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丨学医,为什么要学周易?
2023/4/22 8:08: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

    

     易与医的关系,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说得明白:「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这里,张氏从易与医的研究对象虽不同,但阴阳一理入手而论。实则是将《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功用结合医学内容演绎了一遍。《周易·系辞下》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点明了《周易》主要是以阴阳来阐「道」。

     易与医,就研究对象而言,易关注的是「天地之道」;医重视的是「人生之理」。两者实是天人关系。而「天地之道」在于「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则在「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其理均在阴阳二气之用,只是作用一宏一专。

     在作用方式上,两者几乎如出一辙,易「具阴阳动静之妙」,医「合阴阳消长之机」。所以医、易「理无二致」,同就同在阴阳变化。

     可见,天人相应,医易相通、同源,是因为它们均建立在以阴阳变化为规律的自然整体观基础上,哲学之道与医学科学之理在这里相贯通。

    

     但易与医毕竟有所不同,其差异主要呈现在阴阳变化的广度、深度及层面上,故「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

     有同行曾颇为自得地对我说:「我不懂《周易》,但多年来不是一样行医?」我无言。不少中医从业人员似乎都有类似的感觉,就是医书的知识加临床经验的积累就是医学的全部,这或许是西医学的全部,但绝不是中医学的全部。

     的确,医学知识的熟练掌握与临床经验的积累是为医者的基本功,有了这些积淀,就算不明《周易》,也可以是个不错的中医师,但或许就仅此而已,若想再进阶,难矣!因为真正的境界都是表现在思维层次上的。

    

     若能进一步明了《易》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技巧,您可能会因视野的开阔而感识到更高的医学境界。

     须知真正的中医临证不是格式化的机械操作,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智慧与知识运作,思考是有层次高低的。

     若光凭经验行医,满足于一己之得,思路狭窄,是低层次,他可能几十年行医日复一日实际就在重复一日;经验加学识行医则高于纯凭经验,这是另一层次;但如果经验与学识再加智慧,则是为医的更高层次。

     就如登山,不同的高度可览不同的景观,为医也如此,未达那一层次就无法体悟相应的境界。

     谁都希望自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可叹的是,不少人稍有所成,由于云遮雾罩,只是站在小土坡上,就以为自己站到了绝顶。

     因此,张景岳才有这样的感叹:「学医不学易,必谓医学无难,为斯而已也,抑孰知目视者有所不见,耳听者有所不闻,终不免一曲之陋。」明·孙一奎亦说:「彼知医而不知《易》者,拘方之学,一隅之见也;以小道视医,以卜筮视《易》者,亦蠡测之识,窥豹之观也,恶足以语此。」

     如何使自己的境界提高,孙一奎的结论是:「故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术业有专攻,而理无二致也。……故曰: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注意,文中「太医」两个字不要望文生义,误解为古代太医院的太医,此处太通大,太医即大医,能称大医者一定是有大境界者。

    

     「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是因为易学要解决的正是智慧问题。

     为何这样说?皆因易学所揭示的「天地之道」是宇宙间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可涵盖一切领域,医学所研究的仅是人身生理、病理这一特殊领域。普遍规律可包含特殊规律,大道自然可以包含医理。

     正是「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运一寻之木,转万斛之舟;拨一寸之机,发千钧之弩。」(《类经图翼·医易义》)。

     如果您懂得易学的阴阳变化后,您会发现教材中的阴阳内容实在太浅,浅到几乎只能说是阴阳之理而不是阴阳之道。甚至在一些对临床已麻目的医者那里,连阴阳之理也没有了,仅剩下诸如阴虚养阴、阳虚补阳、阴盛散寒、阳盛清热这些可供操作的名称的简单对应而已。

     医学之阴阳,不是仅供操作的名词,也不仅是「理」之阴阳,而应是「道」之阴阳。如此,才能学与术进乎道!

