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175:卸下那硬硬的壳,找到温柔的自己
2021/9/27 7:30:00 胡鹏飞学心理

     做心理讲师以来,经常会接到许多学员的倾诉,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老师,我不快乐,活得好累”。想到累或者不快乐,往往很多人想到的应该是工作压力大,生活不顺利吧,可事实恰恰相反,此类人大多数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丰厚的财富,美丽帅气的外表,和谐的家庭--- ---。也就是我们别人眼中常说的人生赢家。

     “是的,在别人面前,我的人生应该很完美了,可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卸下那社交的伪装后,我却感到无比的空虚与孤独,而且这种感觉不能跟家人,甚至是爱人分享,因为他们会觉得我是无病呻呤“,这是一位银行部门总跟我的分享。

     我理解这种感受,也能读懂那看似完美生活背后的虚无,光芒四射背后那若隐若现的阴影。活出成功的样子,很容易;活出真实的自己,很困难

     正如武志红老师前二天在微博所说:“太多人直到肉体生命终结时,都没有发展自我或者说「精神生命」。在发展出精神生命的人的身上,能看到生命的自然过程之美,而没有发展出自我的人的身上,你会看到,他们太想控制生命的过程,可是根本做不到,于是这份控制中有了太多的奇怪与突兀“。

     武老师所说的自我,就是真自体(True Self),而相对应的就是假自体(A False Self),“真”与“假”或许就是人生的成功与幸福的分隔线(本文关于真假自体的专业叙述,来自于温尼科特所著《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

     01

     真假自体

     什么是自体?1945年由温尼科特提出,这个概念对于温尼科特一生的研究来说,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他的原话是:“对我而言,自体并不是自我,而是那个我,而且仅仅是我的那个人“。后续他说:自体是我活着,我是我自己,在这种立场上一切都变得是创造性的。

     01

     真自体

     真自体(True Self),温尼科特说:在生命发展的早期阶段,真自体其实只具有一个理论上的位置,婴儿的自发性姿态和个人想法都来自于这个理论位置,婴儿自发性姿态是行动中的真自体。只有真自体才可能成为创造性,也只有真自体才能感有感受到真实性。

     我们生活中很多人,拥有特别多,别人眼中绝对成功的人士,但是他却感到不满足,不开心,不幸福。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的真自体没有得到满足,相反却为了迎合父母,迎合领导,迎合客户,迎合社会,创造了很多别人看起来很好的假自体

     真自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心里真正的需要,这种需要来自于生命的早期,如果在生命的早期需要被严重的打断,那么其结果就是真实存在感被消弱,而假性自体开始强大。

     02

     假自体

     假自体建立在服从的基础上,具有防御的功能,它保护着真自体。只有真自体才能感知到真实,但是真自体必须不曾被外在现实所影响过,必须从来没有顺从过。当假自体被当作真实来利用和对待时,个体就会逐渐发展出无用和绝望的感觉。

     自然而然,在个体生命中存在着这种状态的全部程度,所以,通常情况下,真自体是被保护着的,但其具备相当的生命活力,而假自体是社会态度。在异常态的极端,假自体很容易就错误地把它自己当作真实,以至真自体就处于了被湮灭的威胁中;然后,自杀行为就成为了真自体的一种再次主张自己和对自己再次肯定的方式。

     只有真自体才能被分析,这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态度。

     假自体,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坚硬的壳,这个壳可能是成绩优秀、有礼貌、听话、爱帮助别人、努力奋进、事业成功、儿女双全、光彩照人,简直就是别人眼中的小宇宙,但这种光芒是虚假的,没有活力的,是为了迎合别人,隐藏自己而存的。为了这个壳不破烈,为了让光亮不媳灭,就必须不停地持续不断的体验类似的感觉,才能感受生活些许的价值与意义,一旦停下来,就只能面对那种内心深处的空虚与孤独。

     假自体,面对工作或社会生活时通常是适应的,因为它就是为了顺从为了迎合而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作中情商高,职场如雨得水。可是一旦这个人进入到需要更真实、更亲密的关系时,假自体的问题就会暴露,无法让别人感受到真正的坦诚与真心,自己也会感到生命活力的缺失。

     生活中,我们许多人,都活在假自体的状态中。

     用现实的标准,世俗的眼光,他们各方面都是成功人士,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戴了一副虚假厚重的面具,让人敬而远之,感受不到真实

     正如温尼科特所说,真自体是我活着,我是我自己的感觉。只有真自体才有创造性。也只有它才能给人一种存在和值得活下去的感觉。

     02

     好母亲

     这种存在和活着的感觉来源于我们生命的初期,也就是与妈妈的关系,“足够好的”母亲是婴儿获得自体感的源泉

     足够好的母亲能够满足婴儿无所不能(全能)的需求,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理解婴儿的这种需求,足够好的母亲能够反复地这么做。通过母亲对婴儿无所不能需求表达的反复实现,母亲把自己的力量赋予了婴儿虚弱的自我,借此,婴儿的真自体就开始存活了。

     不是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是无法实现婴儿无所不能需求表达的,因此她反复地不能满足婴儿的自发性姿态(手势和姿势)所表达的需求;相反这种母亲就会用她自己的姿态来替代婴儿的姿态需求,而由于婴儿顺从了母亲自己的姿态便被赋予了母亲的意义。婴儿的这部分顺便是其最早阶段的假自体,其源于母亲没有能力去感知和理解她婴儿的需求这一失败的需求。

     中秋假期,孩子从学校回来,约着同学去染了头发,两人一个染成了紫色,一个染成了蓝色,从个人的价值观与喜好来说,我肯定不乐意,但还是让孩子去染了,因为她开心。她开心了,我再跟她交流学生身份与社会身份的差异。

     正如温尼科特所说,青少年的叛逆,其实就是因为追求真实感,对假自体的反抗。因此,对于青春期孩子,应该允许孩子真自体的存在,长大之后的内心冲突也就更少了,更能体验到真实的快乐,工作与生活中充满创造性。

     假自体过大,就只能把真自体隐藏起来,那么它藏到哪儿去了呢?藏在了潜意识深处,藏在了控制中,藏在了讨好里,藏在了忍无可忍之后的爆怒上,藏在了抑郁的状态中,甚至藏在了精神分裂的世界里

     【胡鹏飞情绪心理——往期相关文章】

     情绪心理174:营销人员的核心品质:信任

     情绪心理173:服务的最高境界是:价值化

     情绪心理172:工作,要经验而不是经历

     情绪心理171:精神控制,什么样的培训要慎重?

     情绪心理170:有愉悦的员工,才有温暖的服务

     正文结束

     作者:胡鹏飞,职业讲师,常住深圳。专注管理心理、销售心理、情绪心理领域的琢磨,品牌课程有《逆风飞扬——压力与情绪管理》、《高情商的管理者》、《基于心理学的沟通技术》、《管理心理学》、《基于心理学的新生代员工管理》。会讲课,能跑步,爱滑雪,希望做一个有趣的人,私人微信号:hupengfeisz。业务合作 150 12702802 颜小姐。

    

     每周一定时更新,偶有号外

     长按上方,开始我们的缘分

     胡鹏飞

     管理 | 心理 | 职业 | 分享

     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胡鹏飞学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