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 一年中疏肝、调阴阳的时机,用好陈皮和这物,健运中焦、化湿排浊
2023/3/21 8:08: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春分,昼夜均分,身体也要阴阳平衡

     今日迎来了春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为仲春之始,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春天到来。

     此时节气候温和,阳光明媚,万物新绿,令人舒畅,引文人骚客争相赞美:「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春分独具自己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诚如《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所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意味着这个时期里自然界阴阳转化剧烈,天地之气处于阴阳、昼夜平分的状态,过了这一个节点,气温也开始由寒转暖。

     春分有三物候

     一候·玄鸟至

     「玄鸟」指的是燕子。每当春分时节燕子从南方往北归来,其穿越了冬天的混沌之气,带来了春暖花开,同时开始筑巢。

    

     二候·雷乃发声

     春分时节,春雨增多,天地间阴阳二气相激而发雷声,大自然变得更有声势。

     三候·始电

     春分之后,天地间阳气渐旺,雷电现象渐多。

    

     春分过后这段日子,是上半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气候特点比较复杂,对人体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气虚、阳虚、痰湿质的人,身体在春分会有比较大的反应,所以接下来的30天如何有所侧重地养生安稳过春?

    

    春分时节,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春天湿气加重,阻滞脾胃

     春分后万物进入生长期,对雨水要求增加,在天气上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就是因为春雨是万物生长所需,对于自然界中的植物来说,春风同样重要,帮助播散种子,是传播传递希望的象征,因而常常有春风拂面万物生的说法。

     不过再春分之后气候上还存在倒春寒的说法,气温仍然处于相对偏低的情况,在我国受地理地势影响,南方地区形成梅雨季节,过度雨水也带来了湿气。

    

     雨水增多,湿度大,加上倒春寒,风、寒、湿三气杂至,对人体影响也不可能忽视,尤其多雨水的出现,三气之中以湿为主令,症状持续时间长有湿性缠绵,难愈的特点。

     尤其在南方的梅雨季节,外界湿气加重,会阻滞脾胃运转,脾无法祛湿,湿气无法排除体内,反过来又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湿气在体内会越积越多,从而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湿气的攻击,使人每天昏昏沉沉、哈欠连天,全身乏力凝重,总是睡不醒,脸上油光称亮、大便也溏薄、还经常黏在马桶壁上,这都是脾为湿困的典型表现。

     湿性粘滞,加上在春季和风、湿两邪一起,一些风湿性疾病、腰痛脚麻等慢性病在春季也容易复发。

     ?肝木升发易克脾土,脾土克制易生湿

     另外,春分是肝经当令,中医认为「春气通于肝」,肝气随着春气生发,会相对旺盛。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意思是,肝应春天,春分养生主要是养肝。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而五行之中,肝木克脾土,如果肝气郁结或升发太过,就会扰乱脾胃的运化功能。

    

     肝气一旦侵犯脾胃,脾不能化湿,水湿积聚就容易出现拉肚子,而且每次拉肚子之前会有明显腹部胀痛感,有些人的腹泻还经常出现十分低落或者烦躁生气等情绪之后,常伴随着全身乏力、疲倦感、吃饭也没有胃口,经常嗳气嘴巴反酸等不适。这些都是肝气过旺侵犯脾胃的表现。

     因而在春分之后,肝木愈加旺盛,脾土被克制的表现更加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一到春分回暖之后,急诊里面成人和小儿肠炎、腹痛的病人就明显增多的原因之一,都因于脾湿之病。

    

    这几种体质的人尤需引起注意

     中医把人们的体质分为九大类,分别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每一种体质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的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不能耐受春夏,因春季湿重,易生湿类证或是加重湿症相关症状,因此这几类体质者养生要多加重视。

     那这几种体质怎么样做一个简单区分,在春季又有什么特点呢?

