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伤身饭,越吃越糟糕!想要身体好,学一学中医的“三餐养生经”~
2022/7/28 12:08:40 老中医生活道

    

    

     吃饭是一件人生大事,饭吃不好,健康就会受损。

     现代人,尤其是部分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往往会忽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再加上一些不良的进食习惯,非常不益于养生。

     9种“伤身饭”不要吃

    

    01吃撑的饭

     吃得过饱,进食过量,超过胃肠道的消化能力,损伤胃肠功能。

    

    

    02狼吞虎咽的饭

     吃得太快,唾液不能充分与食物混合,嚼得粗糙,影响营养的消化与吸收,加重胃肠道负担。

    

    03工作时吃饭

     吃饭时分神,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读报、高谈阔论、思考问题。

     于是消化器官获得的血液相对减少,消化酶的分泌减少,长此以往,食之无味,食欲缺乏。

    

    04汤泡饭

     汤泡饭,容易咀嚼不充分就下咽,且汤水冲淡胃液,导致消化不良。

    

    05走路时吃饭

     有些人为图省事,在街边小摊买了饭便在一边蹲着吃或者边走边吃。

     此时,消化器官获得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而且,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等有害气体会伴随着食物进入消化道而有损健康。

    

    06太烫的饭

     吃烫饭易使口腔、食管、胃黏膜烫伤和引起炎症。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食管和胃的癌变。

    

    07大量喝水后吃饭

     这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08发怒时吃饭

     吃饭时不良情绪的刺激可通过大脑皮质使消化腺体的正常分泌受到抑制,引起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

    

    09隔夜饭

     为了饮食健康,不少人会带饭上班,而且,带隔夜饭的人居多。

     但是,用隔夜的剩菜剩饭做午饭,会增加食物被细菌污染的机会,再加上剩菜中易于产生有毒性的亚硝酸盐,更不利于肠胃健康。

    

     一日三餐养生经

     饮食健康问题自古就受到许多养生家的重视。

     在清雍正年间总理事务王大臣富察·马齐所著的保健书目《陆地仙经》中,就将“饮食”列于文章之首。

     书中所列举的“三餐之道”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01早饭淡而早

     “淡”即指淡食之意,应包括清淡素食及低盐饮食两个方面。

     为什么要淡食呢?

     首先,通过一夜的休息和睡眠,清淡的饮食更适合用来“唤醒”尚未启动的肠胃。

     且中医认为“淡食能多补”,《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有“淡气归胃”“味淡能养脾阴”之论。

     其次,早在唐代,孙思邈就已认识到“咸多促人寿”的现象,这与现代营养学提倡的“限盐”理论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牛奶、豆浆、米粥、果汁、鸡蛋、面包、包子都是不错的早餐选择。

     此外,早餐宜早,在7~8点吃早餐最好。

     吃得太早,容易没有胃口,也不符合胃肠道分泌消化液的“生物钟”;吃得太迟,容易饿过头没有食欲,还会影响吃午餐的胃口。

    

    02午饭厚而饱

     “厚而饱”是指午饭的质和量。

     所谓质就是要求午餐必须能够补充足够的热能和营养物质,因此中午的主食和副食的品种要多样化,荤素搭配合理。

     “饱”是指相对于早餐的量而言,午餐要吃多一些,以保证人体日间的能量需求。

     现代营养学认为,午餐所供给的热能要占全日膳食总热能的40%,早、晚餐则各占30%。

    

    

    03晚饭须要少

     晚饭后人们一般不会再从事劳神费力的工作,能量消耗较少,所以应该减少食物的量,以求供需平衡。

     如晚餐过量,经常大鱼大肉,很容易导致肥胖,增加许多代谢性疾病发生风险。。

     此外,晚餐应该选用一些容易消化、低蛋白、低脂肪、低糖的食物,多吃蔬菜、粗粮。

     晚饭过饱或吃不易消化的食物都会影响睡眠,即中医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版权说明: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所用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老中医养生道

     我们愿意分享,分享您需要的有用的、客观的健康养生文章。

     我们愿意提供,提供您适合的天然的、放心的健康养生产品。

     老中医养生道,您健康路上的一个平凡铺路工。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购买产品,点击“阅读原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老中医生活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