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死亡定律】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2018/8/4 19:03:22 YUNZHI学习场

     来源 | 国馆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算。那么也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大概需要五年的时间。

     但是在另外一本书,《贫穷的本质》,我看到另外一种景象。这个世界很多人,匆匆忙忙,勤奋工作。

     别说休息,可能连吃饭上厕所都要挤出时间来。

     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只要企业不倒闭,他们不会换工作。但即使这样,他们的生活依然贫困。

     每天忙忙碌碌,生活陷入了一种死循环。而这种忙碌,反过来又固化这种死循环。

     “一万小时定律”在他们身上,并不起作用。恰恰相反,他们越忙越穷,越勤奋,越把自己的技能缩窄在一个跑道上。

     “一万小时定律”不仅没让他们成为专家,成为赢家。反而捆死他们,我称之为“一万小时死亡定律”。

     为什么会这样?

    

    

     美国一学者,名校博士毕业后,没有去华尔街当金融高管,也没有去大公司拿高薪,去了贫民窟。

     她研究的课题是:为什么陷入贫困状态的人很难脱贫。

     很多人觉得,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奋,不愿意思考。这个世界大把挣钱的机会,如果他们足够努力,懂得抓住机会,怎么会一直陷在贫困状态中?

     女学者隐瞒她名校博士的身份,潜入贫民窟,像他们一样生活工作。

     她详细记录了每天的生活,大同小异:

     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要起床,因为要早早去工厂上班,迟到是要被扣钱的。由于时间紧,她根本没有办法从容地吃一顿静心准备好的早餐,只能匆匆吃点面包,再买杯快餐式咖啡搞定。

     工厂制度很严格,不允许员工随便离开岗位。因为是流水线式操作,所以你必须待在工位上不许离开。上厕所必须申报上司请假批准才能去。

     时薪很低,必须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才能拿到保证基本温饱的工资,如果想要体面一点,需要工作更长时间。一天24小时,一大半都在固定的工位上度过。

     午饭和晚饭都是吃快餐,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终于下班了,累,精力早已经消磨殆尽。睡觉之前会有几个小时的娱乐时间,为了纾解一天的困乏,酒吧、夜总会、歌舞厅、都挤满了人。

     大概会在11点到12点之间喝得醉醺醺的回来,睡觉。

     持续循环这样的日子。

     你看到了,这就是贫民窟生活着的穷人日常的生活,和我们老一辈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无本质不同。

     以最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报酬,每天工作超10个小时,甚至没有时间从容体面地吃一份早餐,娱乐活动往往也是简单的感官刺激。

     经济学家将这种生活状态称之为“贫穷的死循环”。

     其实,贫穷的本质并不在于没钱,没钱可以挣钱,贫穷的本质是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陷入死胡同,无论如何努力,产生的效果,都只能在死胡同里打转,而无法脱离这种生活状态。

     贫穷,不是你缺乏挣钱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你缺乏过好日子的能力。

    

    

     如何打破这种“贫穷的死循环”?

     几点建议,也许你未必处于贫困状态,但对你的人生依然有价值:

     1、教育,是让你时间增值的最大办法

     打破这种死循环的根本,在于让自己的单位时间增值。

     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教育。

     电视剧《相爱十年》中,刘元去一家日本企业工作,最开始,仅是一家底层的行政文员,每天的工作是倒垃圾、擦桌子、擦楼梯、端茶送水。

     除了做体力活,还要忍受同僚的冷嘲热讽,每天都很累。

     尽管如此,为了能在这家公司长远发展,刘元还是挤出时间去报了一个日语培训班,每天坚持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日企老大要去参加一次活动,需要刘元帮忙。刘元很自然地直接用日语和他沟通。日企老大非常惊讶:“刘元君,你日语很好呀。”

     刘元满面微笑,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此后,刘元在这家日企一路晋升,最终成为职位最高的中国员工。

     很多年前,农民工在深圳工作,他们白天在工地上干活,但晚上挤出时间也要去上夜大,去学习。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你会算1+1=2,即使你重复算一千遍,你也不会知道2+2=4。但知识和技能越多的人,单位时间产出值越高。

     所以,无论你处在什么时刻,一定不要让自己忙死,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意志力都耗费在无效重复之事上,也就是不要把所有精力都耗费在工作上。

     每天留出时间,留出精力和意志力,给自己刻意训练,让自己时间增值。

    

     2、善于找资源给自己作背书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被尊敬地仰视,才会有更多眼光看到你。

     有人编了个故事:

     一个富人为了想让自己的儿子谋到一份世界银行副行长的职位,他对世界银行的负责人说:“我孩子非常有才,精通金融管理之道,你们能不能给他个机会。”

     世界银行的负责人拒绝了他。

     于是,富人开始想办法。他听说比尔盖茨有个女儿,于是找到了比尔盖茨,对他说:“我儿子当上了世界银行的副行长,是世界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你要不要把女儿嫁给我儿子。”

     比尔盖茨一听,心想,世界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应该很厉害,很有资源,于是答应了。

     富人再去找世界银行负责人:“我儿子娶了比尔盖茨的女儿,你们要不要给他个机会?”

     世界银行负责人心想,比尔盖茨的女婿,应该靠谱,也答应了。

     人要善于给自己贴标签,标签的背后,意味着资源,合作的本质就是资源整合。

     同样的才华,如果被贴上了标签,有大宗资源加持,才华会更能产生效果,你的单位时间值也会大大增加。所以,人要学会找资源给自己的才华作背书。

     3、有更强大的人脉,会让你的时间值被杠杆放大

     人脉是最不能忽视的一环。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杠杆效应。

     举个例子,买房,首付三成,如果是五十万,你就能拥有一套价值一百五十万的房产。是的,虽然你要还房贷,但是这套房产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受益,全部归属于你,例如租金收益,例如增值收益。

     五十万撬动一百五十万的资金为你办事,这就是杠杆效应。

     在你的人生中,如果有强大的人脉资源,人脉也会让你的努力被杠杆放大。这就是人脉杠杆效应。

     同样是开车,给马云开车,和做滴滴司机,带来的收益是截然不同,单位时间的产出值也是不同的。

     “一万小时定律”和“一万小时死亡定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你能否不断让自己的单位时间值增加。

     PS / 旨在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

     经验萃取的理论思考 · 壹

     经验萃取的理论思考 · 贰

     组织经验萃取之重现情境

     组织经验萃取之追溯细节

     组织经验萃取之提炼方法

    

    

     更多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YUNZHI学习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