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102: 从心理学视角看人类的攻击性
2020/4/27 7:35:00 胡鹏飞学心理
回顾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攻击史,对敌人的攻击,对同胞的攻击,对家人的攻击。20世纪,大约有1.82亿人死于类似的“大规模不幸事件”,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都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而生活中遭受一般的攻击行为,几乎是百分之百。
什么是攻击行为(aggressive),心理学家把它定义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言语行为。大家注意,攻击不仅仅包括身体行为,更包括言语行为,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网络暴力,就是一种攻击行为,典型的语言攻击。

对于人类而言,攻击行为有“敌意性”或“工具性”两种,敌意性攻击行为主要是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而工具性攻击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有人踩我脚了,我骂人SB或者给人一巴掌,这是敌意性的。我揍你,让你把钱给我,这就是工具性。生活中的大部份攻击行为都是敌意性的,但少数恐怖活动是工具性,也就是实施攻击行为是为了实现某些其他的目的。
攻击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网友观点不一致,同事不同意我们的意见,客户不购买我们的产品,都能让我们大动肝火,今天我们来了解攻击行为后面的心理解释。
1
本能与进化
一提起本能论,任何有过心理学学习的人都知道,这是弗老爷子的精神分析最经典的理论了。他认为人有二种最基本的驱力,一种是攻击,另外一种是性。
人最基本的本能,一种是繁衍,一种是死亡,而攻击行为则是把这种对死亡原始的强烈欲求所蕴涵的能量转向他人。如果没有转为他人,而转为对内攻击自己,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抑郁。
动不动怼人,发脾气,显然不利于工作与生活,但做个所谓的好人,也就是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也会让自己的生命失去能量。尼采说,那些文学艺术成就突出者全都是性欲充沛之人,这样说,好像挺多人不容易接受的,那我改成那些有成就的大家,没有几个是所谓的真正好脾气,这样好像比较能够接受一点了。

进化心理学家巴斯和沙克尔福德则认为,攻击行为对我们的远古祖先在特定情况下有着重大的适应性价值。它对于我们获得资源、抵抗攻击、威吓或者干掉情敌,防止配偶不忠都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这种适应性价值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种行为在人类历史上更多地出现在男性之间。这并非是“攻击本能”的释放,而是男人从他们成功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一种心理机制,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基因在下一代中得到保留的几率。
当然,今天这个社会以及未来,可能会有着大的变化,因为获取资源并不靠身体与或语言的攻击,靠的是大脑的智慧,减少攻击行为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2
大脑激素
01
遗传
遗传对攻击行为有着重要大的影响,很多动物可以被驯养得有很强的攻击倾向。芬兰心理学家Kirsti Lagerspetz(1979)在一组正常白鼠中挑选出攻击性最强和最弱的分别饲养,在此后它们繁殖的26代中始终重复这一选择过程,最终她得到了一组凶猛的老鼠和一组温顺的老鼠,这说明遗传因素影响神经系统对暴力线索的敏感性。
在人身上也如此,研究表明,一个大胆、冲动、容易发脾气的孩子更有可能发展出青春期暴力行为;在8岁前没有表现出攻击性倾向的儿童,成年后到48岁时也不会成为富有攻击性的人。
02
大脑结构
攻击与大脑中的杏仁核以及前额叶有着关联。
一位妇女在其脑区的杏仁核受到无痛电刺激后发怒,把她的吉他砸向墙壁,差点砸中她心理治疗师的头。
阿德里安.雷恩等人曾利用大脑扫描来测量杀人犯的脑活动,并测量了有反社会行为障碍的人的大脑灰质总量。结果发现,未受过虐待的杀人犯的前额叶激活水平比正常人低14%,反社会者的前额叶则比正常人小15%。
大家知道前额叶负责我们的高级功能,并对杏仁核进行一定的抑制,因此,以后碰到那种一点就着火的,离远一点,因为他们真的是脑子有病,这不是骂人,是一种客观描述。
03
化学激素
A、酒精:
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同样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攻击性刺激的敏感性。实验室研究和警方资料都表明,一旦人们被激怒,酒精会使攻击行为更容易发生(Bushman等)。有暴力倾向的人比一般人更可能饮酒,在喝醉以后更可能变得具有攻击性(White&others)。
65%的杀人案件和55%的家庭暴力案件中,攻击者和(或者)受害者喝过酒(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如果虐待配偶的酗酒者能够在治疗后终止他们的问题饮酒行为,那他们的暴力行为通常也会停止(Murphy等)。

