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胸闷口苦、两目干涩、睡眠差?灸2穴,疏肝又滋阴,助长阳气
2023/4/23 8:08: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顺应天时来调养,掌握养肝、护肝、防病好时机。

    

     肝不好,累及全身

     肝,对脏腑、气血津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保证肝脏本身功能和其他脏腑功能协调有序「办公」的重要条件,是维持机体健康状态极为重要的一环。

     1. 主疏泄

     比如说体内的气机、情志的疏泄,当一个人的肝脏功能正常的时候,整个人表现得气志昂扬,精神也比较好,情志也会比较欢乐。但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受到了压抑,那么人的情绪也不会太好,消化吸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 主藏血

     这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有些人年纪大了以后,眼睛会干涩、昏花,肝开窍于目,因此这里面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肝主藏血功能的下降,可以使用一些滋补肝血的食物或者药物来改善双目不适。

     如果说筋膜失养,那么四肢的关节就会出现拘急、麻木。

     同时肝血失养,尤为影响女性的胞宫,会导致月经量就会减少,甚至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比如说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

     3. 参与生血

     古人认为,肝脏还有一部分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

     “

     《素问 · 六节脏象论》记载:「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张氏医通 · 诸血门》记载:「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不少人都有「春困」的表现,常见困倦无力、昏昏欲睡,早晨闹钟响了多遍也不愿醒来,这正是肝失所养的表现。《黄帝内经》载:肝为罢极之本。「罢」,音同「疲」,说明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

    

     如何养肝才能事半功倍

     肝喜条达,为风木之脏。就像大自然中的一棵树、一颗草、一朵花,它们会喜欢迎风招展,即使被压在石头下面,也会奋力挣脱出来。所以肝主升发之气,喜升恶降,喜散而恶收敛,这是肝脏的特性。

     那么生活中常见的肝脏问题有哪些?中医又是如何辨证的呢?

     1. 肝胆湿热

     通常是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从而影响肝胆功能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

     常见表现

     口中有明显的苦味,并伴有口干舌燥;

     黄疸;

     胸胁胀痛;

     患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有的时候就属于肝胆湿热证。

     养生茶饮推荐:

     鲜玉米须30克(或干品10克)、绿茶10克。将玉米须放入盛有绿茶的杯中,冲入沸水250毫升,稍闷一下,代茶饮。

     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味甘性平,可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等。

     2. 肝火上炎

     多是因为七情导致的情绪异常影响肝的疏泄,恐、思、忧、怒都会导致肝气疏泄失常引起肝火上炎。

     辛辣油腻的饮食以及温补太过,都会在体内化火导致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是因为体内郁积以及化火产生的热象属于实火。

     常见表现

     容易失眠,起床时容易急躁;

     眼睛怕光刺痛,眼睛红肿;

     胸胁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头胀;

     有的人会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脉弦数。

     养生茶饮推荐:「夏桑菊茶」

     菊花、夏枯草、桑叶各两克,浸泡以后再煮5分钟当茶饮。每天2-3杯,可以疏肝降火清头目。

     3. 肝气郁结

     肝具有疏泄功能,喜舒畅恶抑郁,如果因为情绪上造成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气机不通畅,就会出现肝气郁结。

     常见表现

     情志抑郁,常常叹气、嗳气;

     两胁和肝经循行部位有胀闷窜痛的、气滞的感觉;

     梅核气,喉咙里像有核,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甚至患有瘿瘤或者女性乳房相关疾病;

     月经不调;

     舌苔白、脉弦等。

     养生茶饮推荐:

     佛手、玳玳花、小茴香、薄荷、桑葚、甘草各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杯。用70°温开水冲泡即可。

     4.肝阴不足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病因病机常见有三: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的肝之阴液亏虚而内热上扰证候。

     常见表现

     夜间睡眠不安;

     头晕耳鸣;

     两目干涩、口干咽燥;

     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

     五心烦热。

     养生茶饮推荐:

     夏枯草5克,枸杞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2-3杯。阴虚甚者,可以加石斛(切碎)3克、麦冬5克。

     需要强调的是,大家要辨证来选用不同的调理方案哦,如果不确定,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艾灸调理

     中医五行认为,肝木过盛易克伤脾土。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就会导致气血不足。所以春天养肝护肝的同时,也要注意补益气血,避免出现头晕、心慌、心悸等情况。

     艾灸调理时,推荐血海关元两个穴位搭配使用,可以起到温经通络、引血归经、培补元气的作用。

     血海,穴如其名,是血液汇集的海洋。如果血液运行不畅了,或者是血液不足了,或者是其他和血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关元穴,为肝脾肾三阴经的交汇处,同时还是下焦关藏元气的地方。

    

     *定位:肚脐下3寸,即四横指处。

     艾灸方法:可以选择用艾条,进行悬灸,每个穴位 5~8 分钟,如果感觉非常舒服,还可以酌情延长艾灸的时间。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艾灸建议。不少同学学习了艾灸,但遇到疾病的时候,仍觉得无从下手,不懂辨证、找不对穴位、不懂快速得气的艾灸手法、不知道是否「灸进去」了……

     针对上述情况,徐泊涛大夫与答摩联合开设《身心同调之 内证艾灸实战精讲》课程。与以往的艾灸课程不同,徐大夫化繁为简,解析了近30种常见病的辨证艾灸方法,包括配穴思路、手法精要、操作宜忌等内容。方便大家遇到小病小痛的时候,可随查随用。

     此外,还会传授《黄帝内经》中望诊、任督二脉诊断法、背部膀胱经诊断法等,助你轻松判断身体病灶点。

     守护全家健康

     ↓ 近30种艾灸方案,随查随用 ↓

    

     适宜人群:

     ?小白初学者:对中医、艾灸等一知半解,没有系统知识体系,想要深入学习。

     ?艾灸效果差者:缺乏内证思路,故艾灸不见成效。

     ?忙于工作者:被小病小痛困扰,不想花时间去医院,又不敢乱吃药。

     ?家庭守护者: 渴望解决自己及家人的疾病,想要学习诊断方法,以及运用艾灸手法调理身体。

     ?中医爱好者: 对中国传统医药、灸法、静坐、导引、《黄帝内经》感兴趣。

     ?中医从业人员: 想要巩固基础、提升技能、拓宽思路。

     学习过「内证艾灸」的学员是这样说的:

    

    

    

    

     守护全家健康

     ↓ 近30种艾灸方案,随查随用 ↓

    

    

     长按扫码关注「身心同调自在营」▼收获更多徐大夫养生分享▼

    

     版权声明

     1.本文来身心同调自在营公众号,未经允许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3.图源:身心调理营公众号提供、摄图网。

     今日编辑:小嚯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课程详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