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入体,伤阳气,生百病,牢记三招,祛湿调理养出好身体!
2019/10/12 7:00:00养生大国医 养生大国医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很多人总感觉精神疲惫,头昏脑胀。早上刷牙恶心,大便粘腻,明明还没有干什么活,却觉得困乏无力,哈欠连连,其实,这可能是因为体内寒湿过重导致的。

     什么是“湿”

     “六淫邪气”是中医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导致人生病的外部邪气,其中湿为六淫邪气之首,是最容易渗透也是最难祛除的。

    

     从中医学角度讲,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性质粘滞,停滞,弥漫,伤人多隐匿缓慢不易觉察。体内湿气常引起全身不适,内伤五脏六腑,引起脾胃虚弱、肺弱、肾虚;在外则表现为口干口苦、头晕头痛、皮肤油光、湿疹泛滥、全身肌肉关节痛、肥胖水肿等等。

     人体的“湿”从何而来

     湿气不分体质、男女、老少,随时都能趁虚而入,所以有“十人九湿”一说。古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湿邪有内湿和外湿之分。

     内湿是一种病理性的产物,大多是由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导致脾脏功能受损引起的,中医认为人体内水液代谢主要是靠脾脏进行,脾脏出问题,体内水液就不能正常运输,而水液长期滞留的部位就会出现病症。

    

     外湿是指外部环境影响体内水平衡,如气候潮湿、久居湿气重的地方、淋雨、长期水中作业等,这些因素导致外部水汽入侵人体,脾脏运转不通容易发展成为内湿,水汽渐渐在局部淤积造成病痛。

     天气变冷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运动量降低,又容易进食油腻热量高的食物,体内积滞代谢不出去,加上受南方湿冷气候影响,滞留在体内的湿气就更严重了。

     “湿重”的特征

     每个人体内都或多或少有些湿气,体内湿气少,身体没有明显症状,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它会一直埋伏在体内,当湿气只增不减或与热、寒等环境交织时,它就会在身体中找各种发泄的出口,并以各种症状表现出来。

    

     ?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湿性粘浊,如油入面,伤阳气,阻气机。

     ?舌苔厚腻、边缘锯齿

     舌体胖大,并且舌头边缘还伴有非常明显的齿痕的话,那就证明体内的湿气太重了。

     ?大便不成形

     大便沾滞不畅,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擦屁屁总是用很多纸巾才能擦干净。

     ?头部沉重四肢乏力

     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身体沉重,打不起精神,浑身乏力。

     ?身材变形、身体困重

     小肚子变大,体型肥胖,一般来说“肥人多湿”;小腿肚子常发酸、发沉。

     ?局部瘙痒

     湿气浑浊,易侵犯人体下部,瘙痒多发于阴囊、小腿、脚部。

     日常生活如何祛湿调理?

     1中医内治法

     中医祛湿内治法有八种,分别是化湿、利湿、渗湿、祛湿、除湿、燥湿、收湿、胜湿。化湿法就是指当水湿不甚,可采用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通过用温阳药或芳香药将水湿蒸化掉,《伤寒论》中的茯苓甘草汤、苓桂甘枣汤基本属于这类方剂。

    

     渗湿法可以理解为用土填坑,使水渗到土内的过程,用补脾土之药,通过健脾而达到渗湿的目的。《伤寒论》中的苓桂术甘汤、理中汤等属于这类方剂。 利湿法是通过利小便而起到祛湿的作用。

     2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有针灸、按摩、推拿、拔罐、耳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热盐包等,以健脾祛湿化痰、通经活络祛瘀为主,按摩选穴以手足阳明、足太阴经及背部穴位为主。

    

     ①头顶: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间的百会穴是人体经脉的汇总之处,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它位于头顶的最上方,也就是两耳往头顶连线的中点处,每天中指叠压按摩穴位3分钟就可以了。

