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太郎的故事——SCQA分析
2022/8/5 22:22:00 橘蕊墨邪

桃
太
郎
描写当事者碰到的状况以及心理活动的转换,就可以勾勒出问题的全貌,并且直指本质性的课题,这就是SCQA分析的精髓。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故事的起头都是SCQ的模式, 我最喜欢用家喻户晓的“桃太郎”当做例子。

图表5-1 SCQA分析

图表5-2 SCQA分析(桃太郎案例)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住着一对老公公和老婆婆。”——以SCQA分析来看,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便明确指出当事者,属于第一步骤。
虽然“桃太郎”的主角是桃太郎,可是故事一开始时,他还没出生,因此请大家先把老公公和老婆婆当做当事者。
事实上,开头这句话虽然很短,却几乎涵盖了5W1H的70%的信息。
尽管信息的涵盖范围很广,然而“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住着一对老公公和老婆婆” 这句话太抽象,描述方式也暧昧不明。“很久很久以前”是多久?“在某个地方”是哪里?但其实,抽象的描述能刺激想象力,读者能通过想象,让故事越来越壮大。
然而,从解决问题的观点来看,在实际运用SCQA分析时,对于当事者的描述要具体,避免使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这种用法。
假如主角是不特定多数的“消费者”,那么可以在众多消费者中找出共通的特征,并且运用想象力去投射在具体的人物形象上。

0
1
S:稳定的状态
回到桃太郎的故事。“每天,老公公上山砍柴,老婆婆到河边洗衣服。两人和睦相处,过着安稳的生活。”这部分是S(状况),描写当事者稳定的状态,是SCQA分析的第二步骤。
所谓“稳定的状态”,不一定是平安无事。即使是艰困的状况,只要是稳定持续,都属于S。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某个文明为了生存而奋斗,对抗邪恶帝国和黑暗势力”(It all began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 very long time ago……a civilization's struggle for survival against the evil Empire and 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星际大战》(Star War)的片头旁白。
奋战是个艰难的状态,但只要是长久且持续性的,一律视为“稳定的状态”。



0
2
C:颠覆稳定的S,其描述就是“发现问题”
“有一天,老婆婆和平时一样到河边洗衣服,看到河川上游有一颗很大的桃子顺着河流摇摇晃晃地漂过来。”
假如老婆婆每天到河边洗衣服时,从未碰过这样的状况,那么对老婆婆而言,这便是一个重大事件。
我们可以把这个状况视为C(问题)。
老婆婆发现了“桃子从河川上游漂过来”这个问题,相当于SCQA分析的第三个步骤。
我们再深究老婆婆发现的问题是属于哪种类型。
如果从“干扰老婆婆安稳的洗衣活动”这个观点来看,它属于恢复原状型问题。
但是,如果从“桃子漂过来”的观点来看,由于老婆婆想把桃子拿给老公公当点心吃,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因此它属于追求理想型问题。



0
3
Q:由C诱发的Q , 是当事者的课题

老婆婆在发现“大桃子漂过来”这个问题之后,或许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疑问:“该放过这么大个的桃子吗?还是该带回家给老公公当点心吃 ”
以SCQA分析来看,这样的疑问反映出当事者关心的事,属于Q(课题),是第四个步骤。
这可说是老婆婆的一个具体课题。“该不该带回家?”这个疑问,是追求理想型问题的根本课题,其实就是一个设问:“该不该追求这个理想?”
3.1 贴近本质的课题最重要。
我们把解决方案(思考答案)这件事挪到后面,先思考设定课题。这里假设的课题是“该不该追求理想?”,也就是“该放过桃子吗?还是该带回家?”这样设定课题,贴近现实,很不错。
另外,我们还可以假设其他几种可能的疑问,例如“世间真的会有这么大个的桃子吗?”或是“这个桃子好吃吗?”这样设定课题,更接近本质。
我们首先来看“世间真的会有这么大个的桃子吗?”这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这个疑问关系到追求理想的机会是真是假。
当下,眼前确实漂来一个桃子。因此,如果老婆婆信任自己对于状况的掌握,并且判断追求理想的机会为真,那么自然会切换到下一个课题:“要不要带回家?”
相反地,如果老婆婆认定“世上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桃子”,将眼前的状况视为假,那么她或许会怀疑自己的视力是否有问题。
假设老婆婆视力正常,她或许会认定,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这种东西,因此这并不是追求理想的机会。
如此一来,她最后应该会判断:“不要带回去比较好。”
3.2 选出最重要的疑问作为课题。
那么,“这个桃子好吃吗?”这个疑问,与“桃子漂过来”的状况一样,必须先判断它是不是追求理想型问题。
“该不该带回家?”这个疑问,可以帮助我们决定是否追求理想。
其原因在于,如果桃子好吃,可以考虑带回家,如果不好吃,就让它漂走。
假设性的疑问越来越多。当追求最贴近本质的课题设定时,必须不断扪心自问:“回答这个疑问时,是以何种信息作为判断依据”,将有助于找出最重要的疑问。而这个最重要的疑问,就是最重要的课题。
稍微整理一下,对故事中的老婆婆而言最重要的疑问(也就是课题)是“要不要将所面临的追求理想型问题,视为追求理想的机会。”
弄清楚这一点之后,就要进行规划性的课题,也就是拟定“从河中拾起桃子搬回家”的行动计划,并且付诸实施。这对老婆婆而言不算困难。
但是,真正恼人之处是,这颗桃子到底好不好吃,得先搬回家试吃后才会知道。换句话说,她必须先付出成本,才能确认结果能否产生利益。
无论如何,最后里面生出桃太郎,是好的结果。但是,那个桃子到底吃起来味道如何呢?
SCQA分析,是一种能有效率地发现问题和设定课题的架构。
将SCQA分析与问题类型的重要课题领域加以融合,就能够有效率地找到老婆婆的重要课题:“该不该把漂来的桃子带回家?”


0
4
A:课题的解决方案
这时候,她心想:“机会难得,应该带回家”,又想着:“不,这种来路不明的东西,让它漂走比较好。”
这个部分属于A(回答)。
由于这个例子的课题设定属于“是或否”的类型,因此不存在带回家以外的替代方案。
这是SCQA分析的第五个步骤,也是最后一个步骤。

END
编辑 | 紫邪
文字 | 《Mckinsey, Problem Analysis and Solving Skills》
封面图 | “洗衣服”
图片 | 熊猫办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橘蕊墨邪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