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能力,几乎每个人生来就有,但绝大多数都不知如何使用
2024/4/1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看人知健康,中医也是看脸的!
「40岁前拼命挣钱,40岁后花钱买命。」成了很多人的中年写照。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是《黄帝内经》中倡导治未病的想法,其核心思想不仅仅是教我们怎么去治病,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怎么不得病。
所以,懂得如何发现身体的潜在隐患,才能在疾病真正发生之前,及早调整身体状态。这就需要对中医的望诊和经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望诊,难吗?
望诊主要是看一个人的神、形、色、态,现在我们来学一些望形和望态的知识。这些知识离我们很近,甚至对生活的有心人即便不了解中医,也能略知大概。
这里讲的望诊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 望神?
通过观察、交流来找大方向,可以说是给医生的第一印象:这个病好不好治,难不难治。
? 望形体 ?
望形态,主要是望一个人整体的形体特征,强壮、虚弱、胖瘦各不同。
以常见的肥胖为例,若体胖能食、肌肉坚实有力、动作灵活者,为形气俱盛,怕我们是用「壮硕」这两个字来形容更多,一般身体多健康。
若体胖超常、肌肉松弛、神疲乏力、动作笨拙者,为形盛气衰,属阳气不足,或多痰多湿的表现,易成痰饮或发生中风、胸痹等病。

? 望四肢 ?
在这里举2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身体某一个肢体或四肢肿胀该这样断证:若肢体肿胀,兼红肿疼痛者,多为热壅血瘀所致;若足跗肿胀,或浮肿者,多见于水肿。
另外,有些人的小腿青筋暴露,形似蚯蚓,多因寒湿内侵,络脉血瘀;或长期站立,导致中气下陷,无力升举,血运不畅所致。
? 望色 ?
这必须参考其他兼证,比如面色白,它可以主寒症,主气虚、阳虚与血虚,那么见到一个人面色白,到底是哪个证?就要看他兼有什么表现:
如果有怕冷的感觉,大概率是主寒证。而这个寒证还得分实寒还是虚寒,实寒证一般是临时性的比较短暂;虚寒证一般是习惯性,时间比较久。

如果面色白兼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而寒热方面不分明,那么你才可以判断他是气虚。
而如果一个人除了面色苍白,口唇淡白,舌淡白,指甲淡白,那么就指向血虚居多,当然如果加上头晕眼花、妇女月经量少、色淡,那么血虚的诊断就更肯定了。
所以,面色白只是提供了诊断的某些可能性,要做出精确判断,还得四诊合参。

每个人天生就有望诊的能力
「望而知之为之神」,但其实并非真的这么神秘。有时候,许久不见的朋友打了一个照面,看到对方的脸色,可能会说:「最近春风满面,是有什么喜事?」
或是发现他的脸色很差,排除了心情方面的因素,可能就会想到他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然后好心劝他:「最好还是去看看医生,检查一下。」
其实,每个人天生就有望诊的能力,只不过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更加具体、实用的知识来指导我们。
当你掌握了望诊的要点,接下来你所学习的中医技法,都能通过望诊找到合适的调理方案。
比如鼻梁中部,对应三焦。若出现鼻梁中部高起,颜色黄浊的情况,可以大致判断是手少阳三焦经瘀堵导致的。
《黄帝内经》中提到,「病在内腑,取之合」,三焦经的下合穴是委阳穴,于是就可以采用按揉委阳穴的方法,同时习练手少阳三焦经的导引动作。
↓课程中导引动作演示↓

如果是鼻翼两侧,则是肝胆的反应区。若此处发青,调理的方向就要以疏肝理气为主,可以选择期门穴和天宗穴。
学习望诊,不单是学技术,更在于学道。能以道驭术,执简就繁,炼成一双真正的「慧眼」,用慧眼看人,看世界,世界从此将大不同!
通过望诊的学习,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日常养生中就不会出现大的方向性偏差。
-课程广告-
想要真正掌握望诊的精髓,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并非易事。不妨来听听《身心同调之望诊精讲课》,徐大夫告诉你答案~

徐大夫也经常会在群里跟学员们,分享真实的患者照片,带着大家把望诊的知识点运用起来。



适宜人群:
1、小白初学者:对中医望诊知识等一知半解,想要系统学习。
2、家庭守护者: 渴望解决自己及家人的疾病,希望通过望诊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调理身体。
3、中医爱好者: 对中医基础知识、面诊、《黄帝内经》感兴趣。
你将获得:1、了解中医望诊的基础理论及常用方法;2、掌握基础望诊的方法,知悉身体的健康情况,进行针对性调理;3、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研习经典,疗愈身心。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今日编辑:菠萝


点击阅读原文,实现身心同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