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2021/12/2 8:08: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借由五输穴理清每条经络的构造,将穴位运用得更准确、更高效(不小心就能到立竿见影、出神入化的地步哦)。
在学习十二经络的五输穴之前,我们首先追本溯源,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五输穴。
《黄帝内经》是通过黄帝的一次提问推出「五输穴」概念的。

《内经》如何介绍五输穴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1. 井穴
「井」是水井。井穴好像一个开口的小小深井,水(比喻经气)刚刚浮出,藏聚在井下。
井穴处于手足末端,除了肾经在脚心(涌泉穴),其他经脉的井穴都在手指端、脚趾端。
2. 荥穴
「荥」是很小的水流,在草丛中游走。《说文解字》:「绝小水也。」荥穴的经气比井穴稍大,并且开始流动。
荥穴处于掌指、跖趾关节的前方。
3. 输穴
「输」有运输、灌注的意思,像是把此穴比喻成了人工开凿的沟渠。由命名可以看出,输穴经气的气量骤增,如灌如注,比荥穴要大很多。
输穴也都在手脚上,处于掌指关节和跖趾关节的后方。
4. 经穴
「经」最早指织布时的纵线,后来表示纵向之物。如「经纬」「经络」,其中「经」是纵向的,「纬」「络」都是横向的。
此穴以经来命名,是因为它的位置已经来到了腕、踝以上的前臂、小腿处,气是上下垂直而流走的。
5. 合穴
「合」指汇合、聚集,经气走到合穴时,已不再是孤单的细流,而是像支流众多的大江,汇合联络,逐渐入海。
合穴位于肘、膝附近,而肘膝以上的经气,如江河连成一片,极其盛大。
可见,井荥输经合是按照经气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顺序来排列的。
井穴是若隐若现的源头,荥穴刚形成水流,输穴像沟渠,经穴像奔腾的江河一往无前,合穴像江河分流入海。这就是岐伯讲给黄帝的经气「所出之处」。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这里不禁要问:当黄帝问经气「所出之处」的时候,为什么岐伯先讲五输穴,后讲十二经与十五络脉呢?显然是因为五输穴对我们很重要。所以岐伯接下来讲了上面这段话。
二十七条经络的关键行走路线,都在五输穴。人身365个穴位,最重要的就是井荥输经合了(「一言而终」)。
▽
为什么五输穴最重要呢?我们知道,人的疾病常常与气血的不足和不通有关。不足也好,不通也好,最容易发生的地方绝不是气多的地方,而是气少的地方。
因此,肘膝以下的五输穴,无论是对近处部位气血的调理,还是对整个经络的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五输穴的经气都走好了,其他地方就很难出问题。

五输穴的用法
五输穴,又叫五行输,是十二个独立又互相影响的五行系统。因此,五输穴的用法与五行学说密切相关,可谓变化万千。常见的有下面几个。
用法一:根据季节选择五输穴
《黄帝内经》上有:「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用法二:根据病症选择五输穴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也就是说,临床上,井穴可用来治疗心胸、脾胃胀满;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输穴可用来治疗体重无力、关节痛;经穴可用来治疗气喘、咳嗽(《难经》有:肺为病,得寒则咳,得热则喘);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细心的同学可以找到这五类病症和五脏的对应关系。
井穴属木,易克脾土而形成心下脾胃区胀满;荥穴属火,对应身体发热;输穴属土,对应肌肉问题;经穴属金,对应肺的寒热;合穴属水,对应肾失衡时的气逆上冲和泄泻。
用法三:根据五行生克选择五输穴
上面已经提到,五输穴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阴经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阳经的顺序是「金水木火土」,因此有了五行生克这一用法,这也是路老师在本次课程中重点讲解的一个用法。
如《难经》提倡根据「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理论来选穴。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也就是「补母泻子法」。
拿已经讲过的肺经来举例,肺属金,所以肺虚、寒的话,就要取太渊(土)来补;肺有实邪、实热,则取尺泽(水)来泄。
肺经的合穴尺泽,是金中的水,金能生水,尺泽又是水穴,因此常用于补肾。
选穴后如何操作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敲击、按揉。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杂法》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意思是我们人体三百多个穴位,每个穴位的具体命名都是很有深意的,并非虚设,且涉及的领域都很广:
取象天文星象命名,如上星、璇玑、华盖、太白等;
取象自然界地理,如合谷、承山、昆仑等;
以动植物形象命名,如犊鼻、伏兔、鸠尾、鱼腰等;
以俗称共识命名,如颊车、玉堂等。
其中以地理中的江河沟渠命名,正如手太阴肺经太渊、经渠、尺泽等穴。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名出处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名称及五输穴所在位置的描述,最早见于《灵枢·本输》:
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流)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输(腧);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听过路老师的课,大家都已经知道肺经出现病变多表现为胸部满闷、气喘、咳嗽、肩背痛、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状。
依据路老师所言,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我们可以找肺经帮忙——疏通它的易堵塞穴位。

