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到“众”的社群学习,绝不是打卡这么简单
2018/12/11 17:21:49探索社群学习的 YUNZHI学习场
来源 | 培训杂志
本期导读: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去中心化的狂热,非正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配合组织的正式学习,慢慢形成自己的族群,开始社群化学习。
社群学习之方法论——“三三制”&“四化”
社群学习之案例篇——“蒲公英计划”&“高效敏捷项目管理”
文 | 王锋 华夏银行太原分行培训经理
裴雯雯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教育培训部主管
程兴勇 百度北分信息流产品培训业务负责人、高效敏捷项目管理课程讲师
本文根据《培训》杂志9月刊“问吧”栏目整理而成。
社群学习,
是通过设计和运营,使来自同一组织的一群人
基于共同的兴趣、任务或价值观,有组织、交互式地
发生群体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社群学习
已经不拘泥于线下,开始逐步向线上迁移。
而作为培训人,
如何让社群学习简单、好玩,让员工觉得有用、好用?

01
社群学习之方法论
“三三制”&“四化”
通过社群学习的3个方法论,包括平等参与、场景设计、有效传播,即“三三制”,再结合内容的“四化”——线上化、游戏化、实战化、人格化,方可确保社群学习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内容的“四化”
线上化——学习平台,即社群学习的平台由线下向线上迁移;
游戏化——学习方法,即社群学习中增加游戏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学员的参与感;
实战化——目标和思路,即学习的内容对工作更具指导性,更贴近市场;
人格化——参加对象,即社群学习更强调挖掘、发现个人的价值,具体体现为汇聚个人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为知识打上个人烙印。
参与即流量
社群学习强调人人皆可参与,人人都是明星,人人都有机会站在C位,充分尊重和发挥学员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参与感。
“朋友圈”分享
鼓励学员在社群中分享自己的营销经验和工作亮点,要求提供的内容必须是纯干货,主要包括营销方法、营销话术以及营销结果(数据)。学员之间互相启发,热烈讨论,同时引入同行业的最佳实践,进而有效促动业务发展。
“知乎”问答
当组织需要将某新产品落地时,知乎问答式活动就派上用场,学员围绕新产品的特征、卖点、受众等,客观吐槽它的BUG,辩证分析问题。也可以邀请专业大咖或有成功案例的优秀员工来答疑解惑、挖掘卖点,分享成功经验。
场景即连接
规则和学习渠道决定了学员参与的氛围,我们需要挖掘优秀学员,为他们提供多种媒体作为发声渠道,从而让他们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关注。
TED分享
邀请明星学员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业内达人,通过微信小课堂、在线微直播等方式,做TED式的分享,用10分钟讲述自己最擅长的话题,在企业内打响知名度。
“微信小打卡”
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分享模式和闯关模式的并行。
分享模式,即每位学员参与分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每月打卡排行榜第一名的学员获得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电子书、电子课程,以此激励学员不断分享;
闯关模式,即制定每个新产品的学习周期,给学员造成无形压力,强制学习。比如“21天完成某产品的学习及运用”,前15天必须上传学习心得体会,后6天上传运用场景及使用效果说明,未完成的学员将有一定的负激励。
塑造Superstar
对于学员分享的内容,我们会用“有道云笔记”整理编撰成电子简报,便于快速且广泛传播,提升学员的曝光率,塑造明星员工,在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的同时,也给其他学员树立奋斗的榜样。
传播即口碑
小范围开展社群学习,通过话题引爆和口碑传播,能够吸引更多员工进入社群,参与学习。
形式、平台多样化
无论是微信小程序、微信群还是在线直播,学员参与分享的内容都要实用性和趣味性兼具,除了用文字、图片等传统形式展示外,还可以利用抖音、喜马拉雅等应用录制视频、音频,吸引更多年轻员工加入其中。
学员自发传播
基于内容的易学、易用、易传播,很多员工会自发地结合自己的评论对分享内容进行转发,扩大社群的影响力,最终形成“超级用户产生内容,一级用户传播分享,二级用户学习提升”的三级用户结构。

02
社群学习之案例篇
“蒲公英计划”&“高效敏捷项目管理”
如何让员工不间断地学习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是每位培训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而社群学习无疑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3招制“敌”,玩转社群学习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关于打造企业内训师团队的“蒲公英计划”正是利用社群学习,解决内训师地域分散、不易被“管理”、内驱力不强等难题。

