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确定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原因并揭示潜在的药物靶点
2021/8/31 11:35:57 生物密探

生物密探 iSpyBio
关于我们
这是一群热爱生物学的志愿者们发起的一个有趣有温度的订阅号,我们将以“探讨科学前沿,探索生物奥秘”为方向,分享最新科学前沿资讯科普(不仅限于生物学、医药、生物微观世界和生物安全)、行业大咖讲座和行业创业竞赛、行业竞技/留学资讯等。
我们是真理的发掘者和搬运工。无论你是从事生物相关的研究人员,还是对生物科普探秘感兴趣的跨行群体,都欢迎关注我们,与我们一起探索生物的奥秘!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痛苦的慢性疾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及其他脏腹膜、直肠阴道隔等部位。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很有限,包括手术和激素治疗,这些治疗都会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由贝勒医学院、牛津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和拜耳公司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为如何治疗这种使人衰弱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
研究人员对人类和恒河猴进行了基因分析,以确定了一个特定的基因NPSR1,该基因会增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潜在的非激素药物靶标,可能会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法得到改进。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由Krina T. Zondervan博士领导,他们之前通过分析至少有三名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的家庭DNA,在7p13-15号染色体上发现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联系。而由Jeffrey Rogers博士领导的贝勒研究小组,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威斯康辛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证实了恒河猴与自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DNA遗传有联系。通过对牛津大学研究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的深入测序分析,进而将遗传原因缩小到NPSR1基因的罕见变异,这一验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大多数携带这些罕见变异的女性患有III/IV期疾病。贝勒大学研究组也对恒河猴进行了类似的测序,并再次在这个物种中显示出了暗示性证据。最后,牛津大学对11000多名女性(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健康女性)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NPSR1基因中有一种特殊的常见变异,也与III/IV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
贝勒大学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心副教授Rogers说:“这是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进行DNA测序以验证人类研究结果的第一个例子,也是第一个对了解常见、复杂的代谢疾病的遗传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例子。灵长类动物的研究确实帮助我们在人类基因分析的每一步提供了信心,并给了我们继续追踪这些特定基因的动力。”
这项基因分析揭示了一个潜在的新的药物靶点。作为这项合作的一部分,拜耳的研究人员与牛津大学进行了科学合作,在细胞试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中使用了NPSR1抑制剂来阻断该基因的蛋白信号。他们发现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减少炎症和腹痛,从而确定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未来研究目标。
妇女和生殖健康部门的负责人Zondervan,同时也是生殖和基因组流行病学教授和牛津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中心的联合主任,说:“这是我们寻求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疗法的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使人衰弱且未被充分认识到的疾病,影响着全球1.9亿女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基因变异在特定组织中的作用机制和调控作用。然而,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很有希望的新的非激素靶点药物目标,它似乎有效解决了疾病的炎症和疼痛成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1. Neuropeptide S receptor 1 is a nonhormonal treatment target in endometriosi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1).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8-genetic-endometriosis-reveal-potential-drug.html

END

为了方便交流生物医学科研经验,分享生物医学行业动态和讲座资讯,我们建立了“生物密探学习资料群”,欢迎生物医学相关行业老师同学进微信群。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拉进群,不相关广告人士请勿扰。

▼往期精彩回顾▼
“变节”宿主蛋白允许病毒在肝脏中肆虐,为肝癌铺平道路单抗药物对德尔塔变异株是否有效?专家解析背后原理英国LMB首次在HIV-1病毒中观察到意想不到的基质蛋白重排!最新发现: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新冠治疗的抗病毒药物最新研究:脂质“盾牌”可以保护NK细胞和协助癌细胞免疫逃逸剑桥开发了一种用于检测血清抗SARS-CoV-2核蛋白抗体功能活性的新方法食物中毒也遵循生物钟?微生物群与生物钟协调先天免疫的昼夜节律最新高效、高热稳定和耐受突变的纳米抗体可阻止SARS-CoV-2Science: 干细胞首次体外培育成可行的小鼠卵Cancer Cell:新研究发现连接所有癌症的共同点【生物密探中外讲座第三期回顾】白血病的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讲座回顾】在可持续性发展领域的生物技术创新【生物密探中外讲座第二期回顾】中风精准预防: 从活体影像,血液动力学分析到人工智能生物密探中外讲座回顾/第一期:人体可清除和不可清除的病毒

扫描关注我们探索生物奥秘微信:【iSpyBio】


点个在看 再走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物密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