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全球恐慌的新冠最新突变株奥密克戎(Omicron),你了解多少?
2021/11/30 16:04:20 生物密探

    

     生物密探 iSpyBio

     关于我们

     这是一群热爱生物学的志愿者们发起的一个有趣有温度的订阅号,我们将以“探讨科学前沿,探索生物奥秘”为方向,分享最新科学前沿资讯科普(不仅限于生物学、医药、生物微观世界和生物安全)、行业大咖讲座和行业创业竞赛、行业竞技/留学资讯等。

     我们是真理的发掘者和搬运工。无论你是从事生物相关的研究人员,还是对生物科普探秘感兴趣的跨行群体,都欢迎关注我们,与我们一起探索生物的奥秘!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11月25日消息,研究者在来自博茨瓦纳的基因组测序数据中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变种 B.1.1.529,该变种在非洲导致的病例数量正急剧上升。同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新冠病毒突变株B.1.1.529升级为令人担忧的突变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其系统命名定为奥密克戎(Omicron,希腊字母表的第15个字母)。Omicron突变株,即B.1.1.529突变株,顾名思义这个突变株来自于B.1.1谱系,和Alpha(B.1.1.7)属于同一谱系。

    

    

     VOC是目前病毒监测系统中最高级别,也是最危险的突变株;上一个被纳入VOC的是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德尔塔(Delta)突变株。根据已有资料,Omicron突变株有更多突变,很可能产生了比Delta突变株更强的传染性、毒性和免疫逃逸。

     Omicron变体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出现了32处刺突蛋白突变,其中一些突变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免疫逃逸。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全球首张图片。

    

     德尔塔毒株与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突变对比(图片来自罗马儿童医院)

     在刺突蛋白突变后,新冠病毒就更易附着在人体细胞上,最终导致人类感染新冠病毒。Omicron的许多突变是已经在Delta和Alpha 等变体中发现,并且与传染性增强和逃避感染阻断抗体的能力有关。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通过变异进一步适应人体,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变得更加危险。

    

     奥密克戎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携带的变异

     初步研究表明,与其他VOC的变异株(Delta、Alpha、Beta 和 Gamma) 相比,该变异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 南非几乎各省份感染该变异株的病例数量都在增加。

     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7日,英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新冠新型变种“奥密克戎”(Omicron)。中国香港也发现2例阳性病例感染了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一例为日前从南非入境香港,另一例或为在酒店隔离期间交叉感染。

     目前全球已有多国不同程度地收紧了防疫措施,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的快速流行趋势,包括美国、英国、欧盟、俄罗斯、以色列、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限制来自非洲南部的旅客入境。以色列政府宣布,将于当地时间28日晚开始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严防“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扩散已成为全球防疫新目标。

     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

     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的可能原因

     根据新冠病毒数据库GISAID目前共享的信息显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近2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变较多。推测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1)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累积了大量突变,通过偶然机会传播;(2)某种动物群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生适应性进化,突变速率高于人类,随后溢出传染到人类;(3)该变异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持续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监测能力不足,其进化的中间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时发现。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

     目前,全球尚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数据。但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具有前4个VOC变异株Alpha(阿尔法)、Beta(贝塔)、Gamma(伽玛)和Delta(德尔塔)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变位点,包括增强细胞受体亲和力和病毒复制能力的突变位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南非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病例数激增以及部分取代Delta变异株,传播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3552-w

     2.https://www.who.int/news/item/26-11-2021-classification-of-omicron-(b.1.1.529)-sars-cov-2-variant-of-concern

     3.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45lCU9rJLbn?f_ww=1

     4.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5kjTLRHrEj?f_ww=1

     5.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1/11-29/9618615.shtml

    

     END

    

     为了方便交流生物医学科研经验,分享生物医学行业动态和讲座资讯,我们建立了“生物密探学习资料群”,欢迎生物医学相关行业老师同学进微信群。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拉进群,不相关广告人士请勿扰。

    

     ▼往期精彩回顾▼【活动预告】Can we grow artificial tissues and organs in the lab?7个最佳科研在线资源,赶紧收藏!

     【最新研究】发现身体对心脏病发作的防御反应可能有所帮助

     【讲座回顾】国际罕见病和基因疗法药物进展【最新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基因在大脑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知彼知己,早诊早智”2021脑健康宣传日活动圆满结束

     【讲座回顾】利用大规模遗传数据确定导致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遗传和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单抗药物对德尔塔变异株是否有效?专家解析背后原理“变节”宿主蛋白允许病毒在肝脏中肆虐,为肝癌铺平道路最新发现: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新冠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剑桥开发了一种用于检测血清抗SARS-CoV-2核蛋白抗体功能活性的新方法【生物密探中外讲座第三期回顾】白血病的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生物密探中外讲座第二期回顾】中风精准预防: 从活体影像,血液动力学分析到人工智能生物密探中外讲座回顾/第一期:人体可清除和不可清除的病毒

    

    扫描关注我们探索生物奥秘微信:【iSpyBio】

    

    

    点个在看 再走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物密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