“蒲公英计划”
干货+娱乐,博眼球
人们每天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如何让内训师愿意看到社群推送的内容,是很大的挑战。
文章分享
我们会不定期在社群中分享内训师自我发展类、工作技能提升类、社会热点类文章,使社群一直处于有内容的活跃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分享文章时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推荐理由,不然会出现“既然你都懒得介绍,那我也懒得看”的沉默局面。
榜样推送
除了固定内容以外,社群还可以分享内训师上课的现场照片、小视频,培训成就、职业发展晋升等信息,为其他内训师树立榜样,引发学习热潮。
知识交流
培训师对教学课件方面的需求比较多,群里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制作课件的经验分享活动,提升内训师之间的交流热情,还能无形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
今日一乐
寓教于乐,学习之余也不能没有娱乐。当社群两天都处于寂静状态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图片、段子、小视频进行分享,也可以选择一些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增加学员黏度。
设门槛,抓氛围
社群是弱联系组织,运营起来较为困难。在设置时我们可以设定准入门槛,让学员们珍惜入群的机会。
“蒲公英队伍”从授课数量和授课质量两个维度进行打分甄选,根据分数排序选出前50名进入社群。
授课数量就是一年内所授课程的总时长;
授课质量则是由上课学员的评价和所在分公司培训部门的评价组成。

进入社群的考核指标
内训师的任务是课程开发和授课,任务式管理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每两个月内训师会统一时间段、统一格式,在社群中分享授课情况、学习情况和课程开发情况。
定标签,逐个击破
社群是松散的组织,想要引导社群发展,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对此,我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为每一位内训师设置精细化标签。
在工作领域上,分成了车险、非车险、理赔、综合;
活跃度上分为非常活跃、活跃、一般、不活跃;
授课质量分为非常好、好、一般;
培训贡献度分为非常高、高、一般。
社群的精细化运营之道
为了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百度北分运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精细化运营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积极探索社群化学习,通过“高效敏捷项目管理-成功项目经理的12项修炼”项目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成功。

混合式学习模式

“高效敏捷项目管理-成功项目经理的12项修炼”项目
线上辅助线下
在高效敏捷项目管理专题课程中,学员基础知识测评、学员项目背景调查、主题课程微学习、微课主题学习分享、主题课程交流研讨等都是通过社群学习来完成。
线下课程会根据学员们线上调研、测评、学习的成果进行针对性设计,包括研讨案例、知识点等课程核心内容。所有社群学习的成果都是线下课题研讨、课题实战应用的有效输入材料。
与业务运用相结合
在社群学习中,学员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案例分享,听起来头头是道,等真正实施时就一脸茫然。所以,社群中分享的案例要以企业自身的为主,如此一来,学员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转化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充分了解业务
在高效敏捷项目管理主题课程中,我们会对业务部门管理层做一些前期工作,比如访谈、项目调研、项目管理基础知识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下主题课程及线上微课。
有效引导和反馈
学习过程中,讲师要对学员们的分享进行有效引导和反馈。ORID模式就是很好的学习分享策略,同时讲师们还要对学员的观点进行引导和反馈,无论是正确还是有偏差的观点。

学员分享以及讲师反馈
将“学”转化为“习”
培训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课后的作业必不可少。在项目管理主题课程中,讲师提供了10大简单易行的项目管理工具,每次线下课程结束后,学习项目组都需要按照课程学习计划,去实践小组选报的实际业务项目。
在此过程中,项目实施问题的反馈通过社群研讨以及线下小组沟通方式进行。
“脱颖而出”之道
大数据时代,信息刷屏是常见行为,如何在刷屏的信息中求得一席之地,是每个社群运营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多维度全媒体宣传
社群学习中,针对学员们在分享过程产生的高价值内容,讲师可以将其作为课程案例加入线下课题研讨中。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制作“微学习火花集”,除了分享内容外,还会呈现分享者的头像、部门、职位等重要信息,然后通过公司各种内部媒体渠道(邮件、百度HI、微信公众号、公司内网)进行宣传扩散,在本专题课程参与学员内、企业内打造广泛的影响力。
积分制,引发竞争
所有的学习任务环节,比如微课学习、学习分享、分享观点应用、课堂互动、课后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等,都会根据项目组表现得到相应的积分。
同时,我们将个人积分和项目组积分相结合,并作为该课程学员是否能毕业的评判标准。每次课程结束后、整体项目中期与后期,我们会发布各项目组学习排名及个人学习报告,并直接汇报给各业务负责人。

往期精彩
·绩效导向的行动学习项目实施的七个步骤
·如何设计极致的学习体验,而不是单调的传递内容?
·内容运营 | 写好标题一定要掌握的1个公式、4个原则、10个句式
·需求分析是否做?何时做?怎么做?
·什么是微课 | 微课特点与类型解析


更多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YUNZHI学习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