     每天按揉百会穴可以大大提升人体阳气,也能缓解头晕、头痛、耳鸣、鼻塞等感冒症状,对保护大脑血管、预防脑中风也有一定好处。

    

     ②背部: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人低头时后脖颈凸出骨头下面的凹陷处,被称为“诸阳之会”,是人体气血的十字路口。大椎穴不通,督脉、膀胱经、三焦经、胆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都会堵塞,各种疾病也会接踵而至。

     该穴位于人体背部,可以请家人帮忙按摩,用食、中、无名指压力均匀地放在大椎穴上,左右搓擦,反复10-15次。

    

     ③脚部:涌泉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也就是说肾经来源于足下,常按摩涌泉穴可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机能、祛邪扶正的功效。

     涌泉穴,位于足底第2、3脚指头缝跟连线的前1/3,有散热生气,滋肾益阴等功效。泡脚时,双手搓热,搬起脚,用手掌心对住涌泉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100下。

     ④拔罐

     中医认为“风寒湿,用火祛”,拔火罐作为一种温热的传统治疗方式,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减压止痛”的功效,通过对局部穴位的刺激,加速了血液循环,促进皮下脂肪新陈代谢加快,常见的拔罐穴位有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大椎穴、关元穴等。

    

     【小提示】孕妇、经期的女性都不适合拔罐,拔罐后要特别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半天之内不要洗澡,避免着凉。拔罐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不论拔罐时长还是拔罐方式不对,都有可能影响健康。

     3饮食调理

     建议可以多吃些粗粮,比如地瓜、燕麦、绿豆、薏仁,这四种东西被称为祛湿祛毒“四大素食”。此外,扁豆、云苓、白术等药材都有祛湿的功效,可将其作为煲汤的配料,以达到祛湿的效果。

    

     祛湿药膳材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陈皮、姜丝若干。

     做法: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碎;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米、百合、陈皮、姜丝,煮成粥后放入冰糖。

     适合人群:湿气较重或一般人群。

     禁忌人群:糖尿病患者、体质虚寒腹泻者慎服。

     湿气不除百病生,平时要注意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以及工作,日常饮食上少吃容易诱发湿气的食物,多吃粗粮,减少体内的湿气,调理身体,休闲时可以按揉祛湿通经的穴位,对除湿祛瘀很有帮助。

     精彩内容请点击?节目视频

    

     本期《养生大国医》专家|施维群

     专家名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新华医院)

     主任中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浙江省名中医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建有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施维群名中医工作室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

     副秘书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委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科普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

     肝病专委会常委

     世中联肝病/感染病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

     兼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名老中医经验和学术流派传承分会

     主任委员

     肝病分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学组组长

     浙江省公民健康素质讲师团讲师

     国家及省自然基金同行评审专家

     擅长领域

     擅长中医消化病(脾胃)及各类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肿瘤和妊娠肝病、胃肠、胆囊疾病,特别是肝胆病的疑难杂症诊治。对利用中医体质学说进行防病、治病,调理人体免疫功能,有独特见解。在中医药干预亚健康、健康教育管理以及根据现代医学的模式进行心理治疗和评估有一定的造诣。

    

    门诊信息

     地址: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名医馆

     (杭州市拱墅区温州路126号)

     时间:周二上午

     电话:0571-88015050

     地址:杭州市方回春堂拱宸桥馆

     (杭州市拱墅区庆桥弄街1号)

     时间:周二下午

     电话:0571-89931606

     地址:浙江省新华医院名医馆

     (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318号)

     时间:周三全天

     电话:0571-85267000

     地址:杭州孙泰和中医门诊

     (杭州市拱墅区丰潭路377号)

     时间:周四上午

     电话:0571-89710576

     地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门诊部

     (杭州市江干区双菱路102号)

     时间:周四下午

     电话:0571-86713287

     更多祛湿好物?点击图片查看

    

    

    

    

    往期精彩内容,更多养生必备

     尽在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大国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