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人注意!常用这种方法给身体“挤挤水”,身体越来越好
2023/4/6 7:08:00 养生中国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祛。

     湿邪扰人经常会给人体带来很明显的不适感,如——

    

     对照七大症状自查有无湿气

     ①总感觉身上油油的不清爽,需要经常洗脸、洗发,脸部、头部反复长痤疮。

     ②时常感到疲惫,睡觉休息后也无法缓解,甚至越睡越困。

     ③大便异常,有的表现为腹泻,大便不成形、黏马桶,排完便有未排净之感;有的则表现为便秘。

     ④起床后脑袋昏昏沉沉,好像戴着很重的头盔。

     ⑤感觉口中发黏,伴有口臭。

     ⑥腹部松软、不紧实,严重者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

     ⑦舌边有明显的齿痕,且舌苔很厚,透过舌苔看不到舌头的颜色。

    

     多给自己“挤挤水”

     现代社会,有湿邪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合理的药膳食疗能够健脾化湿,帮助我们的身体“挤水分”。

     下列这四道祛湿药膳,这个春天一定要吃起来!

     淮山芡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20g、芡实15g、炒薏米30g、北芪15g、猪排骨150g。

     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斩件,芡实、北芪用清水洗净。将全部材料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抗疲劳,适合脾虚湿重、精神不振、大便烂溏者。

     薏米赤小豆粥

    

     红豆薏苡仁粥是流传甚广的祛湿食疗方,但是很多人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好。

     这是因为薏苡仁生用性质偏寒,长期服用容易伤脾。

     材料制法:茯苓、山药、莲子、薏苡仁(小火炒至微黄色则性质转温)、赤小豆、陈皮、生姜各适量,加水浸泡两小时,用豆浆机或破壁机等打成糊状饮用.

     功效:有健脾理气温阳的作用。

     绵茵陈木棉花煲鲫鱼

    

     材料:绵茵陈30g、木棉花20g、鲫鱼一条、生姜2~3片。

     做法:绵茵陈、木棉花清净去沙;鲫鱼刮鳞、去腮、去内脏后洗净,放至锅里加少量油略煎至两面鱼身金黄色;将全部材料放入汤煲内加水,武火煲开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调入适量食盐调味便可。

     功效:清热祛湿,养肝健脾。

     适合人群:湿热重,易生气,肝火旺盛的人群。

     陈皮生姜砂仁茶

    

     材料:砂仁3g,陈皮3g,生姜5g。

     做法:生姜、陈皮温水煮开后加入砂仁煮2~3分钟,水煎代茶饮,注意砂仁不宜久煮。

     功效:温化寒湿。

     适合人群:寒湿人群。

     注意事项:便秘人群、口臭、阴虚体质、内热较重等人群不宜服用。

    

     祛湿保健小妙招

     饮食清淡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吃饭不要过饱,减轻脾胃负担,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可避免或减少湿邪的产生。

     坚持运动

    

     现代人们因脑力劳动居多,体能消耗减少,出汗较少,水液代谢的效率降低,就容易生湿。

     起居防潮

    

     保持居处环境的干燥和室内空气的流通,被子、褥子、衣服应经常晾晒,防止湿气的侵袭。

     注意保暖

    

     入春后,很多年轻人为了美观而穿衣单薄,长此以往容易伤及阳气,从而影响水液运化而产生湿气。

     勤泡脚

    

     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每次15~30分钟即可,以助长体内阳气,亦有助于减少湿气。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清明过后,这种食物“毒过蛇”!吃之前一定要仔细分辨!

    

    比米饭馒头强太多,这种传统主食一直被人低估了!

    

    涂上就止痛!缓解口腔溃疡有3种“土”方法,一定要收藏

    

    6分钟可至人死亡,餐桌上的这个意外要小心

    

    编辑:高继明 审核:朱蕗鋆

     本文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

     喜欢我们的内容

     请点击下方的养生中国名片

     关注公众号

     就能每天看到我们了

     ↓↓↓

     关注养生中国每天早晨七点钟学点咱老百姓用得上的健康知识~

     更多中医药资讯

     请扫码关注

    

    

    

     喜欢就点个“在看”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中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