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丨面对甲流,用好《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第一靠「避」,第二靠「养」
2023/3/25 8:08: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本文借助兵法来和大家聊聊

     怎么用好中医应对甲流

    

    

     未 病 先 防

     《孙子兵法?谋攻》是这样说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讲的是什么呢?开战后能做到百战百胜,也不是最好的结果;尽善尽美的结果,应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提前化解潜在的威胁,制止了对方的企图。

     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预见未来的事情,争取未来的主动权。

     中医治病抗疫,其实也有同样的观点,「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意思指的是高明的医生不是有病或是病重才去治疗,而是在未病或者疾病出现先兆之时,我就开始干预了。否则,就相当于渴了才去挖井喝水,战乱发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晚了吗?

     中医应对疾病的这种思路跟《孙子兵法》里面的立于不败之地,自保而求全胜的思路是一致的。

    

     那么中医是怎么能做到治未病呢?讲白了无非就是提前调整改善体质。

     因为体质不偏就不容易出现亚健康,不出现亚健康,就不容易往疾病方向发展。那么调整改善体质,其实就是从源头去抓住了疾病发展的进程。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病气、疫疠邪气、四时不正之气都应该避开它。

     比如应对甲流,大家出门戴口罩,然后在家开窗通风,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聚集,这个就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讲的是只要心境从容,人体之气的运行就会最合理、有序,最终结果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所以,抗疫期间,大家在与各项抗疫措施配合好时,最好也能做好各种个人应对预案以应变,让心态保持在不焦虑状态。

     如果还懂点中医,就更能淡定从容。中医的治未病,无非就是让一个人保持在健康状态不得病,即使在「病前状态」也不继续发展。

    

     怎么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我们再学一段《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什么意思呢?上等的军事是玩谋略的,通过外交解决问题。没办法了,才两国交兵,而两方交战,最下等的就是攻城。

     因攻城一定是损失比较大的,相当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敌我双方损失都很大,所以最好是不需要打仗就把战争赢了。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看继续看《孙子兵法》,「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意思就是用兵的人,应该是严阵以待,有备无患。你什么时候来我都不怕,无论你是否攻打我,我也能够做好我自己,让外敌有所畏惧。

     落实到中医的操作常常就是调体质,调正气。

    

     那么在调体质,调正气方面,除药物外,中医有些什么方便法门呢?

     1、药食同源的食药材来调体质

     中医学一贯重视饮食调养,历来有 「寓医于食」之说。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材,《黄帝内经》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观点就是主张药治要与食治结合起来。

     假如没什么病,你只是体质偏差或亚健康,比较方便的方式是以药食同源之品来作调理。

     之前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食材有110种左右,它们既是食物也是药物,比如大枣、生姜、肉桂、黑豆、薏苡仁、山药、黄精、枸杞子等。

     这类药食同源的食药材来调体质,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取材方便,以天然食物为原料,比较安全,易为人们所接受。

     第二,口感好,调理者的依从性比较好。简单来说就是比药好吃,大家愿意吃,也更容易坚持调理。

     因为有时候虽然药物的功效会更到位,但是口感不好,不好吃,依从性不好,最终是影响到最终疗效的。

     2、中医的各种外治法

     中医除了药食同源这一块,其实还有很多非药物疗法,比如艾灸、刮痧、拔罐、推拿按摩等等,也挺适合拿来调理的。

     3、从人体自身去「求药」

     还有更上乘的方法,古人有「人身本有大药,何须外求」之说,意思是人体本身就有精气神,你如果能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站桩等方式来调神控气血,使之流通、改量、增量,身体自能得到有效调节。

    

     若进一步能做到精神内守,处元神主事状态,则「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今天简单跟大家聊了下补正气、中医抗疫的内容。生活中的调养,大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不能人云亦云。

     判断自身的情况,就要掌握一些简单的辨证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质。

    

