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合一:同样脾胃不好,他怎么喝小米粥就喝好了而你没喝好?
2023/4/9 8:08: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找到适合自己体质的脾胃调养方式

     中医讲究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纲辨证,就算是同样的脾胃病,往深层分析,也会有不同的成因和表现。辨证不同,随之而来的日常调养也不同。

    

     施合一大夫借助上述辩证体系,来详细解析同样的脾胃问题,为何表现不同,处理方式不同,进而提升大家对中医辨证的认识和理解。

     在文章的末尾,施大夫也贴心地给出了不同体质的人,该如何通过摄取不同的食物,来改善自己脾胃不佳的问题。

    

     从阴阳看脾胃

     脾胃病的阴阳表现

     从脏腑功能看,阳代表爆发、提振的功能,阴代表收藏、将无形转化为有形、和缓有耐力等功能以及有形的物质精、血、津液等。

     以脾胃为例,脾胃的阳足不足表现为胃口好不好、食物能否消化;脾胃的阴足不足表现为能否长肉。

     人体整体阳气水平由先天之阳气——肾气及后天之阳气——(脾)胃气叠加而成。先天之阳气在婴儿时期最高而中年后逐渐衰微,后天之阳气从幼儿开始慢慢发育到青年时达到顶峰。

     因而,中年之后人体尤须依赖后天的胃气支撑气血运行,养护好脾胃,便是健康快乐生活的基础。

    

     从脏腑功能看,阳代表爆发、提振的功能,阴代表收藏、将无形转化为有形、和缓有耐力等功能以及有形的物质精、血、津液等。

     以脾胃为例,脾胃的阳足不足表现为胃口好不好、食物能否消化;脾胃的阴足不足表现为能否长肉。脾脏整体健康的表现则为气血充足,耐饥能饱,肌肉结实,吃什麽都好吃。

     食疗上,养阴讲究「酸甘化阴」,酸甜味的水果(如酸梅)均为养阴的食物。而清润生津的食物则有银耳、黑豆水(生黑豆泡开水)、麦茶、白参(养阴后可补气,由阴生阳)、芦笋汁、甘蔗汁、燕窝(生湿,痰湿病人不宜)。养血的食物举例有西梅、桑葚等,另有适宜补充胶质的海藻类食品——海燕窝。

     至于补阳,一般辛温的调味料或食物即为补阳的食物,例如姜、香菜、九层塔、胡椒、八角、肉桂、孜然、草果、十三香等。另有甘淡渗利的食物亦为补阳,如:莲子、玉米、玉米须、茯苓、冬瓜(利水同时清热)、薏仁(利水同时清热)、海藻(利水同时补血)、海苔(利水同时补血)。

     素食者补充蛋白营养摄取的花生、黑白芝麻、椰子肉等也是补阳食物,特别是素食的小朋友可适当补充椰子肉或椰子粉,而此处需要注意椰子油热易生痰而椰子水凉养津液。

     面对阳气的概念,我们需要注意将其与后面谈及的热证区分。整体阳气足的人适应能力强、脏腑协调能力好、有爆发力、耐力及恢复能力。而热证表现为怕热,心跳快且手足温等。如三高患者并非阳气足,而是热。

     例如,脾阴虚阳亢的判断要点,是看其是不是很能吃而且很容易饿,饿了容易头晕发抖心悸。对此的的饮食建议为少吃辣的、炸的、烧烤、肉类,少喝酒、少抽菸、少吃味精,多吃莲子、淮山、银耳、生黑豆泡开水、不甜的瓜类(丝瓜、冬瓜、小黄瓜)。

    

     从表里看脾胃

     脾胃病的表里表现

     在脾胃病中,表证则体现为胃痛腹痛伴有发烧或怕冷,一吹冷风就腹痛拉肚子。其他非表证的胃痛腹痛则可视为里证。

    

     表证的意思,是证状还存在于人体整体阳气水平较高的位置,大多来源于外界的侵袭。若人外感风寒同时又怕风又怕冷(坐着不动身体也从里面冷起来)且发热,可以完全确诊为表证。

     里证则为转入阳气水平较低层次的状态,多表现为怕热而烦、恶心明显、呕吐、胃痛、仅怕冷却不发热、手脚冰冷等。在脾胃病中,表证则体现为胃痛腹痛伴有发烧或怕冷,一吹冷风就腹痛拉肚子。其他非表证的胃痛腹痛则可视为里证。

     解表的食物一般定义为可以发汗、兴奋、扩张血管汗腺及效力可以走到身体末梢的食物,最基本的就是热水。素菜类有胡椒粉、葱花、香菜、紫苏叶、薄荷叶、生姜、豆豉等。

     这就是为何有时可以用葱白煮水治感冒的原因。走里的食物范围则非常广,一般可以理解为非解表的食物则为走里的食物。

     需注意的是,人体整体阳气水平不高时,则不适宜食用太多发散的食物,因为进行解表处理时人体付出的代价就是消耗气血津液。

    

