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192:幸福的源泉:体验消费
2022/1/24 7:30:00 胡鹏飞学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真是太快了,消费一词也开始进入了平常百姓家,买冰箱,买彩电,买手机--- ---
可这种消费带来短期的满足之后,却并没有带来长远的幸福感,甚至还有人怀念以前贫穷的时代,虽然物质贫乏了一点,但我们滚铁环、打水漂也蛮快乐的呀。
消费充足的今天,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想像的幸福?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模式才能提升幸福感呢?
01
拥有与体验
我们的消费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消费(material purchase),另一种是体验消费(experiential purchase),前者是指购买一件实物,而后更是指购买一种体验。
比如买一个大戒指,这就是物质消费;去阿勒泰滑雪一周,这就是体验消费。
大戒指与滑雪,很容易区分是物质还是体验消费,而有的物品可能这二者都有兼顾,比如红酒,汽车。他们兼顾物质与体验属性,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购买的动机了,比如你就想买个高档的汽车,那就是物质消费,如果我玩的是这个车的性能,那就是体验消费;酒也一样,只是想把酒买回家,这是物质消费,我享受的是品酒的过程,这就是体验消费。

Van Boven&Gilovich认为,物质消费反映出消费者追求“拥有”,而体验消费者则反映出消费者的内在目标——追求“存在”,因此,体验消费会比物质消费给人们带来更强的幸福感。
如果从神经递质的角度来看,物质消费是巴多胺带来的欲望,而体验消费则是内腓肽带来的愉悦。
研究者选取了1279名21-69的公民,对他们进行了电话调查,让他们回忆一次物质消费和体验消费的经历,然后对比两次消费,回答哪一次让自己感到更愉快。
研究结果表明,57%的受访者认为体验消费比物质消费让他们感到更加快乐,34%的受访者则认为物质消费比体验消费让他们感到更加快乐。研究者还分析了受访者的年收入水平与他们回答之间的关系:对于年收入较低的消费者,物质消费与体验消费带给他们的快乐水平相当;但是,当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体验消费就比物质消费更让人快乐。
也就是对于贫穷的人来说,拥有一个物品,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但对于中产或以上的人来说,拥有一段美好的体验才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02
体验不用比较
为什么体验消费比物质消费更让人幸福呢?Carter与Gilovich等研究者提出,这是因为物质消费与社会比较有关,而体验消费则不具有可比性。
想像一下,你刚买了一个LV的包包,花了三个月的工资,正准备好好显摆一下,忽然发现同事买了一个更高级的款,而隔壁的小伙伴更是整了一个Hermès,这时,包包带给你的可能不是快乐,而是挫折与痛苦。
我们的幸福感就是在这样的比较中消耗殆尽的。
而体验购买则很难进行比较,你去海南潜了水,我去东北滑了雪,这二者的体验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我们每个人都是收获自己旅行的经验,体验各自的心情。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物质消费比体验消费选择更加困难;因为相比于体验消费,在进行物质消费决策时,他们更加担心未选项是否优于所选选项;也就我买了这个包包,但我不知道这个决策是不是最优的,这行为本身又加重了人的焦虑性。
体验消费比物质消费让人感到更幸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体验是个性化,独特的,不具有比较性的,它更多关注当下的存在与体验,而物质消费的比较消弱了消费者的幸福感,他们会更多关注别人所拥有的,从而让自己充满遗憾与后悔。
03
体验促进社交
想像一下,你刚买了一块劳力士的金表,然后跟你的同事大谈这个表如何牛逼,估计你同事表面夸你两句,心理肯定说:SB。但如果你刚去北极看了极光,去非洲看了动物大迁徙,你周围一定围了一群同事,“快说快话,下次我们也要去”。
体验消费比物质消费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谈资,通俗一点讲就是给人提供了吹牛的资本。而物质消费很显然不具有这种价值,炫耀你拥有的物质只会让身边的朋友更多的远离你。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你有好东西,却不能跟他人分享;而最大的幸福,则是你无论好的还是坏的体验,有一帮人愿意聆听。

想像一下,当你老了,对着你的儿孙或者你的老伙伴讲述那些上天入海,走南闯北的故事,那样的人生有多美好,所有的回忆都是幸福。
而另一种情况是,当你老了,紧握着你的存折,守着那苍白的数字,最怕的是你的孩子们为了这几个数字还打起了,那样的人生又有多无聊,所有的回忆都是苦涩。
如果真有那一天,我想你一定希望时光倒流,你一定会把时间与金钱花在体验你这独有的、仅有的一生上。
人,来自偶然,最终归于虚无,最重要是当下的体验。各位小伙伴,努力工作,照顾好家人,有时间有点钱,去浪吧。
当走到生命终点时,你回顾自己的一生,能大声说一句:“这世界,老子浪过”,那就是真牛掰。
【胡鹏飞情绪心理——往期相关文章】
情绪心理191:罗森塔尔: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推力
情绪心理190:杠铃策略:最优的职业发展
情绪心理189:反脆弱,从混乱与压力中成长
情绪心理188:吃瓜学知识:自恋型人格障碍
情绪心理187:一夜白了头,都是压力惹的祸
正文结束
作者:胡鹏飞,职业讲师,常住深圳。专注管理心理、销售心理、情绪心理领域的琢磨,品牌课程有《逆风飞扬——压力与情绪管理》、《高情商的管理者》、《基于心理学的沟通技术》、《管理心理学》、《基于心理学的新生代员工管理》。会讲课,能跑步,爱滑雪,希望做一个有趣的人,私人微信号:hupengfeisz。业务合作 150 12702802 颜小姐。

每周一定时更新,偶有号外
长按上方,开始我们的缘分
胡鹏飞
管理 | 心理 | 职业 | 分享
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胡鹏飞学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