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的关节隙,「贼风邪气」钻进去了,怎么办?
2024/4/1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关节容易疼痛,当心虚邪客于骨
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三十三》说过:「贼者,伤害之名。凡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贼风邪气。」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有不正常的气候,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的,被统称为「贼风邪气」。
要是正气不足、气血不畅者,在感受这外邪之后,并不一定会立即发作。
《灵枢·岁露论》曰:「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

图源:摄图网
条文指出,外邪有可能藏在骨头里。具体是哪里呢?骨头缝隙间,很容易成为外邪隐匿的「庇护所」。
骨缝之间、身体经脉之间经气深聚的地方,古人称之为「郄」。

隐匿的外邪
关节疼痛的元凶
「郄」这个字很不常见,「郄」与「隙」发音相同,大家可能多少能猜到它的含义。除此以外,「郄」与膝盖的「膝」也是同音字。
所以,「郄」在《黄帝内经》里边,主要指的是膝盖这个位置。这儿是两个大骨头的交界,古人认为这个地方是我们全身上下,最大的一个空隙或者说缝隙。

图源:摄图网
这也是为什么,膝盖经常容易漏风受寒,容易疼痛等。甚至有些老年人,气候变化前,膝盖就会先有感受,比天气预报还准。
这也是「同气相求」,膝盖这一大块缝隙里,藏了风邪寒邪,与外界贼风邪气容易感应相通。
但我们不能只把「郄」局限在膝盖,身体上的缝隙、空隙,有这一类特性的位置或组织,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归于「郄」。
大经络点穴的运用中,也可能用到它来帮助调理,比如一些关于孔窍、增生、关节不利等情况。

想排走缝隙中的外邪
穴位搭配有讲究
这里就不得不提「郄穴」,除了我们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之外,它也有几个特别的点,我们称之为十六郄穴。
郄穴在《黄帝内经》里边见的并不多,并没有系统提及,主要记载在《针灸大成经》、《针灸甲乙经》、《难经》之中。
《黄帝内经》用到郄穴的例子,是清风邪、调逆气、泄水邪。
郄穴用在「清风邪」的时候,会搭配大肠经的郄穴温溜和大肠经的络穴偏历,这种配合也就是郄络配。

图源:摄图网
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呢?大家可以想象,风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是到处乱窜、到处跑,风在体内叫做「善行而数变」,如果身体里面有风,就会表现为肌肉自发地跳一跳,或者皮肤突然发痒,或者抽动症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抽动......这些其实就是风的一种体现。
大家可以想一想,风在身体里边到处乱窜,那么,风容易停留在哪呢?一般情况下,风也会卡在一些地方,卡在哪?就是缝隙处。
所以,要用郄穴,用郄穴和络穴一起配合。首先,先用络穴把它的通路打开,然后把空隙部位那些风寒赶出去。

郄穴,还是急救强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故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经脉
(阴)
肺经
心经
肾经
肝经
心包经
脾经
郄穴
孔最
阴郄
郄门
地机
水泉
中都
经脉
(阳)
大肠经
小肠经
三焦经
胃经
膀胱经
胆经
郄穴
温溜
养老
会宗
梁丘
金门
外丘
●急性疼痛,一般取阳经郗穴
比如,胃痛可取梁丘穴来按压;胆囊疼痛可按揉外丘穴。

梁丘穴:大腿外侧,膝盖骨外侧上端向上2寸(3横指)处,就是梁丘穴。
●头痛、小儿惊风、腰痛

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揉按膀胱经上的金门穴,可以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落枕

刺激第二、三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的颈项穴。
●心下闷胀不适、胃痛

阴郗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按摩心包经上的阴郗穴,它负责手心经与胃经的交通,疏通二者之间经络的堵塞。
建议直接指压揉动的方式,每个点按压的时间,短则5~6分钟,长则10~20分钟不等,视缓解情况而定。

大经络点穴大经络点穴法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所提炼出了一套治病、防病、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辨证、实用架构,都以五腧穴配穴体系来辨证施治。
为什么要用到五腧穴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五腧穴到底是什么?
一幅山河图,弄懂五腧穴
五腧穴,是井、荥、腧、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
《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腧穴表达的脏腑经络之气的流动过程,从小到大的发展,以及从开始至终点的流注模式。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对此有非常形象生动地解说:「所出为井者,如水之源出井,其气正深,北方水也。所溜为荥者,荥小水也,脉气尚微、东方春也。所注为腧者,腧、输也,经由此输彼,其气方盛、南方夏也。所行为经者。经气大行。正盛于此,应长夏。所人为合者,脉气由此内行。归合于府藏,西方金也」。
这段注释把「井、荥、腧、经、合」的经气,形容如水流一样,描绘出经气由浅入深,从表入里的情形。

