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 创业三个月,一个培训从业者的告白......
2018/11/29 23:05:42 YUNZHI学习场

     来源 | 学习唤醒者

     译者 | 彭雨田

     今年8月,我从甲方出来,正式加入创业大军,为客户提供更加务实、有用的培训服务。提及创业,我想任何一个创业者都是(也应该是)豪情壮志,也曾想攻城掠地,或是席卷全国,又或是实现指数级增长......

     美好的愿望总是能激励人们前行。然而于我而言,三个月以来我脑海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很朴素的词:放下。

     前段时间,有一朋友徒步戈壁,途中遇一和尚。朋友问了和尚一个问题:什么是爱?和尚笑着说,放下,便是爱。你看,原来我们和怒都以为的爱或是炽热的,轰轰烈烈的,或是平淡的,柴米油盐的。而和尚却说放下就是爱。

     由此感悟,创业并不是只有豪言壮语、豪情壮志,还需要:放下。

     放下什么?我的经验是,(培训)创业者要方向这四点:

     1、面子(甲方光环、存在感)

     身在甲方,我们可以以甲方自居,任性的选择供应商,因为预算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在下属、在供应商面前摆足面子,无数次的刷存在感。而如今身份角色换了,我们要做的不是要面子,而是不要面子,以拿到订单为目标,以支持客户为目标

     2、好为人师(培训师、领导者)

     讲课的、当领导的都有一个特点:能说。讲师经常给学员讲课,领导经常给下属开会,说的多了就容易被贴标签:好为人师。而以客户为中心的乙方,不是要能说,而是得会说。万不可以好为人师的姿态指导、要求客户,客户要的不是知道,而是帮助。

     3、依赖(平台资源、舒适区)

     在甲方的大平台上,多少都会依赖平台资源和光环做事,很多资源供你调动。依赖平台舒适的环境;依赖平台效益好实现收入增长;依赖团队帮你搞定一切,而你终将遥控指挥最好;依赖供应商全程服务......然,创业了,最该摒弃的就是“依赖”心理,突破在甲方的时候所有的舒适区。

     4、小我(关注自我成就)

     在甲方,更多是调动利用平台资源帮你做事,提升自己。更多的是关注个人成长,个人成就感。而创业者恰恰相反,要放下这个“小我”,替之以“大我”,要从成就自我到成就客户,与客户共生共长。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格局。愿景不同、身份不同,格局也随之不同。

    

     8月份,我参加了上海一个大师公益课:突破工作坊。我依稀记得当时我的课题就是创业的突破。当时我说过,舒适区要突破、困境中要突破、得意时要突破。而突破的关键在于突破内心的惰性、恐惧。

     之所以无法突破,是因为惰性、恐惧作怪。因为他会这么想,万一付出了没有达到预期怎么办?该多丢人啊。所以还不如待在原地,这样还可以给自己找个看似合理的借口:如果当时没有什么什么干扰,如果我当时能多坚持一下下,我就能成功......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勇气,直面惰性和恐惧的勇气。

     而创业者,放下即是突破,放下即是勇气。

     在我决定出来创业前,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不管怎样的声音,我只是付之以微笑。哪三种声音呢?我总结了一下,无法就是:创业速亡论、创业速胜论、创业原因论。怎么讲?

     创业速亡论,很好理解,这个言论的代表们认为如今创业失败率99%甚至更高,甚至以大数据来证明,目的就是告诉你创业不可能成的。

     创业速胜论,也很好理解,这个言论的代表们过于乐观,甚至是天生的乐天派。认为凭借一腔热血便能称雄市场。其实,有这个想法是过于单纯了。

     创业原因论,是什么意思呢?也很好理解。因为之前创业失败过,所以再次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极大。这个言论的代表们搞错了逻辑,因为他拿过去的失败来决定今天和未来的可能。

     这三种言论,问题在于:缺乏执政的自信或叫面对问题的勇气;缺乏长线思维以及对规律的深度认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创业以一生为期,有岂在朝暮?

     其次,从打法上讲,创业要把握好四个字:节奏、结构。这四个字是我在甲方经常听业务部门开会提到的,做业务要把握好节奏感,把握好产品结构。

     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既不是快即是慢,也不是慢即是快,而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节奏。所以快慢是看市场的。

     最后,再谈“发心”,今年陈春花老师的新作《共生》出版。我很喜欢这个词,因为非常符合阿德勒提倡的共同体理念。阿德勒是这样解释共同体的:

     不仅在乎自己,也在乎他人。别人会帮助我,我也感觉到自己在于他人的来往中对他人做出贡献,我和他人出于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

     与此同时,前不久,雅迪董事长在演讲中也说过,只要心中装着消费者,企业就没有风险。

     其实都是在说一件事,就是与客户共生共长。淡化甲乙方的对立关系,替之以“伙伴”关系,岂不是更好?毕竟,双方是共同体,而不是一方迎合一方。

    

     乔布斯当年问百事可乐的老总,你是愿意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改变世界?

     我想不管是卖可乐,还是杜蕾斯,都不是改变世界,而是让这个原本美好的世界更好一点。 这让我想到了内村鉴三在《留给后世的最大遗物》一书中提到的一句话:我们在死之前,都希望多多少少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之后再死掉,不是吗?

     人的一生有限,活的有价值才真的值,创业亦如此。

     另外,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要创造创业的喜悦。不能因为创业压力大而一直活在焦虑中吧?勇敢享受创业的乐趣和喜悦吧,毕竟我们还要活很久。

     PS / 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

     ·绩效导向的行动学习项目实施的七个步骤

     ·如何设计极致的学习体验,而不是单调的传递内容?

     ·内容运营 | 写好标题一定要掌握的1个公式、4个原则、10个句式

     ·需求分析是否做?何时做?怎么做?

     ·什么是微课 | 微课特点与类型解析

    

    

     更多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YUNZHI学习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