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最不能错过的果蔬!记到本子上,多吃身体好~
2022/8/25 9:00:00 中医养生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
立秋后,气候常伴“干”“燥”“热”等特征,上火的人越来越多。
那么立秋后吃什么蔬果能降“火气”,除秋燥呢?


01茄子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之说,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
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的功效。
02南瓜入秋以后,气候干燥,皮肤黏膜水分加速蒸发,身体容易出现燥热情形。
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润燥的功效。
03藕常言道“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
04山药山药中含有的皂苷黏液质有润滑作用,能够滋阴润肺,对肺虚久咳、虚喘有辅助治疗效果。
05豆浆《本草纲目》中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
豆浆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的维生素E能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肌肤滋润,秋季饮用可帮助缓解皮肤干痒、口鼻干燥等问题。
06百合清代医家吴仪洛曾指出,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甚于五味之酸收也。
百合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等功效,可煮粥,煮汤,炒食。
07银耳银耳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之要品,对阴虚火旺、虚热口渴、喉咙干痒等症均有一定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风寒咳嗽、大便泄泻者不宜常吃银耳。
08梨中医认为,生梨性寒味甘,有清心润肺、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作用。
对咽喉干痛痒、声音嘶哑、干咳痰黄、小便赤短有辅助治疗效果。虚寒体质、腹泻者少吃。
09葡萄中医认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的功效。
10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均有效。
11石榴秋季是吃石榴的季节。石榴口味有甜、酸甜、酸之分,性味温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杀虫止痢的作用。
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饮用,但吃多了容易伤齿、生痰,泻痢初起者不宜食用。养生药膳
夏天疰夏者众多,吃不好,睡不着,立秋之后,好好“清补”一下吧——
01芡实山药糊材料:芡实500克,山药5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0克。
制法:芡实、山药晒干后磨成细粉,将糯米粉与白糖加入调匀。
服法:取混合粉50至100克,加入冷水调成稀糊状,加热烧熟。每天早晨空腹温服。
功效:健脾止泻。
02清蒸茶鲫鱼材料:鲫鱼1条,绿茶20克。
制法:将鲫鱼剖开,去除内脏,冲洗干净。将茶叶塞入鱼腹,缝扎腹口,不使茶叶掉落。将鲫鱼置盘,料酒、葱、姜去腥,放入蒸锅蒸熟即得。
功效: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03青鸭羹材料:青头鸭1只,青橄榄五个,赤小豆250克,食盐、葱花适量。
制法:青头鸭宰杀退毛去内脏,洗净备用,赤小豆洗净,连同青橄榄塞入鸭腹,可缝扎避免漏出。鸭子加水炖煮,料酒共煎去腥,炖熟后加入食盐、葱花。
服法:佐餐,先空腹吃鸭喝汤。
功效:健脾利湿,开胃解乏。
04山药鸡肫材料:鸡肫250克,鲜山药100克,青豆30克,葱、姜各10克,料酒15克,精盐2克,酱油5克,白糖3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湿淀粉50克,香油3克,鸡汤50克,菜油500克。
制法:鸡肫、山药洗净切片,生姜切末,葱切花。置鸡肫于碗内,精盐、料酒、胡椒粉拌匀上味。另取一碗调入酱油、白糖、味精、鸡汤、湿淀粉,兑勾滋汁。锅烧热,加菜油烧至六七成热,下肫片滑散,也就是贴着锅边滑入,捞出沥油。锅内留底油50毫升,下姜末,煸炒至香,将鸡肫、青豆、山药入锅翻炒数下,倒入兑勾好的滋汁勾芡翻匀,撒上葱花,淋上香油,起锅装盘。
服法:佐餐温服。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返回主页面回复下列任意关键词
即可查看相应文章
| 背诊 | 面诊 | 舌诊 | 汗诊 | 目诊 | 辩证 |
| 刮痧 | 拔罐 | 艾灸 | 点穴 | 足疗 | 打坐 |
| 拍打 | 拉筋 | 青筋 | 指甲 | 痘痘 | 结石 |
| 肝硬化 | 家居风水 | 三伏贴 | 醋泡蛋 |
| 妙招 | 测试 | 冬病夏治 | 自己能治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