五腧穴
兼备阴阳与五行生克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不仅描述了井、荥、腧、经、合的运行状态,还分别与北方水、东方春、南方夏、中央长夏、西方金,进行了方位和五行的对照。
《内经》有云:「人秉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井、荥、腧、经、合,是脏腑经气如大气的四时变化一般,有春生、夏长(包含「方盛与全盛」两种状态)、秋收、冬藏的五行流注模式。

摄图网
五腧穴的「井、荥、腧、经、合」体现的正是脏腑经络之气机流行输注与五行的对应。
五腧穴既然有配属五行,也有阴阳之分。
阴经的五行属性: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五行属性:金、水、木、火、土
比如,阴井的井穴属木通于肝,阳经的井穴属金通于肺。此外,阳克阴经,腧穴会按照五行生克规律依次排列。
阴经的井穴,运行方向向下、向内,而阳经的井穴,运行方向向上、向外。
这充分体现五腧穴之中蕴含着五行和阴阳之意象。

井穴
远离主干,又灵敏亢进
为了让大家对五腧穴的各穴,认识更加深入,将逐一拆分讲解,今天先聊一聊井穴。
什么是「井穴」?
「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泉眼之水,涓涓细流,其脉气虽浅小,却生机盎然。

摄图网
因此,「井穴」在身体上的定位,也合乎古人这一描述,在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井穴」为经气初出之处。全身十二经脉各有自己的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有的井穴是经络的起点,有的则是终点。


井穴虽然位于四肢末端,但其功用却不容小觑。
现代研究表明,四肢末端的感觉最为灵敏,其神经调节反射作用最亢进,井穴极擅长调理阴阳。

井穴,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指出:「病在脏者取之井」。
精神气血魂魄藏于五脏之中,而且五脏与五种情志密切相关。五脏之病,容易病在神志。
?调理神志突变
井穴会用在治疗神志突然改变的问题,比如,意识昏迷。需要注意的是,只适合阳实闭郁之证,如果是阳气暴脱的情况则不适用。
?清脏腑之热
中医粉应该都听说过,发高烧时,有些情况会用到放血。而井穴作为外治法,也会用于放血。
井穴放血,可清诸脏腑之热,宣阳解表。适合热陷心包、肝阳暴亢所引起的精神异常,或外感高热之证,或气机阻滞不通所致的急性腹痛。
其他用法:少商、商阳放血——咽喉肿痛、牙痛、中风中冲、少冲放血——清心开窍;
碰上饮食失调导致的睡眠障碍,点按厉兑、隐白,也有收敛安神之用。
?大经络点穴的「井穴运用」?
需要注意,阳经与阴经的井穴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阳经井穴可祛邪泻实,而阴经井穴则是行气活血、补虚。
井穴的位置在甲盖里边,可以用指甲适当按压,千万不要用特别大的劲,在尝试按压井穴时,你就能发现,差个一两毫米,感觉会差很多的,一定要耐心寻找最敏感的反射点。
当要用到「井穴配穴」来调理的时候,我们有个小窍门:在正式点穴调理的前一天,先给他点所有的井穴,让他的经络变成敏感型的,到第二天在治病的时候,往往会事半功倍。

(广告)《黄帝内经》的治病理论——大经络点穴报名中▼用十年的时间打造出的穴位公式实用养生、调理手册从《黄帝内经》里做出来的方法手法简单易操作
《黄帝内经》的治病理论——大经络点穴报名中▼用十年的时间打造出的穴位公式实用养生、调理手册从《黄帝内经》里做出来的方法手法简单易操作线下课程安排 (课程分二个阶段:一阶课、二阶课)
一阶课:(线下2天集中授课)

二阶课:(线下6天授课,每次3天)


授课对象自己或身边亲朋好友正被家庭常见病折磨,想要尽早调治的家庭健康守护者零基础的中医药学术爱好者,希望学习和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找穴窍门、外治手法等内容零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中医或养生从业人员
【此课程为全阶课程,原则上遵循次第修学的顺序进行授课。】
授课讲师
——授课老师——
郭龙飞◆ 北京人,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师。◆ 自幼与国学结缘,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机缘巧合,师从张广亮先生研习大经络学十余年。除自身应用,更注重中医文化的推广、传播。◆ 将张老的大经络点穴体系、松散复位法,结合现代教学方式和架构设计,打磨出了一门中医文化课程,即大经络点穴法,让更多人、更多家庭受益,利国利民。
课程天数及费用 一阶课:日常价4300元/人,推广价:3300元(2天)(线下集中授课)二阶课:日常价15400元/人,推广价:14400元(6天)(线下集中授课)
* 二阶连报可享受9折优惠。 开课时间
广州 一阶课(第28期):2023年12月9日-10日(2天,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课程咨询18024039832(凯琪老师)
听听上过大经络点穴课程的同学是怎么说的吧。





版权声明: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微信:「zanclub_bjb」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3.图源: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三七 

欲了解课程详细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