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黄帝内经》中的诊法,一眼辨出脏腑问题,小白入门先学懂它
2024/4/1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中医诊察疾病的方式有望闻问切,其中有说道: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诊断讲究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古人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自有其中道理,所谓司内揣外,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头面部、五官和皮肤的颜色、状态等,可以得知身体的阴阳偏盛状态,疾患所在的脏腑位置,是表症还是里症,性质属于寒还是热……

望鼻知健康
望诊方法深刻体现着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其中,最为精要的就是《黄帝内经》的「明堂望诊法」。这当中的「明堂」,就是指鼻部。该如何观察呢?(快!赶紧拿起镜子)

鼻的正常表现应当是鼻骨高挺而隆起,端正而平直。五脏在面部的相应部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面部的中央,六腑在面部的相应部位列于五脏所属部位的两旁。
鼻子的上面两眉之间的部位,观察肺;
鼻子最下凹陷的部位,两眼之间观察心的功能;
鼻梁观察肝的功能;
鼻头观察脾的功能;
鼻唇沟下面观察肾的功能……
若五脏安定平和,五脏真气所化生的五色就会正常地反映到面部,而不会出现患病的异常色泽,连鼻部的色泽,也会明润而清朗。

望五官察脏腑
在《黄帝内经》里,提到的另一个望诊秘诀,就是通过五官来观察人体的脏腑健康状况:
鼻是反映肺象的器官,患肺病的人,喘息不止,鼻孔翕张;
眼睛是反映肝象的器官,患肝病的人,眼圈发青;
口唇是反映脾象的器官,脾有疾患,嘴唇发黄;
舌是反映心象的器官,心病的人,舌短,颧骨部发红;
耳是反映肾象的器官,患肾病的人,颧骨部和额头发黑。
而在六腑当中,胃为水谷之海,凡是颊部肌肉丰满,颈部粗壮,胸部开阔的,胃容纳水谷的量都很大;通过鼻窍的隧道长短,就可测知大肠的状况;通过嘴唇厚薄和人中沟的长短,可测小肠的情况;下眼睑宽大的,其胆气刚强;鼻孔掀露于外,可知其膀胱不固,容易发生小便滴漏……

望色断疾患
望诊中的部位上面我们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如何通过望色来判断疾病呢?
「五色」,就是青色、黑色、赤色、白色、黄色。在正常情况下,色泽深浅适中而充满。青色和黑色主痛,黄色和赤色主热,白色主寒,五脏的五色在面部的表现都有其固定的位置。

如果在某个部位出现色泽晦暗,有陷入骨中的征象,就必定是发生了疾病,可以通过观察五色的变化来推断疾病的情况。
《黄帝内经》中有提到:面部色泽明亮,说明病轻;色泽沉滞晦暗,说明病重。如果病色从下向上蔓延,病情就逐渐加重;病色从上向下,像云雾消散一样逐渐消退的,疾病将痊愈。
在这里,徐泊涛大夫为大家举了个学员的例子。
这是一位男性,因年前饮酒过量,引起胃胀、胃疼、返酸,自行服用保和丸后,艾灸胃部痛处,无效。

由于情况特殊,他们无法外出就诊,其妻子在2020年2月3日询问可有居家缓解的办法。通过她拍过来的照片,徐老师观察到他的鼻梁两侧泛青。
《黄帝内经》中的明堂望诊法里提到,这个部位属于肝胆区;加之这位男性过量饮酒,当属于肝气犯胃。
于是我嘱咐他要按摩期门穴和天宗穴,以舒肝理气。

2月4日,他妻子回复:胃疼已缓解。
徐老师又再嘱咐他要注重清淡饮食,并且平常可以多锻炼足少阳胆经导引动作来巩固一下。

徐泊涛大夫解释,在他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通过诊断出了疾病的情况以后,会详细地与病人沟通,告诉对方,这个疾病形成的是因为哪种不良生活习惯,如果不去改正,下一步会出现什么严重的后果。
「这样通过看诊,就可以起到指导病人改善不良习惯的目的。」徐泊涛大夫解释道,生病起于过用。凡病辨其偏,明其偏才能纠其偏,只有纠其偏,才能得其平。

望闻问切的目的和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明理可一通百通,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如此则不会生搬硬套,才能独立思考,融会贯通,面对复杂的表象时去伪存真。再辅之以闻、问、切三诊,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便能确定治疗方法。

1学习望诊,不单是学技术,更在于学道。能以道驭术,执简就繁,炼成一双真正的「慧眼」,用慧眼看人,看世界,世界从此将大不同!
2通过望诊的学习,对望诊的工具、方式方法有一个近乎全貌的认识。
3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日常养生中就不会出现大的方向性偏差。
4望闻问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中医的思维方法思维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如能勤学苦练,有望迈入中医神圣殿堂的门槛。
5学会望闻问切,通晓造成疾病背后的原因,进而劝诫病人改掉坏的生活习惯。
-课程广告-
如果你继续学习更多关于望诊的内容,为自己、为家人的健康提供多一份保障,可以来听听徐泊涛大夫的《身心同调之望诊精讲课》。

徐大夫也经常会在群里跟学员们,分享真实的患者照片,带着大家把望诊的知识点运用起来。



适宜人群:
1、小白初学者:对中医望诊知识等一知半解,想要系统学习。
2、家庭守护者: 渴望解决自己及家人的疾病,希望通过望诊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调理身体。
3、中医爱好者: 对中医基础知识、面诊、《黄帝内经》感兴趣。
你将获得:1、了解中医望诊的基础理论及常用方法;2、掌握基础望诊的方法,知悉身体的健康情况,进行针对性调理;3、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研习经典,疗愈身心。


版权声明:1.本文部分整理自徐泊涛大夫医案,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微信:「zanclub_bjb」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今日编辑:菠萝


点击阅读原文实现身心同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