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有一道“坎”,这批人最容易倒下,大家都看看吧~
2023/3/31 7:10:00 养生中国

    

    

     最近两天,我国北方地区暖阳高照,但这种温暖的状态即将被一股较强冷空气打断。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消息,预计从今日起,一股全能型冷空气将从新疆开始东移南下,4月1日至5日,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北方多地气温将下降6~10℃,30多个省市区将迎来雨雪天气。

     虽然南方地区的降温程度会相对弱一些,但连日的阴雨缠绵,大家仍需做好保暖工作。

    

     降温带来四道坎

     01第一道坎在“血管”

     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对我们的心脑血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据统计,每年春季“倒春寒”时节,都是急性心梗、冠心病、脑梗塞、脑溢血等疾病的高发期。

     对策

     中老人要注意保暖,密切监测血压,合理用药控制血压。

     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另外,如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则必须高度警惕中风。

     02第二道坎在“肺”

     冷空气的刺激会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稍不留神就会感冒发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也易被诱发。

     对策

     本身患有呼吸系统慢病的人、65岁以上的老人、孕妇、儿童,以及一些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外出或到人群密集场所要正确戴口罩。

     外出运动时合理增加衣服,避免汗出迎风,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03第三道坎在“关节”

     冷空气带着雨雪而来,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关节不好的人,此时最容易出现骨关节炎反复发作。

     对策

     做好膝踝关节保暖,可戴上护膝护踝,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温经通络散寒,预防骨关节疾病。

     04第四道坎在“肠胃”

     忽冷忽热对肠胃伤害很大,拉肚子、胃胀不适……都是常见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疾病。

     对策

     本身有胃病的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饮食上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倒春寒”怎么办

     01揉降压沟

     降压沟是耳朵上的降压反应点,血压高的人,按着这里会有跳动的感觉。

     按摩方法:以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从上而下掐揉耳后降压沟。

    

     02吃点葱姜蒜

     号称“厨房三宝”的姜、葱、蒜都属于药食同源的食材,常用于防治感冒。姜、葱、蒜具有辛热发散的药性,可辅助人体阳气除邪气、祛寒湿,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03贴个暖宝宝

     平素手脚冰冷的人可以在尾骨上贴个暖宝宝。此处有督脉的起始穴——长强穴,人体阳气由此生发。

     注意此处的保暖,不仅可以促进下半身血液循环更流畅,而且能使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04热水泡脚

     经常用热水泡脚,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05多喝温水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有助于预防春季常见病。

     尤其是对于患有痛风的朋友来说,由于低温会降低尿酸盐的溶解度,降温后我们的手脚关节受凉,会使尿酸盐沉积,从而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多喝温水可以帮助尿酸盐排泄,预防疾病发生。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不爱开窗的人更容易脑萎缩!这个细节做好,远离痴呆

    

    这些菜焯水后也有毒!别乱吃~

    

    55岁后健康会“下坡”!改掉几个催人老的坏习惯

    

    把脉被勘破“隐私”,中医摸脉到底在摸什么?

    

     编辑:高继明 审核:朱蕗鋆

     本文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生命时报、健康时报等。

     喜欢我们的内容

     请点击下方的养生中国名片

     关注公众号

     就能每天看到我们了

     ↓↓↓

     关注养生中国每天早晨七点钟学点咱老百姓用得上的健康知识~

     更多中医药资讯

     请扫码关注

    

    

    

     喜欢就点个“在看”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中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