其实除了疏通肺经的易堵塞穴位,我们更需要了解下肺经的五输穴,到底为何有「特定穴」的属性呢?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名解
我们先来复习下肺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手太阴肺经属于阴经,凡是阴经,五输穴属性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都是「木火土金水」,也就是肺经的五输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的属性依次为木火土金水(阳经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讲)。
为什么要区分它们的五行属性?因为我们在实践的时候需要用到其特别的作用。
例如实则泻其子,肺有实证需要泻的时候,则需要泻肺的子,即水。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在肺经的五输穴当中,哪个穴位是属于水的。所以当我们需要泻肺经的时候,一般就会用到属水的尺泽穴。
下面我们来介绍为什么五输穴的名字是这样取的,其含义跟功效有什么关系?
?井穴少商穴——泄热、调神、调脾、理肺、疏肝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肺出少商,为井,木也。」
少,幼年的意思;又有幼小、末位、副职等含义,如「少城」、「少师」、「少傅」、「少将」、「少校」等名称的用法。
商,五音之一。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
少商是七弦古琴的第七弦,作为肺经之井穴,禀受肺金的经气,位于手大拇指的尖端,距离指甲根角 0.1 寸处,主治发热、昏迷、休克等病。
《医学入门·杂病穴法》记载:「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泻莫深。」
我们在治疗小儿惊风、腹泻的时候,常常会用到少商放血(腹泻常与大敦穴配合)。按理说手太阴肺经的经气从胸走手,到达拇指指端少商穴的时候已经很弱小了,为什么针刺少商穴或三菱针放血对此证有用呢?
正是因为《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到的一个针灸原则——「五虚勿近,五实勿远」,对于脏腑娇弱、身体幼嫩的婴幼儿来说,调理少商穴刚刚好可以治小儿惊风、腹泻。
那远在拇指指端的少商穴为什么可以主治发热、昏迷、休克等病?
少商又别称「鬼信」,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主治发热、昏迷、癫狂等。
「鬼信」一词其实源自于《史记》,是精魄的信息或信使的意思。「人所归为鬼」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有所归依。作为肺经井穴的别名,颇有死信预告与精魄归的意思,因此在医学上,癫狂之类、精神离散的疾病,可针此穴回元纳气。
(所以大家别害怕「鬼」这个字呀)
凡因气机郁闭、痰浊血瘀、经络阻滞、脏气不和而引发,以致元神不归而导致的精神疾病,诸如晕厥、中暑、中风昏仆、癔病、癫痫、癫狂等症多可采用调理少商穴,以达解郁除闭、通调气机。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德(常)
仁
礼
信
义
智
信,诚也,又为传统仁、义、礼、智、信五德之一,在五脏五行中对应脾土,守信蕴含着培土养脾之义,所以「鬼信」穴常用以治疗中焦疾病。如《普济方·针灸》卷四百二十二载:「治哕,少商穴,灸三壮。」
?荥穴 鱼际穴——清肺泻热,滋养人体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曰:「流于鱼际,为荥,火也。」
「荥」是水绝小之貌,如荥水、荥泽、荥灌等。「荥」具有津液荥灌的作用。
鱼,因鱼际穴所在的地方肌肉隆起特别像一条鱼而得名。
际,壁会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两墙相合之缝也。」引申为凡合缝之处。
鱼际穴在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其处肌肉丰隆,所以称为「鱼际」。大鱼际的面积与厚薄程度能够体现人体有关肺的健康状况。
关于鱼际穴的津液荥灌滋养人体,曾有学者在《大鱼际掌纹形态特征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中指出:正常人大鱼际表面皮肤润泽,纹理细腻,间隙密集,纹沟极浅,无特征性花纹分布,扪之柔软;而哮喘患者的大鱼际表面皮肤欠润泽,甚至粗糙,扪之碍手,纹理清晰,明显可见,呈格子状分布或呈鱼尾状,少数呈渠状分布。