     中医并非「医学」、「医术」或「医技」所能涵盖,这些仅是海岛露出水面的部分;中医更大的气象在其「医道」,这才是深海下的海床。

     自然、人体、药物都可以统一在「太极」的本源上理相通、用相关、功相成。

    

     懂《周易》,让学医事半功倍,潘毅老师《周易与中医》课程,深圳5月24日开课。

     正| 安|好|课

    

    

     深圳 周易与中医(第16期)

     5月24-28日,6月14-18日(共10天)

     扫码咨询

     18124010359 (喜悦老师)

    

     (暗号:周易)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周易基本知识

     第一节 《周易》概要

     一、《周易》导源

     二、《周易》的结构及内容

     1.易经

     卦形、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知识

     2.易传

     《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第二节 卦爻常识一、卦象知识(含医学发挥)

     1.构成

     两仪-四象-八卦

     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十二消息卦图

     2.卦位

     上下之位、前后之位、内外之位、刚柔之位、象形卦位、错卦、.综卦、交卦、互卦、变卦

     附:筮法介绍

     二、爻象知识(含医学发挥)

     阴阳爻、爻数、爻位(天地人位、阴阳位、同位、贵贱之位、得位与否、得中与否、承与乘、比、应、爻位吉凶)

     附:卦序、卦阵第三节 《周易》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中医学的启示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三、「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四、「生生之谓易」

     五、「立象以尽意」

     六. 「以时为正」

     七、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第四节 常用易图简介一、太极图

     太极图内涵及其医学应用

     二、 河图

     河图数理及其对医学的启发

     三、洛书

     洛书数理及其对医学的启发

     第二部分易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易》解阴阳五行

     一、阴阳学说

     先天八卦、十二消息卦、阴阳失调示意图

     二、五行学说

     1.后天八卦、河图、洛书

     2.脏气法时

     3. 纳音五行及其对中医学的启发

     4.五行互藏在中医学的应用

     第二节 《易》解藏象

     一、藏象概要:四象配脏腑、八卦配脏腑、图数配五脏

     二、援易解藏象

     1. 坎水太阴肾系象

     2. 离火太阳心系象

     3. 震木少阳肝系象

     4. 兑金少阴肺系象

     5. 坤土至阴脾系象

     附:三焦象

     附:原著选读

     第三节 《易》解气机升降

     一、气机升降圆运动

     1.心肾相交启升降

     2.脾升胃降气枢转:

     3.肝肺升降外翼旋

     二、升降法时

     1.诊断

     2.施治

     第四节 病因应象

     一、六淫象

     二、瘀血象

     三、痰象

     第五节 易学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一、卦象、气象与病象

     二、五行顺逆推演

     三、脏腑病、经病与发病时辰之应

     四、月相测病

     五、卦象、卦位与诊象

     第六节 易学在养生与施治中的应用

     一、因时养生、诊治

     二、因地养生、诊治

     第七节 中药应象

     一、四气象

     二、味象

     三、升降象

     四、色象

     五、部位象

     六、形状象

     七、质地象

     八、习性象

     九、时象

     十、地象

     十一、卦象

     附:煎药、服药之论

     第八节 方剂应象

     一、阵法之象

     二、药象体方意

     三、方名应象

     第九节 易学在在针灸中的应用

     第十节 易学对六经学说的影响

     一、对六经概念的影响

     二、《易》解六经开阖枢理论

     三、六经病机分析

     第十一节 《周易》卦、爻象损益观念对中医的启示

     第十二节 易理对各家学说的影响

     第十三节 医易相关处

     第十四节 医易相通的思维观

     附:《孙子兵法》对医学的启示

     兵家与医家都讲究谋略、机变、形势、攻守、进退、虚实?以求克敌制胜。

     前人谓:「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本讲着重阐析兵家思想在中医理、法、方、药、针中的借鉴运用,以期学习者能一领 「临证如临阵」、「防病如防敌」、「用药如用兵」之。

     深圳 周易与中医(第16期)

     5月24-28日,6月14-18日(共10天)

     扫码咨询

     18124010359 (喜悦老师)

    

     (暗号:周易)

     另有《中医一年通》和《体质课》开课

     详情同样联系喜悦老师咨询

    

    

    版权声明:1.本文转载于「中医老师潘毅」,未经允许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3.图源:正安文化、摄图网、网络,侵删。

     今日编辑:长生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课程详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