     从虚实看脾胃

     脾胃病的虚实表现

     脾胃病中虚证表现为空腹不舒服,吃饱才舒服,按揉比较舒服;

     而实证则是饭后胃胀痛不能按揉。

    

     虚实在八纲中与其他六纲关系不大,但人的整体阳气水平提不上来,往往同虚实没有处理好有关。中医认为人的体质宁可虚,不要实。

     虚代表的是不足、缺乏、虚弱,而实表现为过多、长异物。脾胃病中虚证表现为空腹不舒服,吃饱才舒服,按揉比较舒服;而实证则是饭后胃胀痛不能按揉。

     现代人常见的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脂肪肝、血管硬化、舌苔厚腻有根、饭后容易腹胀嗳气就是属于实证的体质;若是肌肉松软无力,脉无力、血管松软,可能就是虚证的体质;

     如果以上都没有,可能是中性的体质。必须注意的是,有些虚证的体质,是真实假虚,也就是因为长期的实证,才导致有虚证的假象,必须由中医师判定为宜。

     由于虚证可细分为气虚、血虚与津液不足,补气补血的食物在下文「气」、「血」部份讲解,而养津液的食物已在上文「阴阳」中的养阴部份列示。

     实证进一步细分则为气滞、湿、痰、瘀(专指瘀血),去实实际等同于行气、去湿、去痰、化瘀,相应的食物在「气」、「湿」、「痰」、「血」部份讲解。

    

     从寒热看脾胃

     脾胃病的寒热表现

     脾胃虚寒的判断要点是饭前空腹胃不舒服,揉按比较舒服,吃点东西比较舒服,胃痛的时候觉得胃中发冷,想喝热的;脾胃湿热的判断要点则为身体感觉沉重,闷热,想喝凉的,口臭明显。

     判断身体的寒热应以整体为主,局部为辅,即人有可能整体寒而局部热,反之亦然。整体寒证表现在怕冷(即使发烧体表热,只要怕冷,都是寒证)、胃口小、小腹冷且腰冷、小便清长、大号不臭、喝水少。

     整体的热证则为怕热、胃口大、小腹温、腰温、小便黄赤短、大号臭、喝水多。若平时感觉胃中冷想喝热的,则为胃寒;感觉胃中热想喝冷的则为胃热。

    

     脾胃虚寒的判断要点是饭前空腹胃不舒服,揉按比较舒服,吃点东西比较舒服,胃痛的时候觉得胃中发冷,想喝热的。饮食建议则为泡姜枣桂圆茶(若伴随气虚加入红参)、姜片腌梅汁、苦茶油炒姜片。

     而脾胃湿热的判断要点则为身体感觉沉重,闷热,想喝凉的,口臭明显,饮食上建议少吃辣的、炸的、烧烤、肉类,少喝酒,少抽烟,多吃清热利湿的绿豆、薏苡仁汤、芹菜、冬瓜、苦瓜、绿茶、牛蒡、菊花、苦荞茶、金线莲茶、绿色蔬菜如枸杞叶等。

     有读者问到,他是寒性体质,也是实证体质,可以吃寒性的大白菜与白萝卜吗?其实大白菜可以吃,烹调时先用麻油爆老姜、然后加点八角,就不会寒凉;白萝卜的料理也类似,用热性的调味料来中和寒凉的蔬菜。其他寒性的蔬菜也依此类推。

    

     广义的气为前文已阐述过的整体阳气,而狭义的气主要指与呼吸、知觉运动、消化能力有关、推动血液津液运行、调节体内寒热及抵御外界寒热之气。气与血的关系可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就像阴阳的关系一般。气病的诊断主要分虚实。

     脾胃实证气滞的判断要点是容易胀气,嗳气,伴随胸闷。饮食建议在放松愉悦的情况下用餐,多吃白萝卜、红萝卜、柑橘类水果、柚子蜜茶、陈皮茶、山楂茶。蔬菜类配料还有草果、香菜、十三香、丁香等。

     脾胃气虚判断要点是吃完饭很累,饭气攻心,短气,说话无力,稍微运动容易喘。饮食建议用山药配玉米煲汤或打汁,食用四神汤: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或薏仁)。其他补气食物还有五谷、板栗、山药、红枣、人参、黄耆。

    

     血分病可归结为虚实寒热,寒热上文有涉及此处则不赘述。人体血虚常常表现为面色萎黄无光泽或面色苍白,蹲下站起时眼前发黑,可能有手足麻、经血少或延迟闭经。其成因可能是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思虑过度、久视伤血等。

