以停止参与那种惨无人道的竞争,真正的享受工作。”

     如果得不到终身职位会怎样?他们说“我们会很难过,必然天天愁眉不展,惨淡度日,直到我们在别处获得终身职位”。

     六个月之后的回访,Gilbert和他的同事发现,几乎每一个人,不管得到还是没有得到终身职位,都恢复到了之前的幸福水平。如果他们之前是快乐的,六个月后也是快乐的。如果他们之前是不快乐的,不管他们是否得到终身职位,他们都是不快乐的。

     西北大学的Philip Brickman和Dan Coates曾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文章,就是买彩票中了大奖的人并不比常人觉得更幸福,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甚至比那些在因为意外事件而瘫痪的患者更加不幸福。

     在刚中时,中彩票的人比不中彩票的人确实会感到快乐和幸福不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幸福感的差异就相当低了。

    

     这其实非常好理解,中了彩票,先辞掉原来的工作,买个大房子,住进高档的小区,再买个豪车,配个名表名包之类,生活确实同以前有天壤之别,快乐与幸福也有了巨大的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生活方式与水准就会成为我们的基准线,而当财富不能再快速增加以及与周围邻居进行比较时,我们的幸福感也就随之消失了,伴随的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

    

     第一天,第一周,或第一月在华为松山湖园区这种办公环境里工作时,我们一定会觉得特别幸福,但很快这就会成为我们办公的基准线,我们就会羡慕别的部门拥有更好的位置,更好的楼层。适应性,阻碍了我们持续体验幸福。

     03

     适应性也能让我们抵抗生命中出现的悲伤。因为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我们会把目标调高,但当我们遇到巨大的挫折时,我们也会随之调低我们的目标,这样一来,基准线就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那些因为事故而瘫痪的人在事故后会比普通人的幸福感更高,这是因为刚开始发生事故时,一定是他们人生的最低谷,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一生跟快乐肯定都无缘了,许多的自杀往往也是在这个阶段发生。但随着低基准线的确定,康复的进程,他们会逐步体验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这也是许多人在人生轨迹受到重创之后会有比常人,甚至中了彩票的人更加多的幸福。

    

     已故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渐冻人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对于正常人来说,这绝对是不可想像的痛苦,不要说快乐,连活着都需要巨大的勇气。

     霍金在随后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不但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两任妻子的婚姻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的快乐,2004年12月,霍金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21岁时,我对人生的期望降到了零。从那时起,一切都是额外的恩赐。”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快乐基准线是从零开始的,后面的一切自然都是正数了。

    

     (本博文中所有照片均为2019年9月15日华为松山湖现场拍摄)

     回望过去,别让那些不切实际的基准线影响了我们对生活中快乐与幸福的体验。享受现在,别成为转轮上跑个不停的老鼠,让欲望蒙蔽了我们对美的欣赏

     【胡鹏飞情绪心理——往期相关文章】

     情绪心理70:决定我们一生的两个圈

     情绪心理69:有一种幸福的能力,叫乐商

     情绪心理68:为什么愤怒时喜欢大吼大叫

     情绪心理67:快乐之道,自主控制感

     情绪心理66:最好的爱,让需求得以满足

     情绪心理65:你所谓的完美,不过是害怕失败而已

     情绪心理64:成长型思维,别给自己设限

     情绪心理63:感恩之心,幸福之源

     正文结束

     作者:胡鹏飞,职业讲师,常住深圳。专注管理心理、销售心理、情绪心理领域的琢磨,品牌课程有《逆风飞扬——压力与情绪管理》、《高情商的管理者》、《基于心理学的沟通技术》、《管理心理学》、《基于心理学的新生代员工管理》。会讲课,能跑步,爱滑雪,希望做一个有趣的人,私人微信号:hupengfeisz。业务合作 150 12702802 颜小姐。

    

     每周一定时更新,偶有号外

     长按上方,开始我们的缘分

     胡鹏飞

     管理 | 心理 | 职业 | 分享

     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胡鹏飞学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