     1、气虚质:元气不足,气短懒言

     气虚质的人整体元气不足,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经常全身疲劳、活动及运动后气短、常常自发出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脾气主升,主运化,将食物水谷精华输送至全身,使脏腑能够正常运作及抵御各种干扰。气虚者在春季的困难在于,春季湿重,本身孱弱的脾脏,更容易为湿气所困,脾气运化功能更加虚弱,因而气虚者很容易在春季胃纳差,面色失去红润光泽,活动及运动后气短更显著,春困症状很明显,怎么休养都还是很虚弱的表现。

    

     另外一方面,脾气虚弱,运化功能也减弱,脾是产生痰的源头,因为脾出现虚弱,水谷精微无法得到及时运化,在身体内滞留,就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

     中医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湿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化成痰。

     因而气虚质容易转化成痰湿质,很多气虚者吃不下很多东西,还是会有小肚腩,容易浮肿就是这个原因,加上春分后风寒湿三邪气都并存,内部虚弱则外不安,气虚者就更虚弱,气短、气促、身体乏力症状更加显著。2、阳虚质:怕冷,精神不振

     阳虚质的人平时比较怕冷,手脚的温度比较低,喜欢吃温热食物,精神不振,性格多沉静、内向,舌淡胖嫩,脉沉迟。 易感风、寒、湿邪。

     而春分时节风寒湿三邪并重,阳虚者常常很难耐受倒春寒,容易外感,这类人就容易出现在急诊门诊中的流感就诊人群中,往往都是手脚冰冷,害怕受风,即便外面春日暖阳,还是不敢脱下厚外套。

    

     由于春季的湿邪影响,这些人的流感往往要比其他人病程要缠绵一些,在用药时就需要温阳祛风并重。

     3、痰湿质:痰多,舌苔腻,腹部肥满

     痰湿质的人平时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容易出汗且黏,常常胸闷感,喉咙总有吐不完的痰,嘴巴里黏黏的,平时喜欢吃肥肉,甘甜制品,舌苔腻,脉滑。这些人一般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他们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这类人在南方地区比较煎熬,梅雨季节长,春分后,这类人脸上像摸了猪油一样,嘴巴里吐痰症状更加严重。

     这个体质类型日久未能得到纠正就容易向湿热至转变,因为痰湿日久积聚,不能排除,容易生热,好比食物积聚之后发酵,温度会升高一样,后期容易变成生痤疮粉刺,嘴巴发苦发干,身体常常困重,总是犯困,大便便溏黏滞不畅或燥结难出,小便经常黄黄的,男性容易阴囊潮湿,女性常常出现带下增多,常常心情烦躁,都是湿热质的影响。

     到了春季,一旦梅雨季节或是雨水偏多时候,上述身体的反应就更加明显了。

    

    春分养生要点肝脾同调,健脾化湿,调节平衡

     ?穴位调养:重在肝脾同调

     养生总离不开脏腑调养,春分宜肝脾通调。艾灸是能够同时激发多个脏腑的保养技能之一。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经的经气和肝之精气汇聚最深的地方,有调整肝脏肝经虚实各证的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气多气多血之经,具有脾胃通调的作用,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脾胃两脏的气血通透,增强抗病能力、扶正祛邪的作用。因而这两穴位搭配艾灸能将肝脾同调的作用发挥到位。

    

     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凹陷处,穴位隐藏较深,可以先用拇指深压1分钟,多数会有一些酸胀感。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这两个穴位都比较好找,在艾灸的操作上也相对简单,一般来说手持艾条,左右穴每次各10分钟左右,或是皮肤微微发热即可。

     ? 练习八段锦,平衡肝脾除去食疗、药物、艾灸等外,适量的运动无疑也是调节脏腑的一种方式,八段锦在现代人各年龄段风靡,就是因为它对于脏腑的调理有一定的成效。

     春分养生可以选择打几回八段锦,针对性做几次调理肝脾的动作。其中两手托天理三焦既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两个动作,都是树形动作,向上向外的伸展,双臂之间一松一紧的对拉,牵拉和按摩了脾胃,也拉伸了两肋及肝胆,肝脾等多脏都能得到锻炼,长久以往,能帮助各种体制的人肝脾平衡,平稳过度。

    ? 食疗食养:疏肝健脾祛湿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是养生的基本守则,春季肝气升发旺盛,肝气讲究流动有序,在调养上以疏导通畅为主。

     酸性收敛且入肝,不利于阳气升发及肝气疏泄,因而要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为防止肝气升发太过克制脾土,需要稍多食用甘甜多津的食物补养脾胃,二者才能和谐平稳运作,达到肝脾之间的动态平衡。

