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异味、坐立难安......难以启齿的阴道炎为何总是「阴魂不散」,试试这样做~
2024/4/1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阴道炎是女性妇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很多女性对其知之甚少......

     外阴瘙痒无比,想抓又尴尬;

     私处灼烧、疼痛,坐立难安;

     分泌物增多,内裤总是湿漉漉;

     异味明显,总感觉洗不干净;

     ......

     私处异常,几乎是每个女性的「难言之隐」。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妇产科的年门诊量高达5-6亿人次,其中55%以上来自于生殖道感染,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高达每年200亿元。

     而阴道炎,正是女性生殖道感染zui直接的结果,也是zui为普遍的疾病之一。

    

     图源:摄图网

     世卫组织的一项研究统计,41%的育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病,75%的女性一生会得一到两次阴道炎。

     患病率如此高,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加上又缺乏对这类妇科病的认识......

     导致不少女性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阴道炎,或者羞于启齿,觉得忍忍就算了,最终错过治疗时机,小病也拖成了大病。

     下面就给各位女性朋友敲响警钟,带你认识什么是阴道炎?该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

    

     白带是女性健康的提示灯

     你了解吗?

     作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阴道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种阴道黏膜炎性疾病的总称[1],它种类繁多,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可发病,且易反复发作。

     阴道炎在中医里属「带下病」、「阴痒」、「虫蚀」等范畴。

     「带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2]。

     广义的含义,是泛指经带胎产一切疾病;狭义的含义,是专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粘稠滑腻液体。

     而狭义的带下,又有生理和病理之别。“

     所谓生理性带下,是指妇女自青春期开始,随着肾气充盈,冲任流通,阴道内出现少量色白或无色透明液体,在月经前后、两次月经中期、妊娠期其量增多。

     正如王孟英所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其作用是濡湿阴窍,使阴部保持湿润。若带下甚少或枯燥全无,则反映了肾气不足、肾精不盛之象。

     但若带下量过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则属病理性带下,也就是「带下病」。

     ”也就是说,阴道分泌物,即白带,有正常和病理性的区别

     正常时候的白带,呈白色稀糊状、无气味、量多少不等,其性状变化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变有关[3]。

     尽管病理性白带并非一个独立的病名,而是作为一项症状散见于盆腔、宫颈、阴道等妇科疾病中[3]。

     但阴道发生炎症后,也会导致白带量色质气味出现异常,且常伴有瘙痒、异味、疼痛、灼烧感、尿路感染等症状。

     因此,临床上将「白带常规」视为诊断阴道炎的常规检查之一。

    

     图源:摄图网

     正是通过观察白带的气味、颜色、数量、质地等的变化,有助于医生分辨患者是患了哪种类型的阴道炎。

    

    

    


     女子为何易得阴道炎?

     一洗了之并不靠谱

     阴道炎是私密处的疾病,很多人对其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可以说存在认知误区。

     比较典型的,就是总有人觉得阴道炎是有私生活的成年女性才会患的疾病(?),这就导致很多患病女性难以启齿,总担心被人侧目以待。

     其实,阴道炎只是女性阴道内各种菌群的平衡被破坏而导致的结果,不论有没有性生活,不论是小孩、青春期少女还是老人,都有一定的概率会得这个病(?)

     拿感冒做例子,人为什么会感冒呢?无非就是人体因各种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在病菌来袭时抵抗不住,于是就感冒了。

     阴道炎也同理,是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无法再继续抵御病菌感染,才会发生炎症。

    

     图源:摄图网

     那么,女性为什么容易患阴道炎,有些甚至在得过一次之后,就陷入「发病-治疗-复发」的怪循环里?常见的原因有:

     特殊生理结构:女性外阴阴道临近尿道、肛门,易受尿液、粪便中的病原体感染;

     月经:经期会改变正常阴道内酸性环境,同时经期免疫力比平时低,容易诱发病菌繁殖;

     性活动:性生活频繁、有多个性伴侣等,容易破坏阴道菌群平衡,诱发炎症;

     不良生活习惯:过度清洁、长期使用护垫、喜爱紧身裤、爱吃甜食等;

     滥用药物(如长期服用抗生素)、绝经后妇女缺乏雌激素......也是诱因;

     《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可见中医认为像阴道炎这样的带下病,主要是因湿热蕴结,虫蚀阴中所致。

     湿不易除,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

     湿有内外之分,外感湿邪主要指感染滴虫、细菌、淋菌、真菌等,内生湿邪主要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关[3]。

