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团队引导中不可不知的语言模式
2019/1/11 17:29:35 YUNZHI学习场

     来源 | 《引导》 英格里德·本斯著 任伟译

     在引导过程中人们发展出一套语言模式,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不加评判地回应团队的行为。

     引导中的常用语言模式有:

     ★ 复述 ★ 描述行为

     ★ 表达感受 ★ 观点核对

     复述

     指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对方的表达

     “我理解你的意思是……对吗?”

     “你是不是说……对吗?”

     “我刚才听到你的意思是……对吗?”

     引导者在引导过程中常常使用这种复述方法,特别是讨论越来越激烈的时候,这种复述的方法能够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够被其他人听到,经验不足的引导者常常在这方面做得不足够。

     描述行为

     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作客观的、具体的描述,而不作任何评价、评判和总结,或是分析其动机。

     “我注意到在整个讨论中只有三位发言。”

     “我留意到有一些人在翻阅他们的笔记本,并写了些什么。”

     通过客观的描述行为,引导者给参加者回馈有关他们行为的信息,他们接到的反馈是没有指责和威胁的,他们也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改进当前状况。

     表达感受

     可以直接表达感受.也可以通过一个隐喻、一幅图像来描述感受。

     “我感觉已用尽了力气。”(直接表达)

     “我觉得我们像是在面对一堵砖墙。”(隐喻)

     “我感觉像是墙上的一只苍蝇。”(描述图像)

     作为引导者,要能够觉察自己的感受,并且不害怕与团队分享自己的感受。很真诚的表达感受对于引导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觉得现在很累”、“我有些困惑”,这也让大家明白表达感受是合适的。

     核对观点

     引导者表达对他人想法的理解,与对方核对是否理解正确。

     “你看上去对刚才的评语有些不舒服,是吗?”

     “你看上去有些不耐烦,是否希望尽快进入下一个主题?”

     核对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令那些正有情绪的参加者停顿一下,消除情绪的影响,重新参与进来。

    

     用词的原则

     引导者要在会谈过程中保持中立,这样能够支持参加者掌控讨论的结果。在记录过程中,引导者要准确记录大家表达的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引导者使用很多自己偏好的词,或者在记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增减,都会让大家感到引导者在操控最终的结果。忠实于大家的原本表达是首要的原则。

     如果讲话的人表达的内容非常多,我们也可以用精练、准确的语言记录,这对于引导者能力要求很高,否则容易使意思在记录时造成偏差。

     有经验的引导者很善于提炼成短句子并保持对原有内容的忠实。对词语的选取有以下原则。

     原则1:使用发言者原本的用词。认真聆听发言者讲述中的关键词,确保这些关键词会被记录在白板纸上。可以通过以下表达与发言者核对:

     “我记下‘灾难’这个词,因为你多次强调它。”

     原则2:征询修改用词的允许。如果发言者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代表他的意思,引导者可以提示某个词,但是需要征得发言者的同意后再记录在白板纸上,例如:

     “我把你刚才讲的话浓缩成……你觉得这符合你的本意吗?”

     “我可以把你的话记录成这样吗?”

     另外一个技巧就是“把球踢回去”,请对方告诉自己该记录什么。这种技巧常常在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对方讲了什么,或一时走神不记得对方讲过什么的时候。

     我们可以这样问:

     “你想让我在纸板上记下些什么?”

     “告诉我,你希望我记在纸上的确切的表述是什么?”

     这种技巧也适用于当人们表达的想法有些散乱,或者表达的想法比较复杂的时候,与其引导者自己费力去总结,不如把这个工作交还给发言者,请他对自己的想法做出总结。

     引导者可以这样说:

     “我想确定是否准确地抓住了你意思的重点,请把你的意思浓缩成一两句话,你想让我记下些什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YUNZHI学习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