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最强毒株"XBB.1.5是否会在春节掀起第二波感染高峰?"
2023/1/18 16:09:28 生物密探

生物密探 iSpyBio
关于我们
这是一群热爱生物学的志愿者们发起的一个有趣有温度的订阅号,我们将以“探讨科学前沿,探索生物奥秘”为方向,分享最新科学前沿资讯科普(不仅限于生物学、医药、生物微观世界和生物安全)、行业大咖讲座和行业创业竞赛、行业竞技/留学资讯等。
我们是真理的发掘者和搬运工。无论你是从事生物相关的研究人员,还是对生物科普探秘感兴趣的跨行群体,都欢迎关注我们,与我们一起探索生物的奥秘!

目前为止,全国多地已经渡过了新冠奥密克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期。然而新年却也迎来了新毒株,就在全球科学家费力应对新冠变异株BQ.1.1、CH.1.1和BF.7之际,新冠家族一个谱系脱颖而出——XBB.1.5!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公布的数据,最具传染性的新冠变体XBB.1.5已在美国占据主导,感染率已经超过40%,有的州则已经达到80%以上,占所有新增新冠病例的43%。XBB.1.5毒株已被标记为迄今为止传播性最强的冠状病毒亚型变体。目前,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印度等也已发现了XBB.1.5,甚至也有已经在国内检出的消息。随着春节假期返乡潮的到来,人员流动会比较密集,这个新冠"最强毒株"XBB.1.5是否会在春节掀起第二波感染高峰?经历了第一波奥密克戎感染并且阳康的人群还会被XBB.1.5感染吗?小编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XBB毒株的前世今生。XBB毒株是什么?先要从命名规则说起,通常新的病毒传染病出现后,世卫组织(WHO)会为疾病命名,而病毒名称则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根据其遗传结构命名。比如新冠病毒的学名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英文简称SARS-CoV-2),它引起的疾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简称COVID-19)。为了追踪病毒,世卫组织还会遵照谱系系统给变异毒株进行编号,以供科研使用。病毒变体是如何命名的?在命名病毒变体时,使用一个等级系统,表明变体的进化历史以及相对于其他变体的检测时间。名字中的首字母反映了标记谱系的时间顺序,从A到Z,然后从AA到AZ,BA到BZ,等等。后面的数字用英文句号分隔,表示该谱系的分支顺序。例如,BA.2.12.1是BA.2的第12个谱系上第一个命名的分支。如果一种病毒变体比其他变体能更有效地逃避免疫系统,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更易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可能会将其确定为“关注变异株”,并将其名称改为希腊字母。例如,标记为B.1.1.529的变体迅速激增,促使WHO在2021年11月将其名称改为奥密克戎(Omicron)。SARS-CoV-2的奥密克戎(B.1.1.529)变种演变成几个亚谱系,其中三个(BA.1、BA.2和BA.5)成为全球主导。XBB中的X代表着重组。重组株是两种或者多种病毒融合基因组产生的新毒株,而这次的XBB是BJ.1(BA.2.10.1.1)和BA.2.75(BA.2.75.3.1.1.1)的融合株,仍然是我们熟悉的奥密克戎。科学家如何识别一种病毒变体?SARS-CoV-2在细胞中复制时获得突变。从技术上讲,这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出现数百万种变体。但是,大多数突变并不能提高病毒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因此这些变体都会被新变体所取代。然而,一小部分变体确实变得更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进行基因组监测的研究人员会标记出所有样本都具有相同的突变。为了查明这些样本是否构成SARS-CoV-2家族树上的一个新分支,会用系统发育软件将样本序列与数百个其他样本进行比较。如果分析表明新样本来自同一个祖先,则意味着它们是冠状病毒树上的不同谱系。

XBB引起的奥密克戎主要毒株的系统发育树,图中的距离代表着各个毒株亲缘关系的远近,XBB位于BJ.1和BA.2.75的交叉点上。单抗药和疫苗对XBB还有效吗?XBB1.5的重要突变是F486P,这个变异大大增强了病毒和人体细胞的结合能力,让它能逃避免疫防御的层层追捕,大大增加了再次感染的风险。那治疗性单抗药物和新冠疫苗对XBB还有效吗?科研人员发现BQ.1.1和XBB在其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中分别具有相对于BA.5和BA.2的替代物R346T,而这正是COVID-19疫苗和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主要靶标。通过评估治疗性单抗对BQ.1.1和XBB的疗效,发现与早期的omicron变体(包括BA.5和BA.2)相比,BQ.1.1和XBB具有增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所以单抗药对于XBB感染后的治疗效果应该会有所降低。那对于已经接种了第3针或者第4针疫苗或者是感染过奥密克戎的人员,还会被XBB感染吗?阳康后恢复期个体和COVID-19疫苗接种者的血浆对BQ.1.1和XBB临床分离株的中和能力如何?为了弄清答案,科研人员设计了三组实验个体:1). 接受三剂单价mRNA疫苗BNT162b2(辉瑞-生物科技)或mRNA-1273(莫德纳)或两者的个体;2). 接受四剂单价mRNA疫苗BNT162b2或mRNA-1273或两者的个体;3). 在BA.2突破性感染之前接受三剂单价BNT162b2或mRNA-1273的个体。通过分析三个不同个体中血浆中的抗体对BQ.1.1和XBB临床分离株的中和能力。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个体都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对比祖先菌株(SARS-CoV-2/UT-NC002-1T/Human/2020/Tokyo),三组个体的血浆对BQ.1.1和XBB的中和能力降低了几十倍(21.1~61.7倍),而对比BA.5和BA.2也降低了很多(1.7~15.1倍)。

