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 | 焦虑、烦躁…每天睡不好?每13人中就有2人受其困扰,却普遍被忽略!
2019/10/10 7:00:00养生大国医 养生大国医

    

     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今天,很多人其实都或多或少承受着一定的精神压力。例如:孩子的升学考试将近,害怕他不能正常发挥;每天忙到半夜,月底的业绩还没完成一半;每个月的房贷车贷还款日逼近……

     总之,我们关心在意的事情,还没得到好的结果之前,内心的压力和迷茫会让我们倍感焦虑。这种长期与我们“相伴”的压力,在无形之中慢慢的就会转变成一种焦虑情绪

    

     然而,很多人却并没有察觉到自身其实已经产生了焦虑情绪,或认为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不需要多加注意和关心。可是当焦虑情绪渐渐的严重,演化成为焦虑症的时候,这些人可能就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是好。

     每个人都需要正视焦虑

     其实每个人都有焦虑感,焦虑是生活的一部分。有研究者发现,焦虑是当代年轻人最高频的心理问题,约20%的受访者报告有严重焦虑情绪。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抑郁和焦虑是这个时代的“病”。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我们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对自己不利事件的一种担心。

    

     当生活出现难题或处境不顺时,有些人就会过于紧张,并且总把目光紧盯在同一件事上,因此也就成了精神性焦虑的危险人群

     精神性焦虑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这类人群经常会感到担忧、紧张、心慌、焦躁不安和害怕,他们的情绪易激惹、注意力难以集中。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往往还存在着记忆困难以及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世界精神卫生日

     共同关注心理健康

     现代不少人正遭受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困扰。2019年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提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的主题,倡导通过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合力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什么是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狭义的精神卫生是指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重归社会;广义的精神卫生是指促进健康人增进精神健康以及精神医学方面的咨询。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8年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过1600万人,发病率超过1%,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也就是说,约13个人中就有2个人是精神障碍患者。

    

     也许你并不觉得生活中有如此多的精神类病人,那是因为精神障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实际上,精神疾病非常普遍,大概有300多种,例如?最常见的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如何预防常见精神疾病

     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都可能产生焦虑和抑郁等症状,很多人将抑郁比作“心灵的感冒”,但焦虑和抑郁情绪一旦超过了一定的程度,或者持续较长时间,那就可能是得了焦虑症或抑郁症。如何预防常见心理疾病?

     学会调节自我情绪

     很多人是被坏情绪“杀死”的!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心态会影响营养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人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记住,情绪是人们健康的指挥棒,至关重要。

     【建议】

     1、多接触阳光,多户外运动,适当出汗。

     2、减少独处时间,多和家人、挚友、他人沟通交往,如一起烧饭,一起锻炼等。

     3、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或者学习的一件事上,持续钻研,积累心得。

     4、回避过强的情感刺激,远离刺激源。

     5、生活中的三种“乐”,我们也要时刻牢记: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学会释放心理压力

     1、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消除负面情绪,减缓心理紧张,保持平静和愉快。

     2、适当地变换环境,可以刺激人的自信心与进取心。如旅行,能转移精力,排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种种困扰。

     3、学会顺其自然。古人云:“随遇而安。”面对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各种难以抗拒的负性生活事件,以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去对待。

     4、放松舒缓情绪。选择清幽的环境,放松全身肌肉,排除杂念,闭目养神,稳定缓慢深呼吸,可缓解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

     5、暂时逃避。这是使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不妨采取逃避措施,假装“糊涂”,可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

    

     重视改善睡眠质量

     “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眠,百日补不回来”,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1、营造黑暗、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黑暗会促进人体的松果体产生褪黑激素,这种激素正是控制昼夜循环的,能诱导自然睡眠,加快入睡,改善睡眠质量。

     2、睡前不接触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人造蓝光会刺激视神经,且有科学证明,在床上使用发光的电子产品1小时以上,会大大减少褪黑素的生成,从而降低睡眠质量。

     3、临睡前1~2小时冲热水澡。临睡冲澡,会使人兴奋,不易入眠。但离开浴盆后,体温会逐渐下降,人体会有疲倦,容易产生困意。

     4、注意睡前饮食。太饱或太饿都会干扰睡眠,同时需控制咖啡、绿茶等的饮用量。

    

     5、适当小睡。午间小睡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睡眠质量。10-20分钟的打盹被称为强效睡眠,睡醒后精力充沛;26分钟的小睡为高效睡眠,最适合加班族。

     6、补充助眠元素。人体内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睡眠质量。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35岁以后,人体自身分泌的褪黑素水平明显下降,且每10年以10-15%的比例降低,不仅会导致入睡困难,还会造成睡眠紊乱以及一系列功能失调。

     褪黑素对调整和恢复昼夜节律,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整个身体的机能状态有着重要作用。搭配维生素B6,还可以促使亢奋细胞休息,使人体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心理的健康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放下焦虑,缓解压力,睡个好觉吧!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产品

    

    

    

    

     往期精彩内容,更多养生必备

     尽在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大国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