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太顽固?内服外用,三种草药巧治斑!
2019/8/3 7:00:00养生大国医 养生大国医

    

    

     人常说“一白遮百丑,一斑毁所有”。随着年纪的增长,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脸上出现黄褐斑,严重影响美观。

     而一旦出现黄褐斑,祛斑的艰难往往会让人备受折磨,承受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久而久之,整个人变得自卑抑郁、精神萎靡,而消极的情绪又进一步导致了内分泌失调,催生了更多的黑色素堆积在面部,更是加重了黄褐斑。那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缓解或改善黄褐斑呢?

     什么是黄褐斑

     黄褐斑,又叫“肝斑”、“蝴蝶斑”,常发生于面部的对称性的黄褐色或者深褐色斑,不痛不痒,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发病原因

     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认为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和性激素变化是黄褐斑发病的三大主要原因。

    

     黄褐斑属中医学 “黧黑斑”、“面尘”等范畴。中国古籍对该病有着较详细的介绍。明《外科正宗》云:“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朝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面斑上,日久渐退。兼戒忧思、动火、劳伤等件……”。

     中医认为,黄褐斑病位在皮,病因在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传统认为肝肾不足是引起黄褐斑的主因,一般这类患者往往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等症状。黄褐斑主要包括肝郁气滞型、肝肾不足型、脾虚湿蕴型和气滞血瘀型等类型。

     对黄褐斑有疗效的中草药

     1费菜

     费菜,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间也称它为“救心草”。其根状茎短,粗茎高可达50厘米,直立。聚伞花序有多花,萼片肉质,花瓣黄色,花柱长钻形,种子椭圆形。费菜分布广,多生长于山地林缘、灌木丛中,较耐阴也较耐旱、耐寒,在北方能露地越冬。

    

     费菜含有生物碱、齐敦果酸、黄酮类、景天庚糖、果糖及维生素等药物成分。这些药物成分通过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扩张脑血管,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等途径,达到降血压、防中风、防心脏病的效果。

    

     费菜具有安神定惊的作用,全草都可以食用。心悸、睡不好的人可以用它焯水,凉拌食用;

     费菜适合家庭种养,还具有化瘀止血的效果;

     有些紫外线造成的晒伤,红肿很严重的话,可以取其新鲜的叶片洗干净捣碎敷上去,效果极好;

    

     另外费菜含有的熊果苷成分,可通过抑制体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的生成,具有治疗黄褐斑的作用。

     2长春花

     又称“千里红”,花期时间很长,适合家庭盆栽种植。原产地中海沿岸、印度、热带美洲。含多种生物碱,已经分离得到的吲哚类生物碱有70余种,如长春碱、长春新碱、洛柯定碱等。中草药用途上,全草入药可止痛、消炎、安眠、通便及利尿等。具有解毒抗癌,清热平肝之功效。主治多种癌肿,高血压,痈肿疮毒,烫伤。

    

     【小提示】长春花清热解毒,如有红肿热痛、晒伤烫伤,可将鲜叶捣烂外敷,对于疮疡肿毒、烧烫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全柱具毒性需斟酌注意,内服的话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3菟丝子

     菟丝子是旋花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药用价值极高。早在几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认为菟丝子具有“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等作用,同时进一步指出,菟丝子“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后来唐代医家的甄权也认为,菟丝子“久服去面赶,悦颜色”,也就是说,菟丝子是可以用来美容养颜的。所以,菟丝子既可外用的,也可内服。

     菟丝祛斑汤:

     菟丝子15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0克,何首乌12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阿胶9克,枸杞子9克。

     水煎取浓汁,每日一剂,每天三次。这个方子具有滋肾养血,除黄褐斑等作用。

     内服的话,可以配上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以及活血祛瘀的赤芍、当归等药,用水煎服,每日三次。每个人体质不同,具体用量不一,建议遵医嘱。

     如果是外用的话,可以将新鲜的菟丝子捣汁外敷,也可以将干菟丝子炒黄,研为细末,清水调和外敷患处。

    

     黄褐斑的滋生,很大一方面原因也是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引起的。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的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日常饮食上可以吃有利于减轻皮肤色素的食品,像西红柿、猕猴桃、柠檬等富含维C的食物,对改善黄褐斑有一定的好处。

    

    

    

    往期精彩内容,更多养生必备

     尽在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大国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