那么「荥主身热」,鱼际属阴荥火穴,火克肺金,所以针刺鱼际穴也有清肺泻热的作用。虚热舌黄,身热头痛,咳嗽,汗不出,胸背痛,坐卧都休息不好,眼花,烦心,喉咙干燥等症,都可以用针刺鱼际穴来治疗。
你们看,如果掌握了五行的相生相克、经脉的五输穴,对于一些虚实证,就能快速地选择有针对性的穴位治疗了。
?输穴、原穴 太渊穴——退热、清凉补益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曰:「注于太渊,为输,土也。」
《老子·三十六章》曰:「鱼不可脱于渊。」《诗经·小雅·鹤鸣》:「鱼潜在渊。」
鱼际穴之后就是太渊穴,正是取意于鱼不离水这密而无间的关系。
注:我们在标题处写了「原穴」,不是说阴经没有原穴吗?其实阴经也有一个穴位可以作为原穴,那就是本经的输穴,阴经以输为原,这个比较多地应用在针灸的原络配穴法中。
太,大也,如太极、太初、太素、太庙、太学、太师、太宰之类,「太」字古代都可换作「大」字。
渊,回水也,即回漩之水;孔子的学生颜回,名回而字子渊,即取「回水为渊」的意思。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之桡动脉搏动处,是关节弯曲的地方,相应地,太渊是众水汇集之处。针刺太渊穴可以退热、可以润泽周身。
太渊还具有清凉补益的作用,常按摩太渊穴可扶正祛邪,通调血脉,多用于治疗肺胀、喘满、狂言、咽干等肺系热症,凡是郁热之症都可以取此穴来治疗。
又由于太渊是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肺朝百脉,因而可以治疗无脉症。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太渊穴又别称「鬼心」,「掌后横纹,名鬼心。」,因而太渊穴可以治疗发热、癫狂等。其取名「鬼心」,意与「鬼信」略同。
?经穴 经渠穴——开瘀泻热、疏导瘀滞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行于经渠,为经,金也。」
经,织也,指织物之纵线,与「纬」相对而言,引申为凡路径、道路之义。
渠,水所居也,指水停积处、水之深广者,有大水沟之义。
经渠穴位于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腕横纹上 1 寸(如上图)。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渠。」经渠承接太渊津液的会聚,是水运的主干道;是人体经气运行流通的要冲、要道,经气运行至这里的时候,血气旺盛,犹如大水渠。
所以经渠穴能疏导瘀滞,可用于治疗因瘀滞而导致的疾患,如胸痛等证。
?合穴 尺泽穴——清泄肺气、和胃理气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曰:「入于尺泽,为合,水也。」
尺,指前臂由寸口之关至肘之横纹处。
泽,水之钟也,即水之汇集处。
尺泽是肺经的合穴,可针,可灸。肺有实证,可以针尺泽「泻其子」。其位置处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犹如地势低洼的池泽;又是肺经的合穴,经气流注汇聚在这里,所以命名为「泽」。
《灵枢》里面说:「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意思是饮食不节而得病的人,应该用合穴来清泄肺气、和胃理气。临床上常用尺泽静脉放血治疗急性胃肠炎。尺泽穴附近静脉放血是流传较广的一种疗法,曾救活多人。

结 语
在结尾,我们分享一首明代的腧穴即景诗:
《腧穴即景诗·渔翁》
李梴
少商湖海一渔翁,鱼际太渊任转篷。
漫道经渠不可测,还教尺泽起蛟龙。
这首富有情趣的穴名歌,不仅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人文自然景观,还揭示了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经气由小到大排列命名的规律。

【大经络点穴】
人体自有大药
点穴,不是武侠,是中医
先导课:1月15日-16日(9期)
正安文化 深圳学院 开课

课程咨询:
18025314737(甘草老师)

(备注:点穴)
上课地点:深圳市福田区万基商务大厦6C

版权声明:1.本文首发于「正安聚友会」,未经允许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3.文中配图来源:正安文化、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长生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课程详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