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寒露重,警惕寒伤人,这五大部位切记别受“冻”,小心落下病根!
2019/10/9 7:00:00养生大国医 养生大国医

    

     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的说法。刚过寒露,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此时适当地“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增强对低温的适应力,冬天就不容易生病,但是“秋冻”也要有度,把握不好也会伤害身体。

    

     五大部位不能“冻”

     1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秋季尤其不宜晨起洗头,否则易受风寒心脑血管病患者、偏头痛人群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最好戴个帽子。

    

     2脖颈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大椎穴、风池穴等。注意给脖子保暖,能够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感觉肩颈凉的人可以出门戴上围巾、披肩,以防着凉。

     3腹部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而肚脐眼部分又称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需要保护好。

    

     4关节

     关节应格外注意,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关节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若是膝关节觉得冷,可以给自己加一个护膝,或者将双手搓热覆在关节上。

     5脚部

     谚语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寒气容易入侵人体。而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脚部受凉会直接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易趁虚而入。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建议大家晚上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小提示】泡脚时应注意水温不可过高,控制在40℃左右为宜,时间不可过长,泡20分钟即可。有条件的可以在热水中加入生姜、花椒,加强祛风散寒的功效。

     六类人不宜“秋冻”

     秋冻的目的其实是固护阳气,让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以保持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但是,“秋冻”更适合身体素质较好的人,而现代人体质大多偏寒,多表现有脾胃虚阳气弱的症状,因此大多都不合适“秋冻”养生。

     尤其是脾胃虚弱、关节疼痛、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老寒腿的人是一定不能冻的,否则容易落下病根。

     1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血管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有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所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

    

     寒冷容易导致人体的血管紧张,使得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会引起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偏瘫,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宜“秋冻”。

     2关节病患者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的人群,受寒时“老寒腿”会疼痛加剧,故应注意腿部保暖,不宜受冻。

     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患有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人群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比较差,寒邪容易乘虚而入,导致咳嗽、气喘等症状加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4体寒女性

     一到冬天就容易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虚寒体质女性,也不宜“秋冻”,否则易加重体内寒气,诱发痛经等疾病。

     5肠胃病患者

     肠胃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冷空气侵犯胃肠,气血运行不畅,易导致肠胃疾病复发。尤其是溃疡病人受寒冷刺激后,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也不建议“秋冻”。

    

     6糖尿病患者

     寒冷时机体内多种激素水平都会升高,从而致使血糖波动、病情加重。而且,糖尿病人的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易发生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易引起组织坏死、糖尿病等并发症。

     另外,糖尿病人本身免疫力就较差,受冻时比较容易感冒,对血糖控制较为不利。

     深秋养生攻略

     1秋冻顺应天时

     深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2南北方秋冻有区别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

    

     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寒气入体。

     3多睡觉

     秋季夜长昼短,大家要注意防止过度疲劳和无节制的夜生活,尽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建议有条件的朋友们将每日的入睡时间提早一个小时,这样有助于缓解秋乏,让身体机能得以完全地恢复与调养。

     4按摩养生穴

     有这样一个养生穴特别适合现在这个季节,这个穴位就是大杼穴,它位于我们第一胸椎棘突下,往左往右对称性的旁开1.5寸,每次拍打按摩大概两到三次,每次持续大概10分钟左右,不仅可以缓解和治疗头痛感冒、发热咳嗽,甚至于哮喘等症状;还可以缓解和治疗由于颈椎病、膝关节的骨质增生等引起的肩背关节的疼痛。

    

     5水果“熟”着吃

     寒露过后气温较低,这个时候生吃水果易引起腹泻等问题。大家不妨试试把水果蒸煮着吃,虽损失了一些不耐热的维生素,但能养胃润燥,还增加了特殊的一些食疗功效。

     蒸熟的苹果可以缓解腹泻,营养更容易消化、吸收,加速体内乙醇分解成水分,并随小便排出体外,减轻酒后出现的呕吐和头痛症状。

     煮梨对体质火旺、咽喉干涩者起到润肺化痰的作用。对于那些维C含量较多的水果,如果觉得太凉,可以放入温水中热一下,营养成分能较大程度保留,也不至于刺激肠胃。

    

    

    

    

    往期精彩内容,更多养生必备

     尽在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大国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