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住手!这样掏耳朵可能掏出中耳炎!损伤听力4个习惯,最后一个尤其危险!
2022/3/3 7:00:00 养生大国医

点击图片 参与抽奖↑↑↑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声音会怎么样?听不到动人的鸟叫声、风声雨声,听不到家人间亲切的问候,无法感知世界的此起彼伏……仿佛生活在真空中,安安静静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WTO)最新报道,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4.66亿人患听力损失,其中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儿童。预计到2050年,将近25亿人会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
今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为倡导大家安全用耳、科学护耳,重视听力康复、预防听力残疾。
今天中午12点10分,《养生大国医》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陈嘉,在线直播科普耳科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同时提供5个免费“电测听”号,全力爱护您的耳朵!
点击上方预约 直播开始前将提醒你
你真的关心过你的耳朵吗?
1人为什么会耳聋?在内耳的结构中,感觉声音的毛细胞和传导听觉信号的螺旋神经元细胞非常“娇嫩”,这些细胞数量有限,一旦受到损伤,需要立刻治疗修复,否则就会变性坏死而且不能再生。

人类从出生开始,生长发育到青春期,听觉功能达到最佳;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细胞的数目开始减少,听觉功能开始减退,只不过这种减退很微弱,不能被察觉;
60岁以后,听觉的衰退开始变得明显,逐渐出现老年性耳聋,这是最为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2听力下降的危害
听力下降,不仅会影响患者与他人交流,时间长了还会让患者性格孤僻,听觉反应迟钝,大脑思维缓慢,影响中枢神经整体平衡发育,听力愈加迟钝,言语表达能力则急剧下降,严重者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大多数听力损失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逐渐产生的,靠自身感觉很难自我诊断。等人们在交流中感觉到了有听力损失,往往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
“爱耳日”特别福利

为呼吁大家应重视听力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爱耳日”直播间,还有减免听力检查费,专家帮助解读“电测听”报告等福利!
领取方式
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公布5位幸运观众名单,届时院方工作人员会联系这5位幸运观众,于3月5日到浙大二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测。
全国爱耳日 你的听力还好吗?
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年龄,也有日常看似不经意的伤听力行为。
① 在超过80分贝的地铁里戴耳机听音乐,往往会加大音量,耳蜗的毛细胞会产生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导致末梢感受器受损;
② 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有引发神经性耳聋的风险;

③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伤及鼓膜;
④ 过于用力擤或是吸鼻涕,部分鼻涕可能会被挤入咽鼓管,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
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习惯损害听力?听力受损有哪些症状,如何判断自己听力是否患受损?听力损失由哪些原因引起,如何预防?人人都能做的耳保健操,跟着专家一起做!
今天(3月3日)中午12点10分
耳鼻咽喉科专家在线答疑
欢迎扫码关注与分享
?

保护耳健康,远离两大误区
1耳鸣就是上火了,自己吃点败火药就行
刚开始的耳鸣,可以用一些去火药物来看看效果,如果没有减轻症状,就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长期耳鸣可能是其他疾病的报警信号。比如耳部疾病,中耳炎、耳硬化症等;神经疾病,神经衰弱、听神经瘤等。
提醒:
突发性聋是真正意义上的急诊。如果在发病后三天到一周内来就诊,多数是可恢复的,如果超过一周后就诊,只有5%左右的人可以恢复听力,如果超过一个月,一般就很难治愈了。
2老年人耳背没必要戴助听器老年性耳聋具有不可逆性,这类老人因为听不清,会产生交流障碍。时间长了,要么变得脾气暴躁、要么沉默寡言。他们渐渐与社会脱轨,社会活动减少,出现焦虑、抑郁、猜疑、自闭等现象。
根据WHO数据显示,轻度、中度、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其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每提高一个标准差的听力损失将会增加0.23%的痴呆表现。

听不清了,就要佩戴助听器吗?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耳蜗的治疗?
点我进直播间 向专家提问
如何观看直播
观看方式一
大家千万别错过这个与专家交流的好机会~
现在扫码添加“养生大国医”健康助理,我们的工作人群将把你拉进“养生大国医”微信群。进群的粉丝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名医直播”的相关信息,开播时也会推送直播链接到你的眼前!
扫码进群,不错过名医直播


观看方式二
在“养生大国医”微信公众号右下角,点击“观看直播”,选择【观看直播】即可进入直播间。

观看方式三
关注“养生大国医”官方视频号,预约直播,免费学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大国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