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姿、睡姿、体形、舌形,一眼看出五脏强弱
2023/3/31 9:20: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能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用来诊断

     形态,是身体长期气血发展状况的直观反映。学会看形态,真可谓「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一个人的形态,包含望形体、四肢、动作姿态、舌头等。

    

    

     望形体:强弱,胖瘦

     1.体强:即形体强壮

     表现为筋骨强健,胸廓宽厚,肌肉丰满,皮肤润泽,精力充沛,食欲旺盛。提示内脏坚实,气血充盛,阴阳和调,抗病力强而少病,即或患病也易治疗,预后较好。

    

     2.体弱:即形体虚弱

     表现为筋骨不坚,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不荣,疲惫乏力,食欲减退等。

     提示内脏虚弱,气血不足,阴阳失衡,抗病力弱而易病,如果在疾病状态,病情一般较重。

     3. 体胖:即形体肥胖,有常态与病态之分

     若体胖能食,肌肉坚实有力,动作灵活者,为形气俱盛,怕我们是用「壮硕」这两个字来形容。

     若体胖超常,肌肉松弛,神疲乏力,动作笨拙者,为形盛气衰。属阳气不足,或多痰多湿的表现,易成痰饮或发生中风、胸痹等病。

     4.体瘦:即体形瘦削,亦有常态与病态之分

     体虽略瘦,但筋骨肌肉坚实,精力充沛,饮食正常者,仍属健康。若体瘦食少,神疲倦怠者,是形气俱虚,多为脾胃虚弱,后天不充所致。

     形瘦而食多,是中焦有热;

     形瘦颧红,皮肤干燥,多属阴血不足,虚火内生;

     久病极度消瘦,骨瘦如柴者,是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神气欲脱之危候。

    

     望四肢:青筋,罗圈腿

     1.四肢萎缩

     指某一肢体或四肢肌肉消瘦、萎缩,松软无力。多因湿热浸淫,或气血亏虚,肢体失养所致。从疾病角度,经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后遗症。

     2.肢体肿胀

     指某一肢体或四肢肿胀。若肢体肿胀,兼红肿疼痛者,多为热壅血瘀所致;若足跗肿胀,或浮肿者,多见于水肿。

     3.膝部肿大

     膝部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多见于热痹,为风湿郁久化热所致。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

     若膝部肿大,而股胫消瘦,形如鹤膝,称为「鹤膝风」,多因寒湿久留,气血亏虚所致。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

     4.小腿青筋

     指小腿青筋暴露,形似蚯蚓。多因寒湿内侵,络脉血瘀;或长期站立,坚持中气下陷,无力升举,血运不畅所致。

     5.下肢畸形

    

     直立时两踝并拢而两膝分离,称为膝内翻,又称「O型腿」或「罗圈腿」;

     两膝并拢而两踝分离,称为膝外翻,又称「X型腿」。

     若踝关节呈固定型内收位,称足内翻;呈固定外展位,称足外翻。

     上述畸形皆属先天不足,肾中精气不充养骨,或后天失养,发育不良。

    

     望动态:身体的坐、卧、站、动

     我们还是选取部分有典型意义的内容来说。

     (一)望坐态

     如坐而喜俯(低着头弓着背,很想趴在桌子上)少气懒言,多属肺虚少气;

     坐而仰首(头微微上仰着,才觉得呼吸更舒服),伴咳喘痰多,多属痰饮停肺,肺气壅滞;

     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不耐久坐,多为气血俱虚;

     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心肺气虚,或饮停胸腹。

    

     (二)望卧态

     卧时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多属阳证、热证、实证。

     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多属实热证;

     踡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属虚寒证。

     (三)望立态

     如站立不稳,其态似醉,伴眩晕者,多属肝风内动

     不耐久站,站立时常欲依靠它物支撑,多属气血虚衰。

     (四)望动态

     1.肢体痿废

     指肢体肌肉萎缩,筋脉弛缓,痿废不用。多见于痿病,常因精津亏虚,或湿热浸淫,筋脉失养所致。

     若一侧上下肢痿废不用者,称为半身不遂,常见于中风病人,多因风痰阻闭经络所致。

     若双下肢痿废不用者,见于截瘫病人,多由腰脊外伤、瘀血阻络所致。

     2.四肢抽搐

     见于肝风内动,筋脉拘急所致。

     3.手足颤动

     指手或下肢颤抖或振摇不定,不能自主。多为血虚或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望舌:舌头的形状、动态