     我们日常可以通过补充这些食物补血:葡萄干、西梅、海苔、海带、南瓜、芝麻、桑葚、花生衣。血病的实证为血瘀,这里指离经叛道或不流动的血或因为血液太容易凝固于某处产生的疾病,在脾胃的表现则为胃部定点刺痛,痛不能按或按了痛麻稍消减又起,夜间尤甚。这时可使用活血的食材有:黑木耳、莲藕、三七、丹参、红花等。

    

     湿

     湿表示重着、停滞、黏腻,属于水或津液的代谢异常,是无形的现象,判断关键在于「重」字。临床患者常见的描述为自己头重、腰重、腿重、全身重。

     成因可从外界湿气而来,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以及甜食黏腻食物而来,或少运动、汗出不畅、喝水太急伤脾胃或脾胃虚弱等。

     湿属于实证的一种,日常脾胃湿阻的感觉是沉重、喝水多则恶心、能吃干饭不能喝汤。而脾胃湿热的感受是沉重、闷热、想喝凉、口臭。

     去湿的食材主要有冬瓜(皮)、海菜类(去痰、利湿、补血)、玉米、玉米须、薏仁、赤小豆、红豆、茯苓、莲子、白扁豆、茶叶(也去痰),红茶加姜片(这样可不太寒)。

    

     谈及燥,我们需要注意与热区分。燥指津液不足、干燥,切勿等同于热证。其主要表现为口渴喜欢温饮,喝水多不能止渴。若表现为口渴喜欢冷饮则为热。表面观察可以看到舌面干、咽喉干、眼睛干、皮肤干裂。

     会自觉肺中干、大便干、有时小便短少而黄。咳嗽时有少量粘稠的痰或痰中带少量血丝。润燥的食物则为前文提及的生津养阴的食物。

    

     俗语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象有形粘稠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要注意中医中痰的定义里还有无形之痰一说。无形之痰实际代表血液比较粘稠,当紧张发怒时,血管会紧绷失去弹性,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发病。

     因此去痰时往往是同活血、行气并用。有痰之人往往表现为平时自觉痰多、胸闷、恶心、头眩、不自主抽动、麻木、舌苔厚。常见疾病高血脂、高胆固醇、脂肪肝、慢性咽炎、乳腺结节、淋巴结节、皮下脂肪瘤等均为有痰阻所致。

     脾胃痰湿的判断要点是:身体感觉沉重,喝水多就恶心,能吃干饭不能喝汤,胃中常积水有水声;喉咙常有痰。饮食上建议少吃海鲜、鱼、肉类、奶类、甜食,多吃高纤维谷类粗粮、深绿色蔬菜及瓜(瓜籽)类如丝瓜、南瓜籽、葵瓜子等,还有紫菜、海带、海苔、茶叶、玉米、红豆汤、红薯、杏仁、银杏。

     如果感觉到停食积滞,则建议稍微断食或只喝稀饭,喝陈皮茶、山楂茶、胡萝卜苹果汁。

    

     体质不同,吃法不同

     认准自己的体质

     基于以上辩证基础,我们应意识到并非每个人的体质,都要变成社会普遍流行的热性且苗条、或肌肉发达的状态。只要你体力好、爬山不容易累、有耐力,不管体质是稍微寒或稍微热,是稍微胖还是稍微瘦,只要不是太极端,那就是适合你的体质。

     不要强求说体质一定要是热性、或者一定要很瘦。用汽车来举例,就好像如果你天生是小轿车,不需要靠饮食、吃药,来变成一台卡车,硬把一台小轿车改装成卡车,可能会造成引擎负荷不来而提早报废,不如保持还是小轿车,但保养得宜,可以走的更远、开的更久,可以完成更长远的旅程。

    

     中性体质的人,就吃热性与寒性食物各半来搭配,一半补的食物、与一半泻的食物来搭配;寒证、虚证体质的人,就吃热性食物站七成、寒性食物占三成;补的食物占七成、泻的食物占三成。一般不可以全部都是热性与补的食物,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可以这么做;这时候应该是由中医师处理。

     孕妇药膳的话,产后吃补一点无妨,苦茶油或白麻油,加上红枣、腰果、南瓜子、红萝卜、山药等等来煎或煮,就可以兼顾补血、行气。寒证、实证体质的人,就吃热性食物站七成、寒性食物占三成;补的食物占三成、泻的食物占七成。其他读者请依此类推,不赘述。

     一般来说,若担心营养不均衡或常受到质疑素食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素食的人可以配合少量坚果与干果类,同时吃些低盐的海菜、海苔,或用海带芽煮汤,常吃糙米饭、五谷饭,有时煮八宝粥来吃,就可以保持营养均衡、多样性。

     含维生素B12的素食食材有苜蓿芽、紫菜、海带、泡菜、豆芽、酵母、糙米、香菇、大豆、黄豆、果仁等。建议素食者、蔬食者,可以适量补充以下三类食物:

     1. 紫菜、海菜、海带、海带芽:尽量买没有调味的,回来自己泡水以后用来炒生姜、九层塔、麻油,或是用来煮味增汤。

     2. 坚果类:腰果、杏仁、核桃、黑芝麻或白芝麻,买无调味的;舌苔厚腻、痰多的人就不需要补充这些高蛋白食品;腰果属于平性不寒不热;杏仁适合轻微咳嗽的人,但不适合心跳太快的人,例如甲状腺亢进的患者、或孕妇心跳快烦躁时也不宜;核桃稍微温性,适合体质寒的人;至于黑芝麻或白芝麻也很好,虽然稍微燥热,黑芝麻热性比白芝麻多些,但可以搭配一点酸味的醋或水果来平衡。

     3. 干果类:没有任何添加的加州梅、黑枣、蔓越梅等等深红色或黑色的干果。

     若读者处于服汤药期间,只要吃均衡、天然的食物,寒热均衡、补泻均衡的饮食即可。

     因为自己若吃太多某一类的食物,例如整天喝姜汤、整天喝自己的人参黄耆枸杞养生汤、或是自己打很多苦瓜汁来喝之类的,反而会影响到中医师的处方判断,因为你可能连续喝了两天的姜汤,导致口干舌燥、睡不着、甚至胃部灼热痛,而且又忘了告诉中医师,反而让中医师摸不着头绪,不知道你吃这个处方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若据此改方,反而误了大事。

     那么身体虚弱的人,又该如何吃养脾胃的药膳?建议吃全素,同时多吃可以养脾胃的食物,列举如下。

     用四神的中药材来煮素料,即薏仁10g、芡实10g、淮山20g、茯苓10g、莲子10g,冬天加入生姜两片,这是一人份。可以加点油豆腐或素火腿,香椿或香菜,少量海盐;

     多吃五谷饭、十谷粥之类综合谷类,但是必须煮很软;

     煮玉米浓汤、不要加奶类;脾胃很弱的病患,可以用果汁机把玉米打成浆,然后用滤网把粗的渣过滤掉;

     多用味噌、红曲、豆腐乳(请找有机、无防腐剂、人工调味料的产品),这些天然发酵、含有健康酵母的食物来调味;

     高丽菜(包菜)煮软一点,可以健脾胃,帮助消化,若脾胃很虚弱,可以只喝高丽菜汤煮稀饭;

     香菜、香椿、或一些香草类的天然调味料,可以开胃;

     苦茶油拌面线、加点天然海盐或是纯黑豆酱油、或空腹喝一汤匙苦茶油,可以保护胃壁,帮助消化;

     可以用姜糖粉加黑醋,作为沾酱;上述的味噌、红曲、豆腐乳也可以作为沾酱。

     咖啡、茶、炸的食物、辣椒、奶油、起司(芝士)、蛋糕等,要尽量避免。

     纤维太粗的水果,例如凤梨,要避免;酸苦涩味太重的水果,例如柠檬、李子,也要避免。木瓜可以帮助消化,可以常吃无妨。

     煮八宝粥,八宝粥营养丰富,是温和补品;但是脾胃非常虚弱的病患,在煮好后需要用果汁机打成浆,然后用滤网过滤,因为里面的绿豆、红豆的外壳,对脾胃非常虚弱的人,可能无法消化。

     要补血最好的食补是黑芝麻配紫菜(或低盐的海苔),干果可以吃加州梅(西梅、黑枣)。

    

     贫血怎么吃?

     素食者如果有贫血现象,例如舌体颜色太淡红、嘴唇太淡红,蹲下一分钟、再站起来会眼前发黑,低血压等等,女性经期时血量少,经血只有一两天,这些都是贫血现象,可以考虑以下食材。

    

     1.不分体质都可以食用的食材:

     红豆汤、海苔(找低盐、无人工调味的)、加州梅、桑椹配黑芝麻(桑椹是药用的干货,可以与黑芝麻一比一服用)、葡萄汁;

     2.寒证,容易怕冷、夏天不怕热的体质:

     姜汤煮红枣(红枣十枚、老姜三到五片)、姜汤煮红豆汤;

     3.虚热证,冬天怕冷、夏天也怕热的体质:

     姜汤配桑椹汁、姜汤配加州梅汁、姜汤配葡萄汁;

     4.热证,冬天不怕冷、夏天怕热的体质:

     桑椹原汁、加州梅汁、葡萄汁;

     但是要注意的是,还有肝实证的贫血,就是有脂肪肝、血脂肪高、胆固醇高而引起的贫血,这种体质吃铁剂、吃补品反而会让肝脏的实证更严重,也就是肝脏的代谢功能不良,此时不能乱补,必须由中医师来治疗。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微信:「zanclub_bjb」 。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图源: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七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