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升即走,更要敢于保护自己的黄金时间
2022/8/28 10:32:10 在学术界谋生存
四十多年前,邓小平说,必须保证科技人员一周至少有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业务工作。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有价值的都是稀缺的,需要保护。时间稀缺,优质时间是生命的精华,更稀缺。必须保护自己的优质时间。
需要保护的,就是并非确定属于自己的。绝大多数人,一生的很多年头,时间并不完全属于自己,甚至多数时间完全不属于自己。连鲁迅先生也不例外:“现在想起那时的辩论来,人是多么和有限的生命开着玩笑呵。”(《在钟楼上——夜记之二》)即使自己不拿自己的时间开玩笑,也难免自己的时间被人开玩笑,更难免花时间陪他人拿他们的时间开玩笑。尽量躲,实在躲不开,就心不在焉。应该心不在焉的场合,莫过于必须参加的两类会议。一类,有发言权,但议题本来就是鸡毛蒜皮,适合交给算法处理;二类,事关重大,但无发言权,因而实质上属于鸡毛蒜皮。以上抄自《学者的术与道》,下面是一点补充。
保护时间需要勇气,勇气来自自信,自信靠实力,也靠开放的心态。季羡林先生身在大会场,脑子开小差,因为他不在乎那些会场,他有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会场。比季先生勇气更大的是钱锺书先生,请假,不去会场。两位先生的勇气都来自依托学术实力的自信和潇洒。非升即走阶段的年轻教师最辛苦。研究教学压力山大,遇到欠开明的领导,还会摊上各种琐事。不敢保护时间,势必丧失有效时间。不要执着,不要心虚地假定只能在这所大学谋生存,不要假定“走”意味着“失败”,否则就会不知不觉地卷入无穷无尽的无聊事。世界很大也很小,机会很多也很少,大小与多少取决于实力和心态。即使在哈佛,目标也应该是“升”,不是“留”。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在学术界谋生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