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胃三穴」向下通便,用「脾三穴」向上排湿,脾胃运转有力了
2023/4/7 8:08: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让脾胃运化更有效力

     我们知道,朱丹溪在治病的时候总结出一个「病生于郁」的规律: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丹溪心法·六郁》

     这种调理思路用在外治法也很好。比如脾胃问题,胃口、消化、二便、体型胖瘦等。

     脾胃是属土的,当土被郁住的时候,它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病变?应该如何按摩、如何艾灸,解除脾胃的郁?

     饮食不当会累积「土郁」

     从自然界整体来说,「在天为湿,在地为土」。人体里有两个器官有明显的土性,一个就是我们的胃,叫燥土,一个是脾,叫湿土。

     好好的脾胃,为什么郁住呢?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饮食特别好,容易过量。特别是聚餐、酒席,不停地吃,远远超过日常的、适当的适量。

     过两天看看脾胃的状态,大便下不来,或者拉稀,又或者黏腻。

     伸舌头看看,舌质是暗红色的,长期吃膏粱厚味,郁热积滞在脾胃。

     舌苔是偏腻的。早上起来会觉得嘴里不清爽,腻腻的,要喝点有味道的东西,才可以解掉腻感。

     再过一段时间,体重慢慢往上增长,一增长就下不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他由于食量偏差而令脾胃处于一个郁的状态。

     还有一些人他吃完大餐后,第二天发现关节开始肿,红肿热痛,这是大家很熟悉的痛风

     痛风为什么跟脾胃有关系?因为这种关节上的东西是富营养化,中医叫痰湿,代谢不完,就压迫到膝盖、大脚趾等关节。

     顺便讲一下,痛风怎么艾灸?首先可以哪里痛灸哪里,其次要注意灸虚不灸实:

     红肿热痛的地方一般偏实证,拿一根艾条对着它灸,一般灸不进去;痛处往下面一点,一般来说就偏虚了,从这里扫过去,艾的能量就能透进去。

     ( 这个地方本来是一个正邪交争的状态,正气补充后,疼痛会先加剧后减缓。好多人不理解这个过程,所以他灸的过程中发现越来越痛,干脆就放弃了。)

     改善症状比较容易,但依然会时不时地痛风。这就需要在痛风没有发作的时候健运脾胃。

     健运脾胃方法1:

     导引,让土气升降

     介绍一个大家很熟悉的调理脾胃的方法,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好多人是站着练,其实坐着一样可以练。

    

     首先把两个手贴在胸前,一掌高一掌低。然后,想着上面的手往上拖着天,下边的手往下按着地。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两手臂一定要撑到底。

     手用力往上托,用的不是真正的力,而是气大于力,想着要把天往上托得更高。下按也是一样。撑满后放松,回到胸前。

     如果你撑的时候发现有一边松,有一边紧,说明脾胃开始郁住,那么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吃七分饱就够了。

     健运脾胃方法2:

     按摩,让浊物下排

     脾胃的浊物,需要下降和排出,推荐大家用做脏腑按摩。

     比如点中脘穴。

    

     中脘穴在肚脐和胸骨下角的中点。用手指尖轻轻搭在这里,1~2分钟,闭上眼睛专注地感受点穴带来的刺激。

     点完中脘,再点一下两个天枢穴

     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两横指处,你可以找到一个最硬的点,手指尖轻轻搭上去,点住它。手指跟着你的呼吸轻微地起伏。

     3个穴位点下来,你可能发现肚子咕噜咕噜响,或手指下感觉有热流,这是体内正气过来了。

     点个一两周,你可能发现大便变得通畅,拉完感觉痛快,这就是脾胃郁的状态开始得到缓解。

     健运脾胃方法3:

     艾灸胃三穴、脾三穴

     点穴的过程,可以配合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下气,增加胃的蠕动。灸的过程中容易放屁、排浊。

     年龄过了30岁、40岁,通常都需要艾灸足三里。有些顽固的脾胃病,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先灸足三里,看脾胃各方面是否改善。

     有人原来吃东西不知饥饱,吃到很撑还想吃,结果灸了一个星期足三里之后,发现吃多了有恶心的感觉,有腻的感觉,撑的感觉。

     为什么?因为艾灸唤醒自己的元神,让你能觉知到身体的实际状态。觉知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中脘偏泻,足三里偏补。中脘、天枢、足三里,可以称为「胃三穴」,共同帮助胃浊下降。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另外,降了胃浊,还需要辅助脾气的升清。

     脾气怎么升呢?首先可以艾灸肋骨下脾脏附近的章门穴,或背后膀胱经的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激发脾气。

     其次,中医认为脾和肺同属太阴,其气相通。我们艾灸肺附近的身柱穴(第3脊椎棘突下,或用胸前华盖穴代替),把脾气提升起来。

     后背是阳气升起的地方,因此身柱穴、脾俞穴提升脾气的效果很好。

     章门穴、脾俞穴、身柱穴,可以称为「脾三穴」。

    

    章门

    脾俞

    身柱

     这样升清降浊,就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让脾胃之气通畅而循环。

     从恢复气机的角度入手,去干预脾胃,让脾胃想升的时候可以升,想降的时候可以降,健康自然有了保障。

     有灸感的艾灸,有气感的按摩

     成都、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昆明6地开课

    

    

    

     在线指导春季调体质

    

    

     免费收看

     春季感冒、发烧、腹泻如何处理?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允许,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选择线下课时间、地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