     舌形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等方面的特征。

     舌形1:老、嫩舌

     舌质老嫩是辨别疾病虚实的重要指标之一。

     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者为老舌,老舌多见于实证。实邪亢盛,充斥体内,而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上,所以舌质苍老。

     舌质新鲜娇嫩,纹理细腻者为嫩舌,嫩舌多见于虚证。气血不足,舌体脉络不充,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寒湿内生,故舌质娇嫩。

    

     舌形2:胖、瘦舌

     舌体比正常人宽大,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道理上有点像水多了,把舌头泡大了、泡宽了。

     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为肿胀舌。如果说刚才的判断是偏于宽度,那么现在的肿胀舌是偏于厚度;舌肿胀,色红绛,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瘦薄舌总由气血阴液不足,不能充盈舌体,舌失濡养所致。

    

     至于它到底是主气血虚还是阴虚,我们可以参考舌的颜色来判断。

     舌体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见于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舌形3:点刺舌

     点,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点刺。

     见红点,称红点舌。

     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舌。

     点刺舌主脏腑热盛,或血分热盛。

     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舌形4:裂纹舌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沟裂中并无舌苔覆盖。

     舌上裂纹可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可见于舌之各个部位。多主邪热炽盛、阴液亏虚、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舌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津。

     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见裂纹者,多属脾虚湿侵,所以不要见了裂纹舌就一概判断为津液受损。

     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较浅的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觉者,称先天性舌裂,应与病理性裂纹加以鉴别。

    

     舌形5:痕舌

     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主脾虚、水湿内盛证。舌边有齿痕,多因舌体胖大而受牙齿挤压所致,故多与胖大舌同见。

    

     另外就是舌态,指舌体的动态。

     舌体伸缩自如,运动灵活,为正常舌态。提示脏腑健旺,气血充盛,经脉通调。

     病理舌态常有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

     舌态1:强硬舌

     舌失柔和,板硬强直,屈伸不利,不能灵动,称为强硬舌。

     强硬舌多因外感热病,邪入心包,扰乱心神,致舌无主宰而强硬;或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风动;或中风夹痰,阻滞舌体脉络等,致舌体强硬。

     其中舌强硬而色红绛者,多因邪热炽盛所致;

     舌强,语言謇(jiǎn)涩,伴肢体麻木者,常见于中风病。

     舌态2:震颤舌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多为肝风内动之象。

     舌态3:歪斜舌

     舌体不正,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称歪斜舌。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肝风内动,或夹痰、夹瘀,阻滞经络,受阻侧舌肌弛缓,而健侧舌肌如常,故伸舌时向健侧偏斜。

    

     舌态4:痿软舌

     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称为痿软舌。主气血两虚,或阴虚。多因气血两虚,或阴液亏虚,舌肌筋脉失养所致。

     舌痿软而淡白无华者,多属于气血两虚;

     舌痿软而红绛干枯者,为肝肾阴亏,舌肌筋脉失养所致。

     舌态5:短缩舌

     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甚至舌不抵齿,称为短缩舌。病中见舌短缩,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者,多属寒凝筋脉,舌脉挛缩,或气血俱虚,舌失充养;

     舌短缩而红绛干燥者,多属热盛伤津,筋脉挛急;

     舌短缩而胖大苔厚腻,多属风痰阻络。

     此外,先天性舌系带过短,亦可显现出舌短缩。

     以上舌之态,其实存在一定规律,强硬舌、痿软舌、颤动舌、歪斜舌、短缩舌等,都属不自主之态,则其主病中定有动风或为动风先兆。

     至于动风外的其余所主,多可结合舌色而辨。痿软者,无力也,定主虚。若细辨,也当参以舌色。

     中医诊断学7天体验营

     用『望闻问切』看准身体

    

     营内带学安排

     发放学习要点等资料

    

    

     版权声明:

     1.本文节选自《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如欲转载及合作,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图源:摄图网。

     今日编辑:炳炳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7天体验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