     想学中医与《孙子兵法》的关系?不如进一步往上溯源,高屋建瓴,从中华文化的源头《周易》学起,最后潘毅老师同样会讲到《孙子兵法》对医学的启示,还等什么,精彩尽在潘毅老师《周易与中医》课程。深圳5月24日开课。

     正| 安|好|课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周易基本知识

     第一节 《周易》概要

     一、《周易》导源

     二、《周易》的结构及内容

     1.易经

     卦形、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知识

     2.易传

     《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第二节 卦爻常识一、卦象知识(含医学发挥)

     1.构成

     两仪-四象-八卦

     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十二消息卦图

     2.卦位

     上下之位、前后之位、内外之位、刚柔之位、象形卦位、错卦、.综卦、交卦、互卦、变卦

     附:筮法介绍

     二、爻象知识(含医学发挥)

     阴阳爻、爻数、爻位(天地人位、阴阳位、同位、贵贱之位、得位与否、得中与否、承与乘、比、应、爻位吉凶)

     附:卦序、卦阵

     第三节 《周易》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中医学的启示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三、「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四、「生生之谓易」

     五、「立象以尽意」

     六. 「以时为正」

     七、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第四节 常用易图简介一、太极图

     太极图内涵及其医学应用

     二、 河图

     河图数理及其对医学的启发

     三、洛书

     洛书数理及其对医学的启发

     第二部分易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易》解阴阳五行

     一、阴阳学说

     先天八卦、十二消息卦、阴阳失调示意图

     二、五行学说

     1.后天八卦、河图、洛书

     2.脏气法时

     3. 纳音五行及其对中医学的启发

     4.五行互藏在中医学的应用

     第二节 《易》解藏象

     一、藏象概要:四象配脏腑、八卦配脏腑、图数配五脏

     二、援易解藏象

     1. 坎水太阴肾系象

     2. 离火太阳心系象

     3. 震木少阳肝系象

     4. 兑金少阴肺系象

     5. 坤土至阴脾系象

     附:三焦象

     附:原著选读

     第三节 《易》解气机升降

     一、气机升降圆运动

     1.心肾相交启升降

     2.脾升胃降气枢转:

     3.肝肺升降外翼旋

     二、升降法时

     1.诊断

     2.施治

     第四节 病因应象

     一、六淫象

     二、瘀血象

     三、痰象

     第五节 易学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一、卦象、气象与病象

     二、五行顺逆推演

     三、脏腑病、经病与发病时辰之应

     四、月相测病

     五、卦象、卦位与诊象

     第六节 易学在养生与治疗中的应用

     一、因时养生、诊治

     二、因地养生、诊治

     第七节 中药应象

     一、四气象

     二、味象

     三、升降象

     四、色象

     五、部位象

     六、形状象

     七、质地象

     八、习性象

     九、时象

     十、地象

     十一、卦象

     附:煎药、服药之论

     第八节 方剂应象

     一、阵法之象

     二、药象体方意

     三、方名应象

     第九节 易学在在针灸中的应用

     第十节 易学对六经学说的影响

     一、对六经概念的影响

     二、《易》解六经开阖枢理论

     三、六经病机分析

     第十一节 《周易》卦、爻象损益观念对中医的启示

     第十二节 易理对各家学说的影响

     第十三节 医易相关处

     第十四节 医易相通的思维观

     附:《孙子兵法》对医学的启示

     兵家与医家都讲究谋略、机变、形势、攻守、进退、虚实?以求克敌制胜。

     前人谓:「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本讲着重阐析兵家思想在中医理、法、方、药、针中的借鉴运用,以期学习者能一领 「临证如临阵」、「防病如防敌」、「用药如用兵」之。

     深圳 周易与中医(第16期)

     5月24日开课 共10天

     扫码咨询

     18124010359 (喜悦老师)

    

     (暗号:周易)

     另有潘毅老师的

     体质课和中医一年通课程

     详情同样联系喜悦老师咨询

    

     其他学院

    

    

     版权声明:1.本文转载于「中医老师潘毅」,未经允许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3.图源:答摩制图,正安文化、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长生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课程详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