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镣铐才能更好地跳舞-工作方法论 | 拆书志
2018/1/20 17:52:54麦克 YUNZHI学习场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 YUNZHI学习场

    

     戴着镣铐才能更好地跳舞

     看到《微创新:5种微小改变创造伟大产品》(以下简称《微创新》)的书评不错,就买了,一看,这书的确非常不错。本节主要谈一谈:如何在约定的框架里找创新的点子。

     ■ 知识介绍

     有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新问题试试老办法,老问题试试新想法”,前者说的是技能的横向迁移,后者说的是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这句话也给一般人带来一个惯性思维,认为要创造性解决问题,必须要跳出原来的条条框框。

     我过去也是这样以为的,但这本书用扎实的分析说服了我,看起来很多颠覆式的创新,恰恰不是因为你颠覆了过去,而是在原来的框架里做了很多渐进式改变,慢慢成为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举的是跳高技术的例子。最早的跳高技术是剪式跳法,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跨越式跳法,成绩更好。直到福斯贝里采取了背越式跳法,石破天惊,一下子让跳高成绩突飞猛进。

     在后来的体育创新评比中,“福斯贝里式跳高法”成为所有专家一致认同的体育史上最有创新思维的重大革命。但福斯贝里发明这个跳高的方法,不是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恰恰在他本来很熟悉的剪式跳高法里发展出来的。

     最开始福斯贝里是用剪式跳高法的,但是成绩不如他人,他就开始学习跨越式跳法。但他学得很不顺利,和教练商量回到剪式跳法。在剪式跳法训练过程中,他发现一个缺陷,选手很容易在过杆时背部撞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福斯贝里就尝试压低臀部,这样会使他过杆时不自觉压低自己的肩膀。他保持这种姿势把自己的成绩又提高了15cm,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动作改进,因为他的技巧是逐步进行的,每次都只是稍加改动。

     当福斯贝里开始在赛场崭露头角时,其他教练才发现他的动作与众不同。但教练也无法指责他的跳法不对,因为福斯贝里不过是对已有跳法稍作改进,而不是发明了一种新跳法。

     作者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过去研究创造力的事例都是证明福斯贝里摆脱了传统方法的桎梏,但事实是福斯贝里是在剪式跳高的框架里思考的,不断微创新才发现了背越式新跳法。

     所谓在框架里思考,我的理解是:在寻求答案时,你的解决方案对原有的资源利用越充分,也许越接近最创新的答案。

     ■ 扩展思考

     作者提醒我们,要培养创造力,我们先得学会在框架里面去思考,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如何擦掉白板上的永久记号笔的痕迹?课堂上很多学生提出找一块抹布,用啤酒试试?弄点酒精?去买一点化学除污剂?这些点子都很不错,但是不如最后提出来的答案好。那就是用永久记号笔沿着笔迹再写一次,然后赶紧用黑板擦去擦,果然可行!

     作者提出的在框架内创新的含义,我的理解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创造出新的必要条件,这往往会使得问题越来越复杂,而不是得到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这个观点我深有同感,在运营网易云课堂《和秋叶一起学PPT》课程的时候,我们遇到一个很奇葩的问题:我们根本无法和我们的学员互动!

     作为老师,我们无法在网易云课堂内给关注我们的学员发私信或者发任何东西,甚至我们连他们的全部名单都看不到。这个问题到今天依然如此。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和我们的学员沟通,也无法将一些信息通知给学员。然后我们决定建立一个QQ群,但问题很快就变成了:如何让学员知道我们建群的消息呢?网易方面的反馈是要开发!那算了。

     我们最开始想的解决方案是将这则消息放在免费的第一课说明里,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看免费的第一课!

     最后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云课堂评论有个与众不同的功能,你可以反复发评论(但永远是一条记录,不会刷记录),而且你的评论发了以后,就可以默认置顶到评价榜第一条!

     这就简单了,我们现在每天会去评价榜看看,发现评论有变化,马上更新一下自己的评论,然后我们的通知就出现在首页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变化果然让入群达到率大大提高。

     你看,一个功能逆向使用,就非常简单地解决了问题,不需要开发什么公告板,操作也不麻烦,还灵活。

     ■ 拆书建议

     大家可以想想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用框架内方法或工具解决问题。

     建议大家多搜集别人在工作、生活、恋爱、婚姻、旅行等事情上用框架内方法或工具解决问题的案例。微信里、图书中、生活中这类例子是不少的,案例收集一方面为了学以致用,一方面也能让自己脑洞大开,提升这方面的想象力。

     作者 | 秋叶

     整理 | 麦克

     转载请注明出处ID: Learningfield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往期回顾:

     你团队的软肋在哪里-工作方法论 | 拆书志

     李善友教授的“颠覆式创新”理论对不对-工作方法论 | 拆书志

     六顶思考帽怎么玩-工作方法论 | 拆书志

     如何培养你的团队成员-工作方法论 | 拆书志

     ▽

    

     更多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YUNZHI学习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