     因此,中医治疗阴道炎主要是辨证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不忘从整体调理身体,以此促进阴阳平衡。

    

     图源:摄图网

     除了根据临床症状、舌脉、脉诊等来辨证处方用药,采用一些简单的外治方法,效果也非常显著。

     01艾灸

     主穴:灸三阴交穴,可健脾养血,调整身体阴阳平衡;灸曲骨穴,可消炎止痛,理气活血。

     对症加灸:若腹痛、白带多,阴道瘙痒,灸归来穴,可疏经止痛。

     02按摩先把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向下推摩小腹部数次,再用手掌按摩大腿内侧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以有热度为度。最后用手掌揉腰骶部数次,改用搓法2~3分钟,使热感穿至小腹部。-课程广告-尽管我们上文介绍了艾灸、按摩的方法,但很多时候,阴道炎的治疗还是需要内服药物。你可能想到了抗生素?然而阴道炎的病原体有很多,不是每一类阴道炎的治疗都需要用到抗生素。

     而且研究证明,抗生素本身对身体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能不用则不用。

     那用药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中成药」

     中成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是经过历代医家和市场大数据验证的经典方、有效方。中成药如果会用,效果将非常好。

     不过市面上的妇科中成药品种繁多,当你深受妇科病困扰,想要用药,是否曾被五花八门的信息迷花了眼?

     无可奈何下,你只能根据药品品牌知名度,或药品说明书,或店员的推荐,而盲目购入大量中成药。

     用药需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一定要辨对证,选对药!

     答摩特邀正安中医特约出诊专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 肾病、 男女各类杂病/「四部好孕法」创始人——苏全新大夫,来跟大家详细讲解女性妇科常见中成药的用法。

     30+妇科问题,70+中成药用法,结合苏大夫十几年妇科诊疗用药经验,「10节课学完常见妇科中成药」手把手教你学会选药用药,并穿插女性日常养护保健的建议。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常见妇科疾病的认识,疾病来袭不再恐慌和盲目用药,用专业的知识照顾好自己。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 加入学习,学会辨证用药 ↓

    

     大夫介绍

    

    苏全新正安中医特约出诊专家

     自幼学习中医,三代御医赵绍琴教授、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再传弟子,北京四大名医汪逢春传人,先后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鲁兆麟、彭建中、李曰庆教授。

     「四部好孕法」的创始人,为近500个正安会员家庭成功送子,是传统中医与试管婴儿技术融合的实践者。

     针对女性经、带、胎、产四类疾患,对月经失调、备孕养胎、妇科感染、产后调养有独到见解,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念及验方

     著有《让好呼吸随时在身边-清嗓护肺金效御方》、《美肤拍档》 、《全家人的小金方》、《送你一个好“孕”气》、《中国孩子中国养》等书籍。

     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交通广播节目嘉宾,为大众传播健康知识。

     课程设置

     围绕女性妇科「经、带、产、杂」四方面而展开,介绍各类常见妇科疾病的中成药辨证用药指南。

     适合人群

     1、深受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等炎症困扰的女性

     2、患有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等妇科囊肿类疾病的女性

     3、妇科病看医或用药后久治不愈、反反复复的女性

     4、怀疑患上妇科病,买药或看医时脑袋一片空白的女性

     5、不想盲目糊涂,想了解自己身体情况再用药的女性

     6、每一位关心呵护家中女性身体健康的贴心暖男

     你将获得

     【选对药】了解常见妇科中成药适应症,初步养成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疾病来袭时能选到有效而价廉的中成药,不被营业员忽悠。

     【会用药】掌握常见妇科中成药用法、注意事项、搭配原则,巧用中成药解决一般妇科问题,防止小病「拖成」大病。

     【不吃药】通过学习常见妇科疾病及其对应的中成药治疗知识,学会在生活中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自我观察,且排除不必要的用药和恐慌。

     ↓ 课程大纲 ↓

    

     任何疾病的发生,说到底是人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的结果,这与我们日常的饮食、情志、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对女性朋友们而言,不需要对阴道炎讳莫如深,患病了也不用有过重心理负担。

     结合全身症状,审因论治,内调与外治相结合,从整体改变内在环境,提高自身免疫力,心态放轻松,病才好得快。

     阴道健康是每个女性的重要课题,让我们用中医的智慧,为自己的健康护航,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吧!

     参考文献:

     [1]黄歆.关于阴道炎的中医诊断及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303-304.[2]杨家林.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67-269[3]韩艳梅,邵爱霞,王彦.健脾止带方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9):3264-3266+3270.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部分图片来源: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锦莉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课程详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