为什么酒精会对攻击行为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研究表明,酒精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觉知和考虑后果的能力,进而增加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Hull&Bond)。酒精使人们的个性弱化,降低我们的抵制能力。写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东哥,那也是典型的酒精惹的祸呀。
B、睾丸素水平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雄性激素水平,与攻击行有直接的关联。
在研究中,听到寻呼机的嘟嘟响声时,睾丸素水平很高的个体报告,他们感觉到了更多的不安与紧张(Dabbs&others)。他们显得较为冲动、易怒、挫折忍受能力也相对较低(Harris)。
在那些被判为蓄意或无端的暴力犯罪的罪犯,其睾丸素水平比非暴力犯罪的罪犯要高(Dabbs).在正常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中,那些睾丸素水平高的人到时候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使用致瘾麻醉品以及对挑衅产生攻击性回应(Archer)。正如詹姆斯.达布斯所言,睾丸素“分子虽小,但作用巨大”。
写到这里,估计大家会认为睾丸激素肯定不是一个好东西,这家伙经常惹祸,但它其实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睾丸激素可以促进支配欲和攻击行为的产生,但同时支配或取胜的行为也会提高睾丸激素水平(Mazur&Booth),在劲敌之间进行的一场世界怀足球赛或者重大篮球比赛之后,胜利一方球迷的睾丸激素水平显著上升,而失败一方球迷的睾丸激素水平则下降了(Bernhardt&others)。
我记得李银河女士曾经说过创造力和性欲应当是成正比的,或许这种支配欲恰好有利于工作中的成就。这也在一定方面解释为什么很多姑娘都喜欢霸道总裁。
C、5-羟色胺
也被称为血清素,大家所熟悉它的作用,主要在抑郁症患者中,它负责调节人的情绪。但其实,它与我们额叶中控制冲动的区域也有许多连接。大家想一下,抑郁症患者除了情绪低落之外还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就是容易发脾气,对自己行为不能进行控制。
有暴力倾向的幼儿和成人5-羟色胺水平均偏低(Bernhardt),在实验条件下降低人们的5—羟色胺水平,可以增强他们对厌恶事件的反应和释放电刺激的意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得更有攻击性。
3
挫折——攻击
这应该是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最多的,比如今天同事让我们试一下晚上的直播软件,我下载后终始打不开,气得不行,把鼠标给摔了。

开车急着去上班,前面的车一动不动,恨不得直接给撞上去;复印文件,复印机始终没有反应,你一脚就踹上去了;去银行办业务,你身份证没带,嘴上开始骂人了--- ---。
挫折—攻击理论,这是最早对攻击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理论,约翰.多拉德和他的同事认为“挫折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
这里的挫折指的是,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当我们达到一个目标的动机非常强烈,当我们预期得到满意的结果,却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挫折便产生了。
但是攻击的能量并非直接朝挫折源释放,人们往往会克制直接的报复,把敌意指向一些安全的目标上。
大家都听过情绪管理中的踢猫现象,就是这种表现。在公司业绩没有完成,回家骂老婆,老婆骂孩子,孩子就踢猫了。
我经常在银行上课,非常理解前台的柜员,客户中心的接线员,他们承接了许多挫折导致的言语攻击。因为相对来说,他们是安全的目标。
这次美国的新冠疫情,因为他们政府的防范不力,导致上百万的感染,几万百姓的死亡,这是一种巨大的挫折,而这种挫折必须导致愤怒,从而带来攻击行为,不知道哪些又会成为他们无能的替罪羊。
伯科威茨对挫折——攻击理论进行了修订,他认为挫折产生的是愤怒,攻击行为的一种情绪准备状态,而不是直接产生攻击。
4
社会学习
这个理论估计是大家最熟悉,也是大家说的最多的了,通俗的说法就是“有样学样呀”。
班杜拉认为,人们对攻击行为的学习不仅发生在亲身体验其后果时,通过观察别人,人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学习。

班杜拉曾在斯坦福幼儿园做过一个实验,当儿童目睹成年人对充气娃娃进行攻击后,儿童被带到另外一个类似的房间里,那些观察到攻击行为的小朋友则很可能拿起锤子击打玩具娃娃,这一现象的发生概率要比没有看过的小朋友高出许多倍。
因此,班杜拉认为,我们受到来自于家庭、社会环境、或者大众媒体的攻击性榜样的影响。我经常说,对于女孩子而言,婚后是否会受到你爱人的家庭暴力,一个因素是谈恋爱时他对不对你动手,另外一个就是他父亲是否对他母亲动手,这是二个最好的预测指标。
【胡鹏飞情绪心理——往期相关文章】
情绪心理101:重复呈现,最有效的说服方法
情绪心理100:亦真亦假说个人权威
情绪心理99:我们为什么喜欢“随大流”
情绪心理98:你真的能威武不屈吗?
情绪心理97:华山论剑,心理治疗中的各大门派
正文结束
作者:胡鹏飞,职业讲师,常住深圳。专注管理心理、销售心理、情绪心理领域的琢磨,品牌课程有《逆风飞扬——压力与情绪管理》、《高情商的管理者》、《基于心理学的沟通技术》、《管理心理学》、《基于心理学的新生代员工管理》。会讲课,能跑步,爱滑雪,希望做一个有趣的人,私人微信号:hupengfeisz。业务合作 150 12702802 颜小姐。

每周一定时更新,偶有号外
长按上方,开始我们的缘分
胡鹏飞
管理 | 心理 | 职业 | 分享
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胡鹏飞学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