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从此开启
2023/4/23 8:08:00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俗话说「西医认门,中医认人」,在我看来,选择中医治病得要找到对人,想要学习中医的话更需要找对人。

    

     如何系统的学习

     有位前辈说过,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生活智慧的一部分,随便找个中国人,无论正确与否,都能说出一两嘴来,其认知门槛貌似较低,各类电视节目、养生书籍、微信文章、线下讲座等,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覆盖层级都非常广泛。

     但真正要问起那些天天刷这类资讯的养生爱好者,到底是什么阴虚、什么是阳虚?为啥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参茸贵细是不是人人都适用?特别是两种不同观点均振振有辞问你怎么看时,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语焉不详,甚至落荒而逃。

     因此我认为想要真正的学好中医,一定需要系统的学习。那怎样才叫「系统的」学习?我的评价标准有四点:

     1、学科框架要完整;

     2、逻辑要自洽;

     3、内容要严谨;

     4、要有教学相长的行业背景。

     另外还有两点非必要的选择要求:

     1、老师的授课要通俗易懂,最好能亦庄亦谐;

     2、老师的精气神要好,如此方能令人信服,最好能颜值在线。

    

     经过多方寻找及筛选,潘毅老师成了我的跟师目标,没有之一。在报名加入中医一年通之前,我已听完老师的音频课程《中医文化必修课》,并拜读了老师的著作《寻找中医失落的元神》,所以,我的选择是很慎重的,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自己都充满了信任及信心。

    

     学习心得

     半年过去了,跟随潘老师完成了中医基础理论模块的学习,这应该属于中医学科「理、法、方、药」中「理」的部分,也可以视为中医学科的认知框架。

    

     有了这个框架,虽然我还不能运用自如地实践,但已经具备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及判断各类形形色色的养生宝典、健康指导的能力。好处是,往小里说不会再人云亦云了,往大里说降低了交智商税的概率,甚至避免了因轻信偏信产生的健康隐患。

     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1、 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独立的、自洽的认知框架。

     在参与一年通学习之前,我已经积攒了一大堆零散的中医知识,但在上课前,得要先清零,先用潘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来搭框架。由于每一次课程间有间隔,因此在这个期间,尽量搜集潘老师的教学资料、公众号文章来学习。课前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堂;课中认真听讲,确保完全吸收;课后适时复习,整理好学习笔记。

    

     2、 正确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要理解并运用到学习及思考、实践中去

     潘老师尤为可贵之处在于,他会在一开始就给我们灌输理解中医应有的思维—意象思维、整体思维、变易思维、中和思维、顺势思维。

     说实话,如果没有这套「先导机制」,直接讲内容的话,受现代教育局限的我们,是非常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我想,这也是潘老师为什么要在喜马拉雅开讲,为什么要著书立言的理由所在,此「虚」非「真虚」,实乃实中之实也。

    

     3、 夯实基础,尽量避免过于嘈杂地「旁征博引」

     学习过程中,会提及很多关联书籍,但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在基础薄弱的阶段,东看一点、西看一点,会分散注意力,且会扰乱逐渐形成的认知体系。但可以选择几本关联度高的,以潘老师传授的知识为「工具」,去理解作者的观点,训练自己的理论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期间,我完整看完了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以及秦伯未先生的《中医入门》、唐云老师的《走近中医》,特别是后两本,都是用来建立中医认知框架的,可以起到强化所学的作用。

     4、 看到中医相关的微信文章时,要用学到的中医基础理论去分析,甚至可以想像如果由自已来写这个主题的文章时要如何构思、如何下笔。

    

     我为什么学习中医

     我常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投入如此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习一门未来很有可能无法据此谋生的能力?

     这时,我会拿出那本对我具有深刻影响的《百岁人生》,如果我们这一代的生命有望进一步延长,甚至突破百岁,那么,这个「可能」会给我带来哪些现实的问题?我又需要为这些「现实」做哪些准备?

     因此,选择学习中医,从而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具备常用的纠偏能力,并带动我的家人身体力行,用健康为未来的发展奠基,是我的力所能及。那么,开始吧!

     潘老师公开过他的学医经历,论及中医的门派之别时,他引用了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的思想:只有把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都发挥出来的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

     潘老师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分明地感受到了他审慎的态度及开放的心态。这样的境界,这样的气象,亦是学习的收获之一。在此,尝试揣测一下,古代名医大家,潘老师最爱亦最似的是傅青主,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

    

     | 安|好|课

    

     课程详情咨询/报名

     请扫码添加班主任▼

     15901707495(无畏老师)

    

     暗号:一年通

     老师介绍

    

     潘毅

     ◆ 《中医一年通》主讲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 潘教授习医从医4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经验。多年沉潜医易相通之道,致力于从理论到临床的原味中医研究与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有《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一书已十六次印刷。在喜马拉雅FM上的《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大受欢迎,一直在畅销中。

