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的真相与险情
2022/1/12 10:40:10 在学术界谋生存
修水库,往往导致逆水到上游繁殖的鱼类灭绝。以三文鱼为例,在西伯利亚淡水河上游孵化,顺流而下,在海洋生活。成年后逆水而上,挣扎到上游出生地繁殖,一路惊险万状,每一道坎都可能跳不过去,还可能正好跳进饿熊之口。侥幸到达目的地,完成传种接代的使命,个体生命即告结束。种种艰难险阻,就是进化机制,个体优胜劣汰,保全物种生生不息。
指导博士生,就是帮学生突破一道道关卡。我在系里开设一门研究设计课,其唯一特点是:我尽最大努力想出针对每个学生的真话,也尽最大努力以每个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说出真话。这是我从车铭洲老师那里学到的为师之道。
摄影:陈邓娇
在课堂上,学生说真话很难,老师说真话更难。老师说真话,首先得有真话可说。真话是真言,老师的真话,就是唐僧的紧箍咒。唐三藏念动真言,孙行者就头疼难忍。话说回来,孙悟空跟菩提祖师学了一身战斗本事,但要成为斗战胜佛,必须约束滥杀无辜的作恶之心。约束住了,金箍就被观音菩萨收回了,不待苦主“打得粉碎”。
学生是潜力股,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但缺乏自知,也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解剖刀锋利,然而刀口一贯向外,针对同学,针对老师,唯独不针对自己。勉强对自己下刀,也是避重就轻,意思意思而已。
批判眼光对人不对己,疑人不疑己,是横亘在学生与学者之间的巨大山脉。越是优秀的学生,往往越难打破学生角色的桎梏,越难自己跨越这道险关,因而也就越需要逆耳忠言的外力刺激,甚至需要道破英雄短处的临济断喝。
说真话有多难?恰当说真话有多难?空口说不明白,举例为证。有句真话,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从学生到学者的惊险一跳。另一个版本是:从优秀学生到平庸学者的惊险一跳。都是真话,意思相同,说哪一个,怎样说,是教学艺术。惊险,有惊,有险;有险,就不可避免有人遇险;遇险,就有无法脱险的可能。当然,学术的路走不通,早日遇险,另选路径,其实是莫大的幸运。问题是:年轻的本质就是过度自信,没有过度自信,就不可能成就伟业。年轻是莫大的优势,但是,有优势就有劣势,有长处必有短处。年轻的劣势莫过于不自知。从不自知到自知,从只知道自己的长项优点到也知道自己的短板缺点,从知道自己的长项优点到把它最优化,从知道自己的短板缺点到把它补到不至于拖后腿的程度,是一道道逆势而上的险关。
教育的悖论在于,老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诸多潜力中的最优潜力和最优潜力组合最优化。但是,人非神,没有几个老师敢说自己有识破少年英雄短处的巨眼,更没有几个老师敢直言不讳地道破少年英雄的短处。这是师道的真相,也是师道的风险。
“从学生到学者的惊险一跳”,有点刺激,基本四平八稳。“从优秀学生到平庸学者的惊险一跳”,很容易引起误会,需要做点说明。
新科博士的综合实力是平庸的。平庸是因为经验不足,创新精神和充沛精力的优势被拉平了。
从平庸学者到优秀学者,不是惊险的一跳,是漫长的修炼。经验的积累就是消化各种挫折,精力要尽量保持保护,不惜留下点吝惜时间的名声,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保持终生。研究运气好,得贵人相助,才能从综合实力平庸的新锐学者逐步成长为优秀学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在学术界谋生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