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证明新道理:企业创新仍处于“地心说”时代
2023/3/28 11:11:00 橘蕊墨邪
1
一场哥白尼式的改革
在近乎18个世纪中,亚里士多德都是科学界思想的主导。他对于宇宙的观察和理论被人广泛接受,后来被天主教会这一西方中世纪国家中最为强大的机构奉为至上真理。所有“天体”都按照完美的圆形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亚里士多德诸多重要学说中的一条。因此,按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圆轨来观察天体的运动,以地球为所有天体的中心,我们就能预测出其他星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轨迹。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学说在十几个世纪内几乎无人敢挑战。
然而,存在一个问题。当古代天文学家试图记录和预测围绕地球旋转的星体轨道时,总是会出现错误。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一个非常牵强的解释:星体的确按圆轨围绕地球旋转,但在这些圆形轨道中,星体同时也按照被托勒密称为“本轮”的小圆来旋转。按照这种圆中圆的复杂规律,人们得以继续预测行星围绕地球的旋转情况。然而,在对行星运行的预测上,即便是将复杂的本轮运动纳入考虑范围之内的最为精确的计算,也仍然只能将错误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使是最精确的模型,也仍然存在着多达8角分的误差,也就是在完美的360度中偏差了大约1+度。这样的偏差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已足够小,以致可以认为其准确,但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并不正确。
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天文学中公认的准则,十几个世纪以来,中世纪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为了套用本轮论而颇费周折。直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才提出了一个简单却意义重大的理论颠覆了我们对干宇宙的看法:星体并非围绕地球运行,而是在围绕太阳运行。最终,这一观点为历史上一些重大进步打下了基础,也为现代天文学及微积分奠定了基石。
当然,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出现到哥白尼发现并证明其缺陷,整整用了18个世纪,而他本人在去世之前也并不知道全世界将认识到他的学说是正确的。根深蒂固的世界观的改变很少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即便发生,打磨和完善这新出现的正确观点也仍然需要时间。
2
创新的根本原因、诞生机理需要哥白尼式的新理论
理解因果机制,理解用户想要获得的进步。越是认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多,总是摸不准创新脉搏这件事就越会让我们抓狂。
在创新的世界里,许多企业都被困在一个创造“本轮”的怪圈中,在近似值、预估值和推算上大费周章。从表面上看,对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搜集、打磨以及交叉引用,应该让我们在预测成功上做得越来越到位才是。然而,如果我们未能理解用户做出选择背后的原因,我们就只是在以本质上存在缺陷的方法为基础取得进步而已。
因果关系是创新宇宙中的核心,少了对它的正确理解,企业就无异于是在研究围绕着地球运转的宇宙。他们不得不依靠一系列对别的企业行之有效的最佳实践、概率工具,及其他的方法和诀窍,却保证不了自己的成功。戴上“待办任务”理论的眼镜审视创新,你就能看到,处于创新宇宙中心的并非是用户,而是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就像那几角分的误差一样,这看上去或许只是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区别,但实际上至关重要。可以说,这个认识能够颠覆一切。
你并不需要把命运交给运气掌控。了解用户的特征、为产品添加花里胡哨的装饰、捕捉热点或是模仿你的竞争者,这些都不会带来成功的创新。想要不再依靠碰运气进行创新,使之具有真正的可预测性,你就得理解这背后的因果机制,也就是用户在特殊背景下想要获得的进步。欢迎大家进入“待办任务”理论的新世界(犹如进入哥白尼的“日心说”新世界)。
![](/asp/image.asp?m=0&w=gh_652efde6e12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1Gteqm9NPauTTSic4WbibjrH2gNNAM8IUR0aG4zraFnaSuh2nnEfNvc81ulfDsaJvLOcib8Z6xt3ibL6icF9opCE77g/640)
内容 / Clayton M. Christensen, Ridgway Harken Hall, Karen Dillon and David S. Duncan
图片 / Freepik
编辑 / 紫邪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橘蕊墨邪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