     ◆ 潘教授讲课旁征博引,深受学生喜爱,曾荣登2009年全国医学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2010年各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是中医一年通学员眼中的“男神”。

    

     路新宇

     ◆ 正安文化特约老师,在正安开设《经络课》系列课程。

     ◆ 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执业中医师,经络养生专家。

     著有健康书籍:《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季节养生经络有道》、《上班族身体保养指南》、《徒手祛百病》。

     ◆ 江苏卫视、贵州卫视等电视台养生节目主讲嘉宾,《环球时报》、《香港商报》、《老年报》等平面媒体养生栏目撰稿人。

     ◆ 致力于中医科普工作,努力去除中医神秘化与神奇化色彩,在国内首次提出“经络审微恙”、“经络处方”等理论和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讲解、简单实用的方法让普通民众学会保养身体、清除疾患的方法。

    

     范顺之(深广外治模块老师)

     ◆ 《中医一年通》“针灸”模块主讲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老师,针灸学博士。

     ◆ 范老师习医药,好释道,从师修习传统文化,醉心于针灸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崇尚经典,针法精湛。

     ◆ 范老师教学风格既严谨又幽默,注重经典与实践结合,深受学生好评。

     授课对象

     ◆ 不唯身份,不唯性别,不唯年龄,对中医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

     ◆ 勇于思辨,愿意归零,独立思考,随老师采众家之长,不迷信于任何中医理论;

     ◆ 善于运用,将中医的学习内化为对日常起居的指引。

     课程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

     ◆ 内容

     阴阳、五行概念;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神;经络学说;体质;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

     ◆ 解决的问题

     明白中医究竟是什么。首先是中医语言体系的学习,理解了中医名词的含义,才有与中医对话的基础。其次是中医基本观念的建立,尤其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

     二、中医诊断学

     ◆ 内容

     中医诊断学说;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各种辨证方法(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辨证,辨证三焦辨证)。

     ◆ 解决的问题

     病者敌也,药者兵也,用药者将也。一个中医其实就像是一个将军,有了中医基础理论哲学思想的支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细致的察言观色,配合脉诊得到的信号,就可以对一个病症做出诊断,下一步才能制定作战策略。

     三、中药学

     ◆ 内容

     20类中药解读,性、味、归经及功用。

     ◆ 解决的问题

     中药是中医诊治最重要的兵器,每一味药就像每一个兵,各有其性、味、归经和功能,学习中药,就像一位将军去了解自己手下的兵,知人善用。对中药理解越深,能够用以施治和养生的资源就越丰富。

     四、方剂学

     ◆ 内容

     18类常用方剂解读。

     ◆ 解决的问题

     方剂学相当于一部《孙子兵法》,总结了经千年考验的方剂精华,为开方建立思路和奠定基础,同时让自己从此能看懂医生开给自己的药方。

     五、中医内科学

     ◆ 内容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互动解读。

     ◆ 解决的问题

     掌握内伤杂病和部分外感病的辨证要点、方药解析、预防调护的关键。

     六、中医外科学

     ◆ 内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互动解读。◆ 解决的问题生活中常见的外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式和家庭养护重点。

     七、中医妇科学

     ◆ 内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互动解读。◆ 解决的问题

     掌握妇女常见的经、带、产及杂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式,并指导生活。

     八、中医儿科学

     ◆ 内容儿科常见疾多发病的互动解读。◆ 解决的问题

     掌握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及预防和养护。

     九、中医经典

     ◆ 内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条文选解。◆ 解决的问题

     对中医经典有所了解,探索中医太美。

     十、中医外治手法 | 针灸基础入门

     ◆ 内容经络体检;外治手法之刮痧、拔罐、针灸。◆ 解决的问题

     诊治制敌所用的武器并不只有中药一种,中医还有其它具特色的诊治方法,例如刮痧、拔罐、针灸等。全面的学习了这些方法之后,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程度可以综合考量后再选用,尤其在疾病的初期和浅表阶段,外治手法和针灸足矣。

     十一、病案讨论分析

     ◆ 内容

     精选与内、外、妇、儿科病相关的临床病案作互动式讲解。

     ◆ 解决的问题

     病案的学习和讨论,就像是一次次军事演习。部队、武器具备,作战方针都确立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实战演习,这样才能将全部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的所学理论及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诊治过程中。

     注:除《中医基础理论》课以线上视频形式进行外,其他各门课程均是线下面授课。

    

    不要错过与男神面对面交流做师生的机会哦

     让健康常伴左右守护至亲至爱的家人我们在「中医一年通」的课堂迎接你的健康新生活!上海 中医一年通(集中班)

     详情咨询

     15901707495(无畏老师)

    

     暗号:一年通

    

    

     版权声明

     1.本文原创首发于「正安文化广州」,未经允许禁止转载。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3.图源:正安文化广州、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莎莎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课程详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