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养生别再“一通乱补”,跟着中医辨别体质,适时调养,赶紧学起来!
2019/11/2 7:00:00 养生大国医

    

    

     天气越来越冷了,身上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补一补”身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认为,冬季寒冷,属“阴”,是“藏”的季节,冬季进补效果显著。

    

     不过冬令养生也要因体质而异,用一句话来说“有虚当补,不虚不补”,所以你补对了吗?

     中医养生看体质

     常言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保健的原则还在于顺应自然之道,在中医“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适时调整生活方式以保持与自然规律的统一,以此达到天人合一。

     现代中医体质学的一个分类方法,认为人分九种体质,平和体质、阳虚体质、血瘀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湿热体质、特禀体质

    

     阳虚质、气虚质的人宜适合温补,可选择性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豆类、大枣、山药、桂圆、南瓜、韭菜、芹菜、栗子、羊肉等。忌食黏硬、生冷、不宜消化的食物。

     而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的人由于体内原本存在虚火或实火,若盲目跟风热补,则犹如“火上浇油”。这三类人群应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适当平补。

     平素应少食生冷、肥腻和辛辣之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适量的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新鲜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顺应时令养身体

     冬季气温较低,五脏六腑既需要吸收充足的养分抵御风寒,又要储备好能量迎接春天的生发之气。因此,此时补气养血、濡养脏腑是养生的关键所在。“补养脾肾,藏阴益精”是冬季调补的重要原则。

    

     所以冬天有吃膏方的习惯,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方剂,集调理、治病于一体。

     膏方有两种,一种是做好的阿胶糕,比较适合手脚冰凉、血虚人群。另一种膏方是一人一方,讲究辨证。

    

     【小提示】膏方进补时,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

     冬季也可以在家进补,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不少人在秋冬季进补不当,出现流鼻血的情况。

     常见的补品有人参、阿胶、鹿茸、虫草、燕窝、铁皮、西洋参等,需要注意的是,补品再好也不是人人适合,进补一定要考虑自身情况。患感冒或腹泻时则不宜进补,进补宜适量,否则会给消化系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如果自身没有上火,为了驱寒,不妨试试医圣张仲景所创的这道药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材料:羊肉250克、当归30-50克、生姜100-150克,做法:

     1、将所有食材放入陶制炖锅中,加水适量。

     2、大火烧开轻轻撇去血沫 。

     3、可调入适量黄酒,酒气略略散开,盖上盖子小火慢炖,加少量食盐,收汤500毫升左右。

     4、取汤汁分两次温服,羊肉亦可食。

     【小提示】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添加一点蒜苗、花椒、胡椒、辣椒干、肉桂等辛香佐料。

     日常生活中这道汤可以调理虚寒体质,可以治疗虚寒性质的腹痛和痛经,还可以治疗宫寒、疝气腹痛等病症。当归生姜羊肉汤食材安全,做法简单,有痛经的女性可以在月经期炖汤服用,能够温中补血,祛寒止痛。

     调节心情 健康起居

     冬“藏”即神藏于内,力求精神安宁,宠辱不惊。冬季万物凋零,且光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可适当晒晒太阳,或者与友人倾诉,可以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

    

     切忌情绪激动,出现争吵,生气动怒容易肝气郁结,对心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愉悦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养花等。

     白天越长,我们就睡得越短,而冬天是黑夜较长的时候,起居养生以敛阳养阴为根本。作息强调早睡晚起,可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睡眠时间。

    

     冬季白天短,夜晚长,早睡有利于阳气潜藏,迟起则利于阴精蓄积。另外要注意身体保暖,衣着适当,以免阳气外泄。

     总之冬季养生应遵循一个“藏”字,按照自身的体质,适当进补,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季的“春生”做好充足的准备。

     精彩内容请点击?节目视频

    

     本期《养生大国医》专家|汤军

     专家名片主任中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

     兼治未病中心副主任

     杭州师范大学治未病愈健康管理博导

     国家二级健康管理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宋康名中医工作室主任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常委

     亚健康分会常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

     文化科普推广专家

     浙江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

     康复养生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健康教育协会第一届医院

     健康教育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公民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

     擅长领域

     擅长中医内科、治未病、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工作。同时擅长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呼吸内科、养生保健、健康教育,能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自如应对、处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阻肺、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疗效有独到之处。

    

    门诊信息

     地址: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

     中医内科(杭州市上城区邮电路54号)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养生保健(国医馆204)

     周二上午 中医内科(门诊B312)

     周三下午 中医内科(门诊B312)

     周四上午 呼吸内科(门诊A303)

     电话:0571-87073761

     地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杭州市双菱路青春医院大门右侧)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电话:0571-86713287

    

    

    

    往期精彩内容,更多养生必备

     尽在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大国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