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2021/8/23 11:30:00 老中医生活道

    

     一年一度的处暑节气,天气开始转向秋凉。对于处暑的习俗,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你知道么?今天就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之处暑习俗,这些风俗习惯我们年轻一代可不能一问三不知哦!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习俗有哪些呢?

     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诗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左河水)”,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的祭祖迎秋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处暑的放河灯习俗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处暑饮食的方法

    

     1、宜加温食补

    

    处暑时节,早秋凉燥,仍蕴有湿邪。可常用大枣、赤豆、莲子、黑豆等熬汤、煮粥或闷饭。平时不妨多用莲子、芡实、淮山药等健脾养胃的中药煲汤或煮粥服食。

     2、宜补维生素

    

    多吃西红柿、辣椒、茄子、土豆等含维生素的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受到燥邪的侵害。多吃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含丰富水分的食材都是秋季推荐食品。

     3、宜摄入蛋白

    

    秋季是一个增液养津的特殊时段,因此适量的增加一些蛋白质可提高免疫力。可多吃些碱性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

     4、宜补水

    

    饮食上要“润”一点,随着水果的大量上市,不妨多吃些苹果、桃子,梨、葡萄、哈密瓜之类的水果,水分丰富可以此来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

     处暑养生的小常识

     ===1、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2、吃粥补充水分与润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版权说明: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所用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老中医养生道

     我们愿意分享,分享您需要的有用的、客观的健康养生文章。

     我们愿意提供,提供您适合的天然的、放心的健康养生产品。

     老中医养生道,您健康路上的一个平凡铺路工。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购买产品,点击“阅读原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中医生活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