     因而春季的食疗以疏肝健脾为指导,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分可食用一些春芽,顺应春气,如蒜苗、豆苗、豆芽等。

     此外,春季阴雨连绵易生湿邪,需要健脾祛湿,可食用姜、葱、韭菜、陈皮、淮山药、扁豆、红豆、鲤鱼、薏仁、鲫鱼等健脾祛湿药食两用品,或食物之间搭配结合药膳养生食疗,以外散寒湿、健脾祛湿。

     生活中,我常用到的就是陈皮了,健运中焦、利水液、调中和胃,可以经常泡水喝。在此,也给大家介绍一个茶饮和一个小食方。

     ? 陈皮扁豆花茶一个健运中焦的食疗代茶饮——陈皮扁豆花茶,对脾胃友好的陈皮,再搭配道地白扁豆花,两者化湿好搭档。

    

     售价59.9元,限时优惠:54.9元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其中,《日用本草》:「橘皮,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扁豆花是百花中少有的可健运中焦的好物。

     只有陈皮和白扁豆花这两样食材,配伍虽简单,但能帮助脾胃自己运化起来,排出身体的湿浊,还能调一调脾胃。

    

     独立小茶包,每天来一杯,口感好,又对脾胃好。无论在家、在办公室,或者出差、旅游,都能随时享用好茶。

     用开水冲泡后,不仅能闻到淡淡清香,浅尝一口,能感觉到有一股清香之气从口直达脾胃,喝完感觉人舒服多了,真是甘醇润滑,清香入魂。? 陈皮红豆芡实糕这个糕点是正安特意为脾胃虚弱、兼有内湿积聚的朋友调配的。不同于以往的红豆薏仁米水、红豆粥,炖煮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自己也坚持不了几次。

     这个小食方遵循中医理论、科学配伍,由红小豆、芡实、陈皮、薏仁、芝麻等多种食材研磨熬制浓缩后,再烘焙成糕体,开袋即食,方便享用。

    

    日常价34.9,限时优惠:32.9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其中,芡实性平,调脾固涩;陈皮,燥湿调脾;红小豆性平,利水;薏苡仁归脾、胃、肺经,调脾渗湿,性虽微寒,但与芡实+陈皮搭配能互护补缺,达到养脾兼调湿。

     整体而言,芡实+陈皮给脾胃打好基础,红小豆+薏仁帮助身体清扫多余的垃圾,还内在一片纯净。

     还值得一提的是,精心挑选的是5年新会陈皮,经过多年陈化后,里面的苦、涩会逐渐消失,存放时间越久,越为香醇,能量越足。

     制成糕体还有一个好处是:沙软的质地,易被肠胃消化和吸收。

     软糯香甜,橘香回甘,很多人吃了都反馈说不错!一份小小的糕点,多份食养之力,兼顾脾胃,助力把身体的湿「甩掉」!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对付常年都要与之斗争的湿气,除了适当进食一些利水湿、调脾胃的药食同源食物外。

     因为湿气有趋下的特性,除了饮食调理,我们还可以通过外部贴敷的方式来帮助身体引湿下行,比如:用艾草足贴贴敷涌泉穴。

    

    原价39.9元/盒,限时72小时(截止到3.25)优惠:一盒37.9,3盒109,10盒359(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顺应时节,寻求平和,春分过后,要做好健脾祛湿,小茶饮+小食方都要备起来呀,特别推荐大家买2盒陈皮扁豆花+2盒红豆芡实糕+3盒足贴,这样价格也划算。

     每天泡下茶饮或吃块芡实糕,晚上睡前贴下足贴,坚持一个月,从内调和外养双管齐下,让身体回归平衡,平稳过春天~

    

     ▼国货铺通道▼

     陈皮红豆芡实糕

     精选陈皮、红豆、芡实、薏苡仁、芝麻

     低温烘焙,绵密软糯,好吃不易上火

     糕体细腻易吸收

     独立包装,开袋即食,也方便携带售价¥34.9限时优惠:32.9截止3.25

     陈皮扁豆花茶

    

    

     春季养生,从睡好觉开始

    

    

     版权声明: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今日编辑:果丹皮

    

     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品致好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