对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抗体反应
(A)中和从接种第三剂BNT162b2或mRNA-1273疫苗的个体获得的人血浆抗体滴度。
(B)中和从接种四剂BNT162b2或mRNA-1273疫苗的个体获得的人血浆抗体滴度。
(C)中和三剂BNT162b2或mRNA-1273疫苗后感染奥密克戎BA.2的个体获得的人血浆抗体滴度。
以上数据表明,奥密克戎亚谱系BQ.1.1和XBB有效地逃避了mRNA疫苗或自然感染诱导的当前体液免疫。这些研究结果表示,BQ.1.1和XBB临床分离株比早期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包括BA.5和BA.2)具有更高的免疫逃避能力。所以对于已经接种了疫苗或者是阳康后的人员,XBB还是会有一定的感染风险。XBB会引起第二波感染高峰吗?针对近期在美国和欧洲受到关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亚谱系XBB.1.5,世界卫生组织11日发布了首份风险评估。这份评估指出,从2022年10月22日至今,世卫组织共收到来自38个国家报告的5288份XBB.1.5病毒基因测序,其中有82.2%来自美国。评估显示,根据XBB.1.5的遗传特征以及对其早期传播增长速度的估计,这种亚谱系可能会造成感染率的增加。但目前对这一评估的总体信心很低,这是由于体现XBB.1.5传播增长优势的数据仅来自于美国这一个国家。与此同时,世卫组织表示对XBB.1.5致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仍在进行当中,当前还未发现该亚谱系带有已知的可能改变致病严重程度的突变。同时,尽管XBB的免疫逃逸能力非常强,但这种逃逸不是彻底的。除了抗体外,人体还会在病毒感染中形成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在下次遇到新冠病毒时,T细胞会识别并消灭被病毒入侵了的细胞,阻止病毒的复制。经历过一波奥密克戎感染后,就算未来再碰到XBB或者新的毒株,病毒也不会肆无忌惮地攻击。而且国内这一波疫情的感染高峰集中遭遇了多个奥密克戎亚株,免疫背景完全不同,短期内应该不用过分担心XBB导致的新感染高峰。所以春节返乡出行的朋友们,不需要过分担心二次感染,XBB并没有那么神秘恐怖,新冠常规预防方式比如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加强针预防感染后重症仍然有用。当然,小编还要提醒大家出远门回乡除了要做好必要的预防,还可以准备少量的退烧咳嗽药,以防再次感染可用于缓解症状。最后预祝大家度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春节假期!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2)00816-7/fulltext
2.https://new.qq.com/rain/a/20220726A03VWJ00
3.http://news.cnr.cn/native/gd/20230112/t20230112_526121785.shtml

▼往期精彩回顾▼
过年了,哪些脂质和脂蛋白对心血管有影响?你要知道
Science|玻璃蛙将血液隐藏在肝脏中以保持透明度
【最新科研汇总】新冠有后遗症吗?二次感染会加重吗?
混合(天然/疫苗)免疫方法是否是增强免疫力的可复制方法?
“有趣”的生物科学,科普书籍推荐
什么是脓毒症,与COVID-19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持久性细菌如何逃避抗生素,延长感染
猪会解决器官危机吗?动物到人类移植的未来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希望即将到来?
请查收!情绪的身体地图
棕色脂肪有望解决肥胖和一系列相关疾病
多态微生物:癌症的新标志
听说过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来新的尾巴,听说过蝾螈可以再生他们的大脑吗?
COVID大流行期间的社会隔离和封锁导致抑郁症发病率上升
植物真的可以感知声音?【Science Signaling】IL-6信号传导介导创伤后骨关节炎的软骨退化和疼痛,且具有性别特异性【Science】TGF-β和BMP途径的协调激活促进自噬,并限制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后的肝损伤T细胞免疫对于COVID-19疫苗的长期保护可能至关重要
Science Advances|细胞表面SARS-CoV-2核衣壳蛋白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
首次证明:小片段的透明质酸在肥胖个体中增加,并通过TLR介导的先天免疫细胞激活导致低度炎症蜜蜂的权衡?
【最新发现】泛素连接酶TRAF6和TGFβ I型受体与极光激酶B形成复合物,有助于癌细胞中的有丝分裂进展和细胞分裂
耗时30年的韦伯太空望远镜,近红外相机照片首次官宣
【最新发现】诺如病毒传播的一条新途径
【Nature】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细菌非常复杂
【最新研究】多做家务可以降低中风风险?
【生物密探第12期讲座回顾】重组抗体
【讲座回顾】膝骨关节炎手术治疗手段的优化-预临床模拟研究
【Nature新研究】 COVID-19 如何引发大规模炎症?
【讲座回顾】用于快速诊断和细胞分选的单细胞微流体
【讲座回顾】谈性,说“艾”——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讲座回顾】E-humanome - 用传感器监测人类周围、附近、身上和体内的环境
【讲座回顾】国际罕见病和基因疗法药物进展
【最新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基因在大脑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知彼知己,早诊早智”2021脑健康宣传日活动圆满结束
【讲座回顾】利用大规模遗传数据确定导致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遗传和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生物密探中外讲座第三期回顾】白血病的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
【生物密探中外讲座第二期回顾】中风精准预防: 从活体影像,血液动力学分析到人工智能
生物密探中外讲座回顾/第一期:人体可清除和不可清除的病毒
扫描关注我们探索生物奥秘微信:【iSpyBio】


点个在看 再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物密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