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答疑 | 儿童食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024/4/1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想帮孩子补一补?3个前提要知道(内容整理自潘毅老师的直播问答)

时下,已经是小雪节气,很多中医粉对冬补的概念,并不陌生。
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健康,也许会有冬季帮孩子也补一补的想法。
那么,从「食养」来说,小孩子适不适合进补?或者说,有哪些食养原则呢?
今天就来浅谈一下,儿童食养应该掌握的3个原则。

原则一:孩子无虚不补
父母爱护孩子,希望补一补,能强壮孩子的体质。本心是好的,却未必符合孩子的生理特性。
必须注意,儿童无虚证的表现,不要补,也不能补。如果说没有虚的都要吃点人参,简直是胡闹。
无虚不补是什么逻辑?其实,就是中医常说的平衡、中和之道。
举个例子,马路是不是平坦的最好,如果马路出现一个凹陷或一个坑,我们要让马路平整,就要把这个坑填平。对应到人体,这一过程就相当于「进补」。
但是,你把坑填到隆起来了,这个马路就不平整了,就生出了额外的问题。
这就是中医「虚则补之、无虚不补」。所以,小孩是无实不泄,无虚不补的。

原则二:孩子虚则缓补
假如真的虚了,怎么办?
真的有虚证了,当然要补。
小孩有个特征,古人形容小孩就像一棵幼苗,幼苗的吸水性特别强,所以,哪怕这个小幼苗的长势不那么好,有点干枯,只要你稍稍给点水,它就吸收的很好。
所以,帮孩子进补时,有2点要注意:一是用量不宜太大,二是药性不能太猛。不用执着于名贵的药材,完全没必要。
√适当减量
从分量来说,小孩的用药分量以及食疗分量跟成人肯定有所区别。
这个量怎么定呢?
假如你查教科书,可能麻烦了些,它是根据岁数来划分每一味的用量,岁数变化,分量也跟着变换,计算组合起来就非常麻烦。
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小妙招——按体重计算用量。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平均体重,约120斤到130斤不等,以这个为基本数字。
假如孩子是60斤,就用总量的二分之一;假如孩子只有30斤,就用总量四分之一。
需要注意一下,3岁以内尽量别擅自用药膳,主要还是用食物来养护。
√性味平和
《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到孩子的生理特性,
「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
孩子脏腑娇嫩,对任何风吹草动,反应灵敏。所以,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帮孩子补。
用性质平和的食材帮孩子缓补,慢慢引导恢复,方为上策。否则,一旦用过度了,会产生内热等新问题。

原则三:体质定位
要帮孩子调养,本质上就是在调体质。
这里就回到一个本源的问题,要先了解他的体质,他的体质到底是哪一型?
假如是一个健康儿童,身体就是平和质,正常的饭菜,正常的喂养,注意营养均衡就足够了。
但假如小孩的体质有偏性,比如,孩子常见的脾虚。
父母就要搞清楚,具体虚在哪里?
到底是,脾气虚,脾阳虚,抑或是胃强脾弱...?
当父母了解清楚孩子的体质,食养的安排就更加有针对性了,也更容易取效。
学习寄语

中医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零散碎片化的知识,就算侥幸一两次取效了,只要不是系统学习的,你就不笃定。当你真正学会了一个系统的东西,你心中就特别笃定,心里就有依托感,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指导帮助亲友。

欢迎关注【潘毅教授一年通】平台
↓↓聊聊中医与学习↓↓


课程推荐-广告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图片选自网络,侵删。
今日编辑:栗子


戳阅读原文,学中医必修课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正安聚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