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与针灸一样,手下会感到温凉寒热麻
2023/4/19 8:08: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万物相通的中医!

    

     万物相通的中医

     在中医里,针灸与点穴一致,手下会感到温、凉、寒、热、麻。穴位里感到温凉寒热或脉搏跳动就说明找对了。针扎上要不断感受针下感觉,叫「捻针」「行针」,不是扎会儿就完。

    

     每人身体状态不同,有时体内邪气要几分钟才来,来后可能一两分钟干净,就该停针了,时间是过犹不及的。力道因地稍异,要靠经验。手脚上力道较轻就有感觉,且多半是疼;腿背上需要力道大些;有些重要的地方像胸前、手腕内部,也要轻些。

     很多人传统地认为中医调理慢性病,西医处理外伤快,也对。但作为一门我国传承千年的学科,中医定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百年前的中国没有西医。

     中医也有外科手术,传说华佗的《青囊书》(已经失传)是《黄帝外经》,而通过《黄帝内经》的字句也可窥见些外科疗法。另外中医演义出的小说影视,如《神医喜来乐》中就能见到很多外科治法,也善于治急症。中医是个系统,只要内脏有问题定会有外表的部位对应,所以它们受伤也能施治。

     作为传统文化元素,中医中渗透的哲学思想与诸多领域相通。《黄帝内经》写法与《道德经》相似,都是很多不同人写的内容,文辞结构各异。有人就会谈些治国之道、天地自然之道。

     一些俗语类似「不治已病治未病」(将病扼杀于萌芽)就和「斗而铸锥」(打仗铸兵为时已晚)相通。「用药如用兵」「过犹不及」等思想在书中也有体现。

     如果上升到哲学层次,其实万物相通。《黄帝内经》也是系统的哲学思考。我希望大家在学通后能用此理论类比其他科学。读通一本经典时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佛家的「禅」、道家的「悟」。开悟瞬间,「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受是精神层面的极大快感。

    

     西医过人的特点

     西医开初来于「炼金术」。西方科学基础大都来于化学实验,特点就是可触可感,所有现象都能在眼前验证。我不知中医的开始,因为有文字或者在语言传承前可能就有了传统医学,因此它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在实验的角度并不像西医那么科学。

     中西医这本质的区别造成了现代对其观感上的差异,觉得中医似乎没有很强的科学依据。「五行」的基础观念本就不很让人信服,推导出相生相克的关系就更没法用科学方法证明了。但经验积累也是实证科学,如数学中的归纳演绎。

     西医推进深入就是把系统不断分解,研究微观。中医却一直保持在系统中思考问题,承认系统间在生存状态下的联系,从未尝试像解剖学那样打破整体,从而保存着原汁原味的状态。

     西医发展是因为近些年的科技实力让西方的理论信仰统治了全球。可想而知如果是换成中国时,全球也会崇尚中国的东西。不论玩物还是理论,西方也会深入去了解。

    

     中医施治好的实例也很多。我老师的很多病人都是没办法才找到他。比如心脏搭桥手术经过调理就不用进行,有些心脏病也能治好。像我遇到过的西医检查不出问题的术后伤口不愈,可能会导致死亡,但只要找一个穴位让它起到「收」的作用,伤口就愈合了。

     这些例子也说明中西医各有其适用条件。在较大概率的情况下, 西医由于其较好地手术,对外伤和一些不可逆的物理变化更直接,而中医调理系统问题会更好。

     历史上,西医能治小儿麻痹、天花等,但对糖尿病、高血压、红斑狼疮到癌症,西医仅在预防或用药硬撑,很多人就是在这种维持下走上了不归路,到之后只能面对死亡。

     但中医却能以系统的角度进行调理而恢复到良好的状态。

     科学的方法证明了经络穴位的存在就给我们解决了很多思维上的疑虑。

     中医能否更好地被人接受也在于自身的方法功效。如果施治成功率高于从前、西医,或者西医不能解决的很多问题中医都能解决,并找到普遍适用的规律,那么中医自然会振兴。

     「青蒿素」的提取就是例子,即使没有科学证明,也可根据科学演绎回溯其规律。另外,一定的团队、经费和很好的宣传方式也能够在这个时代给中医一个强劲的振兴。

     中医能否真正融入时代还在波动中。

     《孙子兵法》《道德经》等都译了很多版本,早已经是全球的畅销书了。中医的理论若慢慢被全球接受,我们也会更加自信。类似之前的「孔子学院」,全球认可后,很少读《孔子》的我们又回去翻看。

     曾经不小心丢掉的东西也该捡回了。我希望中医能有更多好的技术支撑其发展,让其本身变得更科学可信,也希望更多人能更客观地认识它。中西医的融合会让如今的医学更加系统,相信中医能通过时代的检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养生建议

     对大家的养生建议就是「顺应自然」。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自然状态,人也一样。我们该认识到从前的生活规律或自然界的生命状态并照它去做。

     电灯让我们在晚上依然兴奋,而自然界的动物大都晚上休息。我们祖先几百年的进化是以动物的状态进行的,如不让身体器官在晚上休息就会产生问题。

     这片土地上的人几千年一直忍饥挨饿,肠胃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这是从祖先基因进化来并一直维持的。而这短短二三十年里,人们要一直吃饱吃撑的话也会不好。对于运动,很多长寿村老人的经验是,锻炼身体和健康不划等号,连约等都不算。

     首先,运动界强悍的人没有很多长寿的。而在中医理论里,汗为心之液,人不该出大汗,并且晚上或冬天就该休息。但现在人们即使在冬天也去长跑、去健身房,把身体练出很多肌肉。

     可我们仅单纯地相信了一个故事,却没想它背后是否真的对人好。就像如今广告成天说要喝奶,但有人想过为何要喝奶吗?补钙?你缺钙吗?现在好多老人不光骨质疏松还有骨质增生(长骨刺)呢。

    

     因此我们在相信事物前一半时也应去考虑后一半的结果。这里有个例外就是这件事是你的爱好并给你带来极大快感。这种事在人生中不会很多,因人而异。比如打球,体育界也有人长寿,而且有些经历过身体极大损害的老兵中也有长寿的。这同样说明锻炼不和健康等同。

     我想对大家说的是,学中医即使将来不以此从业谋生,我们了解掌握了中医基本规律也能让自己不做错事,保持健康。如今社会在很好的发展阶段,很多人都希望健康长寿。

     而且中医里渗透的很多古老的传统哲学思想能够促进其它领域的学习。科学上很多重大突破都是跨领域的启发。如今课程也是西方的体系,每门学科间「老死不相往来」。

     但相互的交流反而能打破很多局限,因为其他领域的思维方式可能刺激开发大脑中某个未开发的区域。因此学习中医能在身体和思想两方面帮助我们,那何乐而不为呢?

     曾经跟着郭老师的《大经络点穴》系列课程的学员,身体的问题都有改善!

    

    

    

    

     现在《大经络点穴--肩颈调理营》即将开课啦!如果你也有肩颈的问题,想解决肩颈的问题,恢复肩颈的健康。

     ↓打卡三天 ,即可返还学费哦↓

    

     你将得到:

     认识大经络,了解中医核心架构

     学会点穴方法,从力度到时长,一一掌握

     两种调理肩颈的方法,恢复肩颈活力

     改善头部气血,养神养脑

    

     ↓打卡三天 ,即可返还学费哦↓

    

    

     版权声明: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3.部分图片来源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小嚯

    

     点击阅读原文,找回健康体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