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学术老板的游戏你玩不起
2023/3/18 12:28:25 在学术界谋生存

     据说,拥有团队的学术老板在食物链上步步高升的诀窍是玩数量游戏。比如,一个博导,把十名博士生变成自己的团队。每个博士生独立完成了一篇文章。博导有三个选择。

     按照车铭洲老师传给我的为师之道,导师应该鼓励和协助学生独立发表:“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的成功。”

     不愿或不能“以学生为贵”,固然愧为人师,但形势比人强,本来不易谅解的作法变得似乎越来越可以谅解了。如果导师愿意降低自己的良知水平,有两个选择。

     一是让每个学生发表一篇,自己篇篇挂名,收获十篇文章,十篇文章的引用总次数归自己。这种作法在自然科学和医学界是常规,因为导师负责申请研究经费,那些昂贵的科学研究没有钱万万不能,署名是导师的权利。在社会科学界就难说了。

     但是,最近出现了另一种作法,有悖常理,难以理解。导师还是收获十篇文章,但创造一个貌似普惠的结果。发表十篇文章,每篇文章署十一个作者名,除了导师,十个博士生都挂名,十一个作者都有十个发表,十一个作者分享十篇文章的引用总次数,皆大欢喜。

     可惜,皆大欢喜是假象。真正欢喜的还是只有学术老板。学术老板的老板可能是优秀学者,但隔行如隔山,评估学术老板的成就时只能数豆子。数豆子,只看到十,看不到是十个十分之一。

     等十个博士在学术界找工作时就可能发现:十篇合写的论文加在一起不如一篇独作的论文,甚至不如一篇与导师一人联名的论文。与导师署名,招聘委员会的人是内行,能准确判断导师的挂名有多少含金量。多人署名,招聘委员会就不明所以了,安全的选择就是请你出局。

     招聘委员会要招“一个”学者,不是招“十个十分之一作者的总和”。社会科学系岗位都不多,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一个萝卜两个坑。发表时玩打群架的游戏,